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華
高校黨員的教育不僅有利于高校自身的教育建設以及教育發展,同時還能促進學生自身道德以及自身素質的進步,對學生思想行為的塑造有著關鍵作用,因此探究高校黨員教育對學生發展的意義十分有必要。
前言:本文對高校黨員教育進行概述,分析了高校黨員教育的特點,同時結合了目前高校開展黨員教育的現狀進行剖析,深入探討了高校黨員教育對學生發展的實際意義。
1.高校開展黨員教育內容。高校開展黨員教育的主要內容主要按照教育層次以及年齡段進行劃分,針對不同的大學生以及不同身份年級的學生黨員開展的教育內容以及黨員教育內容都不相同。在目前高校開展的黨員教育過程中主要的對象分為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以及正式黨員。
在這三類不同的黨員身份學生的管理下開展的黨員教育內容存在一定區別,因此針對不同性質的黨員教育內容以及不同階段的大學生所采取的黨基礎理論知識學習以及黨的入學教育行為規范等多方面內容都存在差異,高校需要對不同的黨員學生行為進行嚴格審查與分類審批。在目前高校開展黨員教育過程中主要對預備黨員進行黨的基礎理論知識教育,對于入黨積極分子則開展黨的基礎教育內容教學,對于畢業生黨員等進行就業服務意識的教育以及黨員知識內容的訓練。
2.高校黨員教育的特點。(1)科學性。科學性是指在大學生黨員教育過程中嚴格按照黨性教育的主要內容以及方向開展科學合理以及有效的教育內容訓練以及教學質量水平培訓。在實際的高校黨員教育過程中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幫助大學生認真踐行黨性教育,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規律以及特點進行著手,將教學的內容以及特點與目前的黨員教育內容以及高等教育的主要學習規律相互結合,通過黨性教育對大學生的心理思想進行科學有效的計劃與教學培養,保證高校大學生自身具備科學有效的黨性思維以及黨的知識理論內容。借助黨員教育有針對性地提高黨員的素質教育以及道德規模提升,切實提高和完善大學生黨員教育的科學性。(2)時代性。黨員教育的時代性是指目前的高校開展的黨員教育都符合時代的發展以及時代的要求,因為隨著時代的進步,黨性教育的主要內容以及馬克思理論主義等具體的實踐方法等都有存在一定的變化,只有實際結合目前中國的時代發展以及社會的進步,有效配合黨性教育以及社會時代經濟發展的狀況進行合理調整以后才能夠保證高校開展的黨性教育的有效性。結合時代的發展以及進步,通過提高馬克思主義思想以及中國理論成果等黨性知識,在時代進步以及發展過程中適應配合大學生自身的思想以及與時代的交流,將黨性教育與學生的時代精神與思維進行同步,讓在校大學生更好更容易地理解黨性教育內容,提高學生對于黨員知識以及黨員教育方針的熟悉程度。(3)實踐性。當下的黨員教育必須要符合實踐性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涉及到的教學實踐,實踐是辨別歷史唯物主義以及驗證唯物主義理論的重要辦法。因此在開展高校的黨性教育以及黨員教育過程中必須要考慮到高校學生自身的實踐能力以及實踐的內在驅動力,針對不同的教育內容以及高校開展的主題活動等進行有機結合,推出符合黨員教育以及知識實踐的活動,鼓勵高校學生參與到黨性教育和黨的理論知識的活動當中,幫助學校充分建設學校黨員教育風氣,提高學生的道德建設水平。
3.推行高校黨員教育對學生發展的意義。在大學生教育及高校的教育理論建設中培養大學生的獨立自主水平以及推動高校黨員教育在大學生的高質量教育水平中的主觀能動性是目前高校培養大學生黨性知識以及黨的理念知識的最主要辦法。在我國的高校培養以及建設方案中涉及到學生黨員隊伍的建設內容包括了學生黨員自身的知識能力以及知識水平,因此在高校中推行黨員教育是保證學生能夠強化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理論知識的最主要辦法。無論是在整體的黨員內容教育還是學生從申請入黨到正式轉正為黨員的整個過程中,推行黨員教育都有利于學生自身的發展,幫助強化學生對每個方面知識的吸收以及系統化整理,讓學生黨員把握自身應該承擔的責任以及需要履行的集體義務,因此在高校中推行黨員教育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黨員教育只注重數量忽視質量。首先是目前高校開展黨員教育過程中只注重數量而忽視教育的質量,在目前的高校基層組織中大部分的高校黨組織都希望通過提高課堂教育的數量以及提高黨員的接受數量來提升自己整體的規模。但是實際上大部分的學生黨支部以及黨委書記部門等都是由高校的輔導員或者書記進行主要負責,在進行黨性教育以及黨支部選舉的各方面活動中,黨員以及學生都無法有效地接觸到黨員教育的根本內容,因為大部分的黨員教育活動以及知識內容都是由輔導員等做出決定。學生的黨員黨性教育都只是存在于表面形式并沒有深入到發展對象進行了解學習,黨員教育只注重的數量而忽視對學生的重點培養,造成學生對黨員教育內容以及高校的黨員等發展都存在一定的誤解與缺陷。
2.缺乏完善的高校黨員考察機制。目前在高校的黨員學習過程中,學生想要加入黨組織就必須要進行綜合的考察,需要先從發展對象開始進行進一步的學習,在不斷接受黨組織的考核以及黨的知識內容學習后,經過考核并且順利通過了審批才能逐漸晉升并且最終成為一名黨員,因此在實際的高校黨員考察機制當中,學生并沒有自主選擇的權利。但是在實際的黨員開展考核過程中,由于大部分的黨委書記以及組織干部人員等具備的權利較大,因此學生在進行考察過程中受到人為因素的干擾也比較嚴重,學生無法自主選擇自己想要學習的黨員知識發展方向,同時黨組織對于學生的考核也不只是單一的黨員性質,同時還包括學生自身的背景以及學生自身發展,黨員的培養教育的缺陷久而久之造成了學生們忽略了黨員知識內容以及黨性教育的知識學習,大部分只希望利用與后臺關系或者人際交往來提升自己的考察通過率,違背了黨員組織考察機制的初衷。
