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寧
當前,國際經濟社會形勢與國家政策不斷調整,新常態給各事業單位加強內部控制建設帶來了全新的挑戰。事業單位只有從自身出發,切實加強內部的控制建設工作,防范管理和經營風險,才能更有效地保護我國有限的資產資源,保障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事業單位,是指國家為了社會公益目的,由國家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主要向社會公眾提供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非物質生產和勞務服務的社會公共組織。
所謂的新常態概念,是區別于原有事業單位的運作狀態,經歷了一段周期的困難時期或是發生一定問題之后,重新恢復原有的工作狀態。新常態是我國十八大一類的熱點詞匯,充分表達了我國在發展的道路上取得了全新的突破和進展,迎來了嶄新的面貌和不同的挑戰,相關工作人員只有積極做好調整和優化,才能以積極飽滿的態度面對各項工作,更好完成各項任務。目前,我國的新常態通常主要是指經濟層面的“新常態”,然而任何社會或科學的發展之間都是息息相關的,故而在經濟上的新常態也會帶動其他產業或內容上的改變,因此就事業單位而言,也要重視經濟層面上的“新常態”,才能更好完成轉型優化的工作。
眾所周知,事業單位是以政府職能、公益服務為主要宗旨,參與社會事務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務職能的公益性單位或非公益性職能部門。在著力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等社會矛盾,進一步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新常態之下,加強和完善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對于提升事業單位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簡化辦事程序,是加強事業單位職能運行能力和效率的重要措施,從而有效提高行政運行效率?;建立嚴密的內部控制制約機制,落實資金的管控及相應評價機制,杜絕人情交易和暗箱操作,讓交易在陽光下進行,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有效?保證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促進事業單位有效進行資源配置,提高整體工作效率,保證公共服務運行順暢,提高公共建設效率,提升建設效果。
盡管目前我國一再強調內部控制建設的重要性,但一些事業單位的領導對內控知識缺乏了解,對內部控制建設重視不夠,單位職工認為內部控制僅是財務部門的事情,與自己沒有關系,所以內部控制意識上的缺失現象是造成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不足的最主要的原因。由于部分事業單位在日常的運營過程中沒有對內部控制引起足夠的重視,也沒有利用內部控制的相關管理策略融入到單位長遠發展戰略。長期以來由于事業單位的管理工作相對簡單,在工作中養成了重發展,輕管理,且缺乏應有的危機意識,對關鍵環節不能進行風險識別、風險分析和風險應對,最終導致其內部控制工作落實不到位,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現象。
內部控制工作不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事業單位的領導對內部控制建設不夠重視,不能與時俱進制定有效的內部控制管理規定。具體而論,首先在資金管理方面,盡管事業單位內部對資金有一定的限制和把控,但缺乏相應的資金管控條目,預算審核、審批沒有相應的約束制度,針對資金的動向缺乏明確的記錄,故而導致部分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便利巧立名目套取資金的現象。其次,部分事業單位出臺了一定的控制制度,但缺乏相應的監督措施,導致其制度無法被有效落實,部分違規行為仍然存在無法被較好治理。最后,問題處理制度建設不健全。目前我國事業單位中存在如下的現象,即使發現了部分工作人員在工作上的違規操作,但缺乏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針對該工作人員也沒有較好的懲罰措施,導致部分工作人員屢教不改,內部控制手段薄弱的現象發生。
為更好貫徹新常態下的內部控制建設工作,事業單位應當首先提高其工作人員的相關意識與綜合素質。首先,為更好提升單位內部整體的控制意識,相關的領導人員應當以身作則,樹立起模范與榜樣,讓基層員工以此為標準對其開展學習。其次,作為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核心部門——財務部門與內審部門,必須對其加強理論培訓工作,使這兩個部門的工作人員加強自身的責任意識,做到身先士卒地為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針對單位內部出現違規行為的工作人員,應當重拳出擊一視同仁,做到絕不姑息任何不妥當的行為。
