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耀文 薛小明
高等教育教學信息化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目前利用互聯網技術輔助教學的過程中卻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在進行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無法實現互聯網與教育教學工作的深度融合,這就需要高等學校加強對信息化建設的重視,加大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與推廣力度,促進高校教育工作的改革發展。本文主要對“互聯網+”時代高等學校教育教學信息化發展進行了探究。
許多高校領導人員對教育信息化缺乏正確的認知,沒有將高校教學、科研和管理與信息化技術相結合,在進行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沒有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具體需求出發,缺乏科學的戰略部署和規劃,這就會影響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效果。在互聯網時代,高校在發展期間的一定要抓住時代發展的機遇,將現代化理念融入到教學改革中,要結合學校的發展實際和廣大師生的信息化需要來對信息化建設進行科學設計,從學校的全面發展出發做好科學規范化工作,為學校的現代化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雖然各地區高校在進行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都加大了資金的投入力度,但是有些偏遠地區的經濟較為落后,資金投入力度比較小,這就會的對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完善造成影響,不利與信息化教育工作的科學開展。各地區有關部門必須要加強對這方面內容的重視,了解高等學校在進行教育信息化建設時的基本訴求,通過制定相關的政策制度來加大資金的力度,讓各個地區的高等學校都能夠實現信息化建設,有利于全國高等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方式,微課、翻轉課堂等逐漸運用到課堂教學中,碎片化教學理念得到了推廣與運用,但是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的過程中一定要協調好傳統教學方式和現代化教學內容的比例,要在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融入信息化教學技術,將兩者的優勢相結合同時彌補各自的不足,這是現代化教學中應該建立的模式,但是目前許多院校無法把握好信息化技術在課堂上運用的尺度,需要進行深入研究建立適合自身院校發展的教育模式。
信息化技術的合理利用能夠進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將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服務作用發揮出來,這是高校在進行現代化發展建設過程中的必然趨勢。在信息化理念的影響下多種新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中將教師放在主體地位的方法,能夠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授課好教學,這給傳統的教學模式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微課、慕課能夠利用互聯網資源授課教學,可以豐富教學資源并實現知識內的共享傳遞。這種新興的教學模式較為靈活,豐富了課堂教學形式,通過多媒體技術將知識內容通過不同的形式展現出來,可以為學生們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學生們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進來,有效提高了教學效果。
高等教育教學工作在開展期間涉及到的工作內容比較多,教學管理質量和水平對學校的發展有著較大影響,在互聯網+的發展環境中,教學管理工作也需要作出改變才能滿足學校的發展需要。利用信息化技術建立一個完善的教學管理系統,協調好教學工作與管理工作之間的關系,讓二者能夠相互促進相互協調,利用信息化技術開展各項教學管理工作,能夠實現學校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將信息化技術的作用與效果充分展現出來,有利于教育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如果沒有協調好各個元素之間的關系,不能保證高校教學管理系統框架的合理性,就無法保證教學工作的科學開展,學校整體的信息化建設得到了限制,從而影響高等學校的健康發展。
題庫是利用互聯網平臺和數據庫技術實現的,為特定學科知識和水平測試提供備選試題的一種系統資源。它不僅僅是試題的一個簡單匯集,還具備查詢功能、智能抽題組卷、試卷分析等功能。網絡題庫的應用,可較少教師大量機械重復的工作,提高組卷質量,合理控制試題的重復率,同時又可做到節能環保。題庫和網絡考試評價系統的有機組合,可實現數字化智能組卷,無紙化上機考試,系統自動閱卷和成績分析等功能。這種組合方式即節約了組織考試的成本,又保證了考試成績的客觀性和對考生的公平。所以,依托題庫和網絡考試評價系統成功建設,過程性、形成性評價體系才能得以更好地實現預期目的。過程性、形成性評價體系否定了一考定級的考評方式,將學生的學習和考試壓力分散到學習過程中,是對學生學習全過程做出的發展性和綜合性的評價。這種考核方式可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自我管理能力,達到更加理想的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具有突破時空和地理位置限制,打破組織邊界的優勢。信息化的發展更需要超越孤立組織的局限,加強建立高校間信息化合作關系,實現優勢互補,相互借鑒,資源共享,協同發展的新型合作模式。從保持信息化的可持續發展出發,高校間更應該歡聚一堂群策群力,創新信息化合作模式。借鑒發達國家高等教育創新發展的特色,凝聚一切致力于以信息化推動高等教育變革的力量,在合作共贏中全面推動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深入發展。
結語: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一個長期的、持續發展的過程。歷史在前進,信息技術在不斷更新,教育信息化的步伐就不能停止不前。在機遇和挑戰面前,中國的教育工作者應該順應時代潮流和新形勢,不斷汲取國內外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成功經驗,不放過任何發展的機遇,同時要勇于面對挑戰、戰勝困難。進一步發揮教育信息化對教育改革的推動作用,實現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育事業的科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