宋明龍
(內蒙古財經大學 學生工作處,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學生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高校管理工作的好壞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學生管理工作。學生自主管理模式是近年來在我國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中的一個大膽嘗試,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的調動其積極性與創造性,從而更加科學有效的對自身的學習生活進行管理,并積極的參與到學校的相關管理中,這一管理模式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效率,而且能夠更好的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對于提升高校管理工作的整體競爭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首先,學生的自主管理可以有效改善目前高校學生管理現狀,提升管理水平。目前高校學生管理還存在管得過多,方法過于單一缺乏創新性,服務學生意識比較淡薄等諸多問題,這都極大的影響了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與實施的效果。學生自主管理,讓學生參與到管理工作中,使其從原來的被管理者、被執行者變為現在的管理者、執行者,學生從自身出發設計更加切合自身要求的管理方式,學生管理工作也會向著圍繞著學生全面發展的自我運行的方向發展。
其次,學生的自主管理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發揮其能動性以及創造性。未來適應時代發展的人才不僅要有睿智的頭腦還需要具備自主學習以及自我管理的能力,高校也越來越注重對于學生在這些方面的培養,以期滿足未來人才市場的需求,并為將來成功步入社會打下堅實基礎。學生的自主管理培養學生的自強自立自律的意識,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實踐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的強化, 身心全面健康的發展,充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創造能力。
通過這學生自我管理模式,一方面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可以取得質的飛躍,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自主能力,發展了綜合能力,是學生全面發展的最佳途徑。因此,在高校推行學生自主管理是提升高校管理水平以及更好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必然選擇。
充分尊重學生,創造自由民主的良好氛圍,促進學生由原來的被管理者和被執行者轉為主動的組織者以及執行者,讓學生能夠充分發揮其創造力以及積極性將學生管理工作做出特色,通過營造自由民主的氛圍,保持學生的最佳心理狀態,實現學生的自我實現的需求,最大程度的保證學生自主管理的實施效果。在學生自主管理的過程中,來自學校的干涉會影響到學生角色的轉變以及自我管理的實效,因此要給予學生輕松民主的環境,保障學生自主管理的順利實施。但是,自由民主的環境的構建并不意味著對學生的放任自由,學校從事學生管理的工作的各級教工轉變觀念,要從之前的領路者變成守衛者,多從學生的角度思考處理事物的辦法,事前提出參考意見,事中提醒注意事項,事后進行歸納總結,成為學生自主管理的共同參與者與參謀者。
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是實現學生自我管理的基礎,合理引導學生培養獨立自主意識,使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形成以學校發展為本,以服務學生為宗旨,提高自身能力為目標的理念,通過自我管理的過程提高自己管理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等綜合能力。由于高校學生的自身素質以及能力存在著個體差異,如果學生自我管理全面實施,可能實施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實施學生自我管理的最初階段,通過層層篩選部分學生骨干,使其成為學生自主管理的先行者,通過其示范帶頭作用,逐漸引導其他學生進行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教育,從而達到全校范圍的高效率的學生自我管理。
在學校實施學生自主管理后,學生獲得了較大的自主空間,但是對于自控能力較差的學生需要在實施的初期加強有針對性的監管,幫助學生克服自身問題,從而保證自我管理的順利實施。加強監管機制,強調的是教師對學生的“管”,而這里的管更多的是一種引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從而解決問題,“監”則強調的是學生之間的互相監督與督促。實施學生自我管理,一方面要構建多元化的評價機制,本著促進學生自主意識與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通過生生互評,師生評價以及自我評價,構建多元化的評價機制,使得學生在今后的自我管理過程中逐漸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另一方面構建有效的信息反饋機制。學生的自我管理的過程是一個逐漸摸索完善的過程,通過及時準確連續的信息反饋,了解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處理改正,最終促進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達到學校自我管理體系的逐漸完善的目的。
目前,當代大學生的學生管理工作呈現出新的特征,而最突出的問題就是自主獨立能力缺失,如何培養大學生的獨立自主意識以及能力成為學校人才培養 的重中之重,在學生管理中引入學生自主管理機制,讓學生主動參與學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在提高學生自主能力的同時也提高了學校學生管理的水平。當然,學生的自主管理,還需從學校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在實踐中不斷修正總結以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