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方紅
引言: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新媒體技術的興起,網絡新聞傳播模式也有取代傳統新聞傳播的趨勢,對于新時期新聞傳媒的發展具有積極促進作用。作為一種比較特殊的新聞傳播模式,網絡新聞傳播的社會影響力不能僅從片面的角度來衡量。因此,本文將分別從積極角度和消極角度來客觀闡述網絡新聞傳播的社會影響力。
從網絡新聞自身發展的狀況來考慮,其社會影響力較弱,至少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么強。這主要是因為網絡新聞傳播雖然速度較快,但是門檻相對較低,新聞的傳播質量和特色都還有待商榷。其次,網絡新聞傳播擁有具體的受眾和分布面各異,不同的受眾群體會有選擇性的觀看新聞,所以除卻一些熱點事件之外,網絡新聞的傳播有較大限制。除此以外,由于網絡信息更新迭代速度日益加快,直接增加了遺忘性,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網絡新聞傳播的社會影響力。
從網絡新聞傳播受眾層面來看,雖然我國的互聯網技術取得了飛速發展,網民的數量也在過去的幾年中驟增,甚至中小學生都能做到人手一部手機,互聯網普及率變廣也正意味著網絡信息傳遞的門檻降低,為不實信息的擴散埋下了伏筆。事實上,現階段互聯網上所流傳的信息大多是真假參半的,倘若不能保證在閱讀過程中具有強大的判斷能力,就有可能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為謠言的傳播者,引導社會輿論向不適的方向傳播,甚至可能會嚴重威脅到公民的個人利益。比如說,現階段互聯網傳媒中經常出現的一些求助帖、水滴籌,求助人的描述感人至深,不少網友紛紛出于同情為其捐款,但是最終發生了戲劇性的反轉的案例不少見,求助人不過是利用網絡信息以及人們同情心的詐騙犯,這導致網絡新聞傳播的公信力大打折扣。很多原本只是想要幫助他人的網友不僅自己受騙,還間接成為了詐騙消息傳播的幫兇。
與此同時,近幾年來利己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思想逐漸在網絡上興起,很大一部分鼓吹負面思想的網絡新聞正在毒害青少年,倘若青少年不能對網絡新聞抱有高度警惕,那么網絡新聞傳播的消極社會影響將會逐漸蔓延,甚至影響一代人。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逐漸發展壯大,網絡新聞傳播的廣泛性和開放性特點凸顯,這使得各個領域的網民都能有參與新聞評論的機會,暢所欲言的發表自己的感想。
此外,新聞工作者也可以在和廣大網友的互動交流中對下一階段新聞傳播策略進行具體調整,使其真正成為傳播社會正能量的載體,促進社會趨向積極的方向發展。例如近幾年來,醫患關系的問題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高度關注,也成為和廣大人民群眾切實相關的社會矛盾。每一次醫患矛盾問題一經在網絡上發表報道,都會引起網絡新聞受眾對于這一問題的反思,越來越多的受眾從理性的角度來分析社會矛盾,這對政府政策的實施和改革的落實具有借鑒意義。
同時,社會上的新聞每時每刻都在發生,專業的工作者不可能每次都能第一時間趕赴新聞現場。但社交軟件的普及讓每一位網民都有可能成為新聞線索的發現者以及新聞事件的記錄者,他們在社交軟件和自媒體平臺發布的音頻信息為網絡新聞傳播提供了廣泛的及時素材,為突發事件留下了珍貴的資料。例如有突發性災害時,消息會經由網絡渠道迅速擴散,短短幾分鐘內可能全國人民就會知道某地某時發生了什么災害,這也便于政府迅速組織災后救援和安全防護工作,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之所以網絡新聞傳播的社會影響力還存在明顯局限,是因為新聞傳播深度不夠。新聞工作人員往往會傾向于在第一時間將新聞信息發布,但在追求快的同時,卻忽略了對新聞深度的挖掘。因此,雖然網絡時代的生活節奏在逐漸加快,但網絡新聞工作者的心萬萬不能浮躁,對于那些反映社會發展進程的新聞事件要追蹤報道,對于那些對社會具有警醒意義的新聞事件要深度報道,既要通過豐富多樣的圖文形式來增加新聞內容的可讀性,也要確保新聞受眾在閱讀過程中能夠理清事件內部的因果聯系與邏輯關系,達到發人深省的效果。比如說,在報道社會上的火災事故時,不僅僅要告知大眾火災是如何發生、怎樣處理的,還需要應社會各界對該事故的反響進行追蹤報道,并對火災預防的相關注意事項進行教育傳播,為社會公眾敲響火災防控警鐘,從而增加新聞報道的深度與價值。
新聞的生成時間將會對影響傳播效果,一般重要的新聞若在第一時間進行制作與擴散,新聞事件最有可能引起較大的轟動,但若在時隔24 小時甚至更長時間后推送,同樣的內容在互聯網上的傳播效果將不容樂觀。所以為了確保網絡新聞產生足夠大的影響力與關注度,最重要的一步便是提高新聞的時效性,并且加大對時事新聞的報道速度與宣傳擴散力度。新聞媒體可以利用新聞推送或在線直播等方式進行第一時間的報道,以此來確保新聞能夠有效地引導網民的認知。同時還可以邀請新聞當事人或者特定相關領域的專家來參與事件的評論分析,進一步增加新聞的影響力。
新聞報道的主要價值集中在內容的含金量與真實性上。新聞報道通過對事件的推送引發媒體與網民之間的聯動,有時也對同一個事件或主題進行長時間的跟蹤報道,新聞價值在這過程中產生。
新聞的含金量體現在受眾能在報道中獲得什么,或是人類利益,或是與自身的接近性,總之優秀的報道總能夠喚起受眾心中的共鳴。而對于真實性,這是新聞的第一要義,也是新聞最應該堅守的底線。因此為了事件的真實性,網絡新聞應當杜絕虛假炒作,在報道前必須要進行反復的調研,確保媒體在第一時間將事件最真實的一面呈現在廣大觀眾面前,站在受眾的角度思考,讓時事新聞對社會產生積極向上的影響。
綜上所述,網絡新聞傳播已經成為當前時代一種極為特殊的傳媒形式,具有相對廣泛的用戶基礎。在新媒體發展時代,新聞工作人員應不斷優化網絡新聞傳播形式,以嚴謹的責任心保障網絡新聞的公信力和價值深度,提高網絡新聞的社會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