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萍
國有企業是當前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撐,然而當前受到世界經濟環境波動的影響,國際經濟的競爭環境也在逐步復雜化,市場經濟全球化趨勢持續推進,企業的經營管理手段、運營模式、營銷范圍、組織架構都存在復雜多變的情況,在這一環境下,健全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已經逐漸發展成為了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確保國有企業長久運營及發展的主要方式。
1.逐步理順產權關系。近些年來,國有企業的經營主體、治理方式及結構逐步健全,管理能力也獲得了顯著提高,一些國有公司利用以往層級多、胡亂投資以及個體持有股份不具備健全的法律程序等遺留下來的歷史問題進行全面清理,逐漸明確與理清了國有企業的產權關系,同時利用法律制度,健全完善了更為完整和科學的產權關系鏈條。
2.加強了審計監督。在審計監督管理上,建立了審計委員會,專門設置了專職內審工作人員,定期負責對國有企業進行督導檢查、任期或離任的審計工作。以中化集團公司為例,專門建立了審核委員會,以審計稽查部門作為主要的執行管理部門,全面系統的完善內部審計工作。審計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圍也從以往的財務審計轉變為以風險作為導向的管控審計。利用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審核,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國有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存在的風險。
3.提高風險意識。在風險的管控上,一些國有企業還專門設立了風險管理部門,建立風險管理委員會。設置消費者資信管理以及交易審批的流程,對于存在較高風險的部門及崗位,企業在部門中專門設置了風險管理員這一崗位,主要負責日常風險管控,尤其是債務風險的把握,同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將授信額劃定為固定的標準,利用不斷強化企業制度管理,使得國有企業的營收賬和存貨等方面獲得更好的管控。
1.會計信息質量出現問題。從最近幾年國家審計部門與社會上的審計機構對于企業的資產負債損益情況,開展審計以及所對外公布的具體情況來看,從中我們發現,有一半以上為會計報表存在嚴重不真實性,其中部分企業虛盈實虧,部分企業虛虧實盈。絕大多數的企業及管理人員出于某些特殊目的,惡意虛假上報,甚至更改財務報表中的真實數據,最主要的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絕大多數的國有企業將利潤數據進行增減,虛假上報會計報告中的數據,最終導致盈虧不實,讓企業管理者或者報表的使用者無法準確真實的了解到企業的實際運營情況。銀廣夏事件和瓊民源事件即為典型代表。二是多數企業對于經營收入,特別是生產性和經營性收入以外的收入沒有按照規定如實入賬,而是通過私自設置小金庫,造成虛假報賬。
2.缺乏全面系統的預算管理。有一部分國有企業,特別是企業的管理層思想觀念落后,重視程度不足,思維存在片面化、單一化,往往單純的重視企業的生產方面,卻忽略了經營管理。特別是對于企業的預算管理的認識存在明顯的不足。除此之外,對預算管理的不重視也成為了多數企業管理者存在的普遍性問題,這一思想嚴重阻礙了預算管理手段以及思維方式在行業內的普及,其中一部分國有企業在經營理念和行為方式上存在明顯的短期性行為。實施全面系統的預算管理,其主要目的在于降低企業成本、合理支配與利用企業資金,進而全面提升經濟收益。然而受到經營行為短期性和思想觀念的影響,部分企業單純的把編制預算行為轉化為向上級部門爭取資金,以支持企業的生產經營。之后再利用拼湊手段,虛假評估預算,最終造成企業管理成本過高的現象,無法達到提升經濟收益的目的。
3.績效考評機制不健全。多數企業的管理考核主要基于日常的管理考核,也就是以全面考察職工在日常工作數量、能力水平以及出勤情況等作為判定標準,沒有對職工進行統一的考核標準規范,導致職工的績效管理與對于國有企業的貢獻無法進行量化,所以無法單純的依靠單一的考核指標作為統一標準,用于開展日常的績效管理認定與審核工作,雖然一些國有企業通過了績效管理考核辦法,但是仍然存在著諸多弊端,造成考核失去真正的意義,缺乏公平與公正,考核手段較為簡單、公開性不夠高。績效管理考核絕大部分是由負責人事方面的部門執行力不強等造成的,而不是企業管理層的問題,容易導致企業職工對于日常績效管理的抵觸心理。
1.通過法律手段治理會計信息失真。虛假會計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是在特定的法律環境影響下產生的。當前,按照我國的現狀,虛假會計信息的整治最為有效,也是最為快速的方式大概就是利用法律手段加以干預。在新的《會計法》中明確規定了企業管理者為主要負責主體,各個層級的檢查管理部門在進行監督管理時,應當要嚴格按照法律法規進行,轉變此前的“重查輕罰”的管理方式,對責任主體進行追責,倒逼會計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和全面性。充分學習借鑒先進國家的經驗做法,加大違法的懲處力度,利用法律方式整治會計數據的失真。
2.實行全面預算管理。受到一些國有企業行業特殊性的影響,導致項目實施時出現的嚴重的數據差異,這就使得企業在生產經營管理活動開展以前,應當要做好充分的市場調研工作,并進行預算管理,且預算涉及的內容應當要全面、細致,充分符合經濟活動的實際需求,同時健全完善備用預算清單將存在的不可控制的要素納入其中,系統的預算管理的實施應當與績效管理進行協調配合,只有雙管齊下,才能保證獲得預期的效果。預算和執行存在的差異性屬于績效評價的其中一個環節,應當建立行業的統一標準值作為參考數據。
3.完善績效考評機制。在設置績效考評機制時,國有企業應當以科學的方法,分別對各個級別的管理人員進行極其嚴格的考核和評價,運用這樣的方法,能夠為員工薪酬的評定,職級調整的情況,勞動合同的確定等,提供重要的依據。同時,國有企業還可以通過創新來激勵員工的積極性,發揮人才的重要性,并建立以績效為核心的分配激勵制度,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
內部控制作為實現生產經營管理目的、最大限度降低企業風險的主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獲得可持續發展。當前,我國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需要學習借鑒先進國家的管理技術與經營理念。同時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和發展狀況,制定健全與我國經濟發展互相適應的管理制度。國有企業在制定制度時,也必須要以企業的發展現狀與制度的可操作性為基礎,在發展日常業務的同時,梳理好內部關系,最大限度發揮內部控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