同時,在事業單位的人才選用上,各部門應當著重加強其執政力度與規章建設,避免單位內部滋生裙帶關系,產生包庇現象或聯合違規的行為。只有切實選擇了綜合素質高且工作能力強的人才,才能更好符合我國事業單位建設的要求,發揮事業單位應有的力量為社會與廣大人民群眾更好服務。
財務管理制度是目前我國事業單位最需要優化的內部控制建設問題,只有保障了財務使用上的安全有序,才能保有我國有限的財產資源的同時,更好發揮事業單位在社會中的作用。首先,各事業單位需要建立明確的資金使用表,保障每一筆資金使用的去向明確,一旦發生任何的問題可以第一時間找到資金的使用者和使用用途。其次,加強預算和審計等方面的職能,任何的資金都應當及時上報相應的財務管理部門與決策部門進行預算規劃及預算方案審批,具體使用時經由相關領導人員的審批后再予以使用。同時,需要根據資金的款項數目、使用情況等,分等級進行審批流程,確保每一筆資金使用的合理。最后,財務管理部門應當出臺對資金使用的風險評估機制,從制度上對資金活動進行規范,從而保障資金使用的合理性和價值性,避免資金的無意義投入的現象發生或資金投入時有相應風險應對控制措施。
僅依靠事業單位針對內部控制出臺的制度,無法保障內部控制措施的有效落實,故而事業單位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其監督工作,確保制度被順利使用。首先,組建專門的監督部門與隊伍,定期對事業單位內部的各項經營活動展開檢查工作,確保其日常的行為操作符合事業單位內部的制度。其次,除了必要的定期檢查以外,監督隊伍還應當不定期展開專項監督的工作,確保每一位工作人員每時每刻都嚴格執行相關的制度,不存在違規的操作和行為。再次,由于監管部門的執行能力有限,為更好落實監督工作的進行,事業單位應當鼓勵其內部進行互相監督的工作,從而在最大限度提升監督工作作用的同時,幫助各個部門協同并進,共同落實好內部控制的建設。最后,事業單位還需要出臺績效考評控制措施,根據各項工作的目標和計劃,構建相應的激勵機制,針對落實好單位控制制度的工作人員進行獎勵,而針對出現違規行為的工作人員因根據事件的影響與性質,給予一定的處罰。
在我國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形勢之下,一類更為便利和快捷的技術應運而生,即目前我國群眾生產生活必不可少的互聯網信息科技技術。盡管互聯網技術已經深遠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但在事業單位中尤其是內部控制建設工作上仍然處于停滯不前的局面。而為了更好改善這一現象,切實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以更為多元化的面貌進行內部控制工作,相關部門需要切實做好信息化建設。
首先,結合單位業務現狀和相關流程,運用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實現財務內部網絡與單位OA網絡進行結合,建立單位內部控制信息管理平臺,在實現各個業務崗位信息互通的同時,實現對業務和事項的自動控制,減少或消除人為操控因素,結合單位授權審批制度、會計系統控制、預算管理制度、運營分析和績效考評等相關制度,對工作權限實行設置,由信息平臺分配業務權限、把控授權審批,監督人員跟蹤檢查等明確崗位職能,使業務辦理、各級授權審批權限、額度、資金監督等相互分離,達到不相容職能之間相互牽制,盡量消除人為因素的影響,實現對各項資金進行有效的控制,以達到提高單位內部控制管理的目的。通過單位內部控制信息管理平臺的建立,各業務崗位可以實現信息快速傳遞,各管理層可以利用信息管理系統的業務控制流程及時處理各項資金業務,提高單位內部控制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有效地避免人為因素造成的風險和損失。其次,單位管理層可以及時了解各項事業發展和公共服務的信息,也實現單位員工對單位內部控制的動態監督,強化單位內部控制的監督管理功能。還有通過深化信息平臺的管理功能,提升各系統間數據的共享性,設置風險評估機制,達到預防、識別和控制業務管控的風險,從而提升單位內部控制信息化的級別和防范風險的能力。
此外,基層工作人員也能利用互聯網的渠道,展開對單位內部政策規章制度的意見發表,從而更好驅動內部控制建設完全。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事業單位內部的工作人員相對較多,尤其是年齡相對較大的工作人員也不在少數,因此事業單位為了更好深化信息技術的使用,需要積極組建工作人員展開信息化技術的培訓工作,確保其掌握正確的方法使用計算機或其他電子信息設備參與到企業內部控制建設工作之中。
在新常態下,我國事業單位較以往在工作方向、工作內容、工作核心等都發生新的變化,各單位應緊跟時代的發展,認真分析單位業務特點和規律,強化單位法人治理結構的設計,統籌組織、協調推進做好單位內部控制工作,運用風險管理理念,將審計監督和廉潔從業風險防控、內控建設有機結合,時刻關注新政策以及工作中遇到的新問題,及時發現新的業務風險點并修訂相關的業務流程及規章制度,推動內控制度與時俱進。事業單位只有通過不斷完善自己管理模式、創新管理制度的方式來強化自己,并著力加強信息化建設,以信息化工具和手段促進重要管理流程及控制措施的實施,加快信息化傳遞速度,降低控制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對保障單位的持續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