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會姿 李紅 霍春燕
引言:工業設計作為一門極其注重實踐的學科,尤其是工業設計本科教育,它的基礎應該建立在實踐之上。就高校教育而言,對設計專業實踐性的培養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應該保持高校和設計類企業的密切聯系。“工作室課題制”教學模式是適應工業設計專業的教學模式,基于這種模式,實踐教學成為教學的主要部分。本文結合高校設計專業的特點,分析了當前國內外工業設計教學模式發展狀況,最后提出了適應當下工業設計專業的教學模式“工作室課題制”及其實施策略。
我國的工業設計教育目前仍處在發展階段。由于我國推行的應試教育模式,強調學生的模仿能力和記憶能力,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另外,高校對工業設計學生的教育并未與社會和消費者的需要有效結合,也沒有經受經濟與市場的檢驗。真實的情況往往是學生雖然在學校學到了知識,但是到了實際的工作崗位不會用、用不了。因而,在教學思想改革方面,一方面應結合我國現有國情,另外一方面應順應現今不斷變化的就業市場,加強對學生的素質化教育,深挖學生潛能,注重培養學生獨立創新和解決設計問題的能力。
目前,國外的工業設計教學模式已經相對成熟,強調對學生自學能力和能動性的培養,授課方法上自由而且多元化,注重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導師制、工作室制等教學模式,獲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有些方法值得我們借鑒。而我國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設計教育理念仍存在很大問題,教學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工業設計是一門綜合了眾多學科知識的專業,具有高度應用性的特征,旨在培養復合型的設計人才。而我國目前的工業設計教育普遍重理論而輕實踐,教師之間缺乏溝通合作,教學和社會需求有脫節。
“工作室課題制”的教學模式是“工作室”和“課題制”的結合,是是成立學生工作室,以工作室為載體,使學生接受真實的課題,通過實踐來完善自身的設計方法和設計理念;鼓勵設計公司和企業參與到對學生的平時課堂學習、畢業實習以及畢業設計指導工作中來;鼓勵學生參加設計比賽、發表論文、申請專利。通過具體的成果來檢驗實踐教學成果,使課程、教室和生產實踐融為一體,把傳統的封閉式學校教學變為開放式面向生產實際的教學,以課程知識為基礎,以專業教師為主導,以專業技術的應用為核心,以承接技術項目為主要任務,使生產和教學緊密地結合,通過教師帶領學生,在接受和完成實際生產技術項目的過程中,逐步完成綜合專業技術的訓練。
例如人機工程學這門課程,以椅子設計為例。傳統教學方式主要講授相關人體尺寸數據、相關人體生理特征等知識。學生往往閉門造車,主觀臆造,甚至覺得課程枯燥乏味;設計結果無法驗證,存在的設計問題也無法及時發現和更正。而“工作室課題制”教學將設計與企業對接,學生接受企業真實課題,要求學生的設計要真實實用、有市場價值,這就要求學生從各個角度考慮,包括對椅子的歷史、椅子的發展趨勢、椅子的造型演變、椅子與生活方式的關系進行系統研究。這體現了現代工業設計師應該具有從經濟學、生態學和社會學角度尋求技術解決方案的“復合型”人才特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將人機工程學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還自主將工業設計史、造型材料與工藝、產品設計、色彩構成等課程知識進行了融匯貫通,形成系統,提高了學生的專業綜合能力;這個過程易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更重要的是,這個過程使學生真正理解設計與設計研究,能運用企業化的頭腦來思考問題,并具備了將創意轉化為產品的實際能力。
在教學與市場之間搭建橋梁,成為產學與企業合作的紐帶,是校企合作的細節化,一方面為企業創造直接經濟效益,另一方面促進高校與地方經濟的合作。除此之外,學生還可以通過參與項目的勤工儉學,來達到助學的效果。
在強調實踐教學的教學模式下,在教和學的關系中,要時刻堅持學生是學習主體這一思想,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參與到課題教學中來以達到培養學生的目的。
1.成立試點工作室。對于工作室教輔人員的配置,可以聘請校內外雙師型教師參與指導教學。采用手把手的方式教學,由教師帶領學生參與實際項目,從中選拔出一部分優秀學生,進行重點培養。培養之后進行測試,還可以針對這些學生設立一些勤工儉學崗,聘請這些學生作為助教來輔導工作室其他學生,并給予適當報酬。通過這樣的方式,一方面使優秀學生得到實際鍛煉,另一方面通過勤工助學還可以補貼學業所需。對于特別優秀的學生,畢業后如有意向可以優先考慮推薦其在本工作室工作。
2.加強工作室管理。工作室的教學方面的科研管理由一名資深的專業教師來主持,同時還要建立嚴格的工作室制度規章,對于工作室師資配置,形成從高級職稱到初中級職稱的合理配置。當學生進入工作室后,不但可以在專業方向進行深度的學習,在寬廣度教學以及知識的系統性方面都能得到足夠的培養。鼓勵工作室的教師可以利用假期到企業或進修學校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針對設計快速表現這樣的實訓課程,工作室還可以特別配備在專業手繪特訓營經過嚴格培訓的在職專業教師。另外,教師可以利用自身人脈,聘請或邀請一些相關企業專家,不定期在工作室開展教學活動。
3.“工作室課題制”教學應按照教學計劃進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不同階段需要掌握的不同設計知識,參照企業真實項目來設定課題,可以是實題也可以是虛題,每個課題中一般包含若干個明確的設計任務。根據專業教學目的,在設計階段開始之初,教師以講座的形式將要用到的知識點系統地對學生進行講解,學生可以在課題中學以致用,鞏固知識點。學生在完成課題的各種設計任務的同時,掌握本專業體系的理論知識,提前感受未來職業中的設計工作方式,為畢業后與崗位順利接軌、更好地滿足職業需要奠定良好的基礎。另外,創建一些合作院校,可以以某個虛擬課題也可以以真實項目為創作點,院校之間以競賽或者成果展的形式進行教學活動與交流。
4.申請真實的項目課題。結合階段性工作室教學情況,最大程度地模擬學生畢業后在工作崗位中申請具體實踐性項目,并由教師指導學生進修設計制作。同時,還可以通過各種平臺,來展示學生虛擬項目的成果,等得到企業的認可后,爭取真實的項目,使實際項目成效顯著,并取得相應的項目成果。例如獲得了某項專利,然后將其實際應用到某個領域等。先從真實的項目個別案例開始,逐步積累成功案例,擴大影響,最后實現與企業開展更為緊密的長期合作,并形成良性循環。
5.開展技術培訓和技術服務。在前期經驗積累和教學時效性大幅提高的基礎上,對校內外有參加本工作室培訓意向的人員開展技術培訓和技術服務,可以適當收取費用,一方面實現創收,另外還可以用創收所取得反哺學校建設和工作室建設等。
結語:隨著社會轉型,用人單位對工業設計人才需求趨向于專業化。通過“工作室課題制”的教學模式改革,尤其是課題教學實踐,教師在實踐中教,學生在實踐中學,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動力,給學生創造了學習就業的有利條件,伴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向前以及工業設計教育理念的不斷普及,這樣的教學方式勢必會發揮出巨大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