3.缺乏黨員教育實踐活動。在目前高校推進黨員教育活動中,大部分的高校為了節省資源以及減少人力物力的開支,將原本的黨性教育以及黨員集體培訓和集體考察等戶外活動都取消或取締,將實際考察的活動內容改變成為了黨員的書面培訓形式。學生想要真正了解黨員知識以及黨員教育內容都已經無法通過實踐進行學習,只能夠在日常的理論知識學習中完成黨組織以及黨的干部班布置的工作任務,借助學校自身的資源來進行實踐教育的效果,大部分的學生都沒有親身參與到實踐的黨員活動中的經歷,大部分的高校只注重理論性的課程內容,忽略了對黨員自身的實踐能力培養。
1.有利于促進學生黨性發展。首先科學的考察是提高黨員考核的主要標準。大學生黨員在進行黨性學習以及全面發展的過程中都必須要配合黨組織自身的安排以及黨組織的指標體系。高校黨員學生需要通過完善黨員標準體系來完成自身各方面的道德素養以及精神需求的發展。在實際的高校黨員教育過程中學生不僅要注重自身的全面發展,同時除了黨性教育以及黨組織知識以外還需要培養自身的黨員精神理念,在合理有效的黨員的指標體系內提高自身的黨性水平以及黨性知識,通過外部機制的輔助以及高校的黨員教育來提高自己的黨性知識覺悟,充分保證自身在入黨申請以及入黨考核當中有良好的表現。因此,借助高校開展的黨員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自身的黨性缺陷,通過機制輔助以及黨性的培養能夠有效促進學生自身的黨性發展。
2.有助于提高學生黨員學習辨別能力。因為高校在開展實踐教學過程中并不只是注重學生的理論知識培養,還需要保證學生能夠有良好充足的時間能力以及實踐經驗。因此高校開展黨性教育活動不僅能夠豐富學生自身的有關黨的理念以及黨的知識體系理解,同時還能夠保證學生在黨員教育內容以及教育方向方面等存在一定了解。保證了高校學生在進入到黨員考核的過程中便能將自身的發展體系以及共產黨的光榮歷史與傳統等進行相結合,將自身的精神覺悟以及道德體系理念融入到入黨的動機與思想中,通過加入共產黨作為主要的思想和主要的驅動力來引導自身思想的發展,通過對黨章內容的充分學習來完善自身的世界觀與價值觀的認知和接受程度,借助黨性教育將自己培養成為一個全方位的人才。
3.有利于培養學生情感學習驅動力。在高校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以及黨的組織的知識理論教育過程中,大部分的學生都會不自覺地參與到黨性教育內容的學習中,通過黨性教育以及黨性學習能夠有效地感受到共產黨的光輝歷史以及優良的品質,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有效思考以及對國家當前的政策進行結合,借助黨性學習的內容以及方法,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身的學習驅動力。培養學生以學習馬克思主義思想以及自身的黨員知識素質水平進行有機結合,在配合黨的發展方針以及黨的政治覺悟過程中不斷地吸收和內化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將在課堂中學習到的共產黨理論知識以及馬克思主義思想等知識體系進行融會貫通,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情感同時保證了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主觀興趣,通過黨性教育的感染和渲染逐漸改變學生自身對于黨性學習的情感氛圍,借助黨性教育為學生提供持久的學習驅動力與學習積極性。
4.幫助學生提升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開展黨性教育除了能夠保證學生自身的能力發展以及知識體系的完善以外,還能夠增強高校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以及歸屬感,有效地保證集體的發展方向以及發展內容。在開展黨性教育以及黨員發展管理學習的工作以后可以明顯感受到學生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整體組織的歸屬感的提高,因為在黨性教育過程中,大部分的學生成為黨員之后都有非常高的集體榮譽感,借助黨性教育的感染和黨員自身道德素養的培訓能幫助學生有效地配合黨組織的教育引導以及充分發揮自身的組織凝聚力。在高校開展的黨性教育過程中,不同的黨性活動以及黨組織集體活動等都能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參與到黨組織的集體中,保證學生在對黨性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進行有效互動,借助黨性活動的培養與組織的感染,整體提升黨員學生集體的凝聚力,開展黨性教育既能夠提高學生的實際技,又能幫助提高集體的人文關懷,保證學生團隊的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因此開展黨性教育是高校組織以及培養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教育方向。
結語:高校黨員的教育不僅影響著高校自身的黨性教育培訓發展方向,同時還有效促進了高校學生提升自身的黨性素質能力與水平,有利于促進高校集體的凝聚力,是目前高校的一個重要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