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華
(作者單位:長沙市雨花區砂子塘吉聯小學)
引言:數學這個領域的研究是非常重要和有意義的,因為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與生活是形影相伴的。筆者通過自己從事數學活動的這些時間里,去尋找適合的教學方法,讓幼兒能在游戲中學習,學習中獲得快樂!筆者很早就了解到的知識有:著名教育家瑪利亞·蒙臺梭利博士創建了科學的幼兒教育法,其中的數學教育方法極具特色。她提出數學教育要建立在感覺教育的基礎上,為幼兒設計了系統的數學教育內容,并配以教具,讓幼兒操作學習,幫助幼兒運用動作和表象進行運算,激發了幼兒的興趣,是非常具有革命性和創造性的。本文主要是通過教學工作中的小班,該小班學生年齡在3 歲左右,有的孩子是第一次接觸數學。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參與活動和鞏固所學內容,接下來談談在教學活動中的其它的一些心得體會。
為了讓幼兒進一步掌握所學內容,數學的作業紙本來是一直放在家里供親子之間共同完成,但筆者采取了周五發下去、周一再收上來批閱的做法,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了解幼兒的掌握情況,再有針對性地查漏補缺。同時也讓家長了解到學到哪里就做到哪里,例如:這周學了色彩配對,那么這周完成的就是相應的活動第1—4頁。這樣做也向家長展示老師認真、負責的一面,并受到了家長的肯定和重視,有的家長因故沒能引導孩子按時完成作業紙上的活動時,都會主動向老師說明、積極地補上。
走線是教學活動開始前的預備活動,是讓幼兒伴隨著輕柔舒緩的音樂在線上慢慢行走。走線活動的開展,是為了讓幼兒靜下心來,集中精神,提高專注力,為接下來的學習作好準備。所以筆者特意下載了班得瑞的極度輕松睡眠曲,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走線常規。
線上活動的形式有幾種:(1)讓幼兒靜心的活動;(2)與本次活動相關的簡單預備游戲。通常筆者都會組織一些線上游戲,孩子們興趣非常濃厚,也可以為將要學習的內容做鋪墊。孩子們較為喜歡的線上游戲有:小魚游、三角形、對對碰等。教師們可以充分利用好這個環節,對孩子的知識鋪墊很有作用。
集體活動時先要創設情境,這時可根據班上孩子的特點進行創設。筆者帶的班是小班,孩子年齡在三歲左右,需要用很形象的事物向幼兒展示。在進行提問時,需面向全體、注重個體差異,能力強的孩子回答難一點的問題,能力弱一點的孩子回答簡單的問題,讓每個孩子都得到肯定。
教師分發學具前,先把要求說清楚,特別是小班孩子較小,更要口齒清楚、簡明扼要地告訴孩子們,讓孩子們知道操作學具的要求以及如何操作。因為操作學具是教學活動的重點環節。幼兒能否正確有效地操作學具,直接決定幼兒能否取得相關的經驗,也影響到教師能否順利完成教學活動。當幼兒在拿起學具袋將密封口拉開時,告訴孩子一邊說:“輕輕拿,輕輕放,我的學具我最愛。”孩子很喜歡一邊操作一邊念這首兒歌,效果不錯。
游戲活動也是為進一步鞏固所學內容而設定的,孩子們參與游戲的積極性非常高,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快樂。教師們可組織1--2 個游戲以鞏固所學內容。
分組活動是為具有不同水平、處于不同發展層次的幼兒所準備的活動。它滿足了不同發展層次的幼兒的需求,讓幼兒能夠依照自己的能力和興趣自主選擇進行活動。孩子們喜歡參加分組活動,因為有自主選擇的權利,看到孩子們開心的笑臉筆者也感到高興。
分組活動一般分為3 組或4 組,每組提供不同的材料供幼兒操作探索。幾組活動由易到難,一般分為實物操作組、符號操作組、紙張練習組,即使某一個分組活動中有兩組都是實物操作組,也會在難易程度上有所不同。譬如班上有的孩子對學習內容掌握得很好,有的就沒有徹底掌握,就需要進行進一步地引導。
分組活動前,教師應對每組的要求進行詳細地說明,提醒幼兒仔細聆聽,既讓幼兒明確分組活動的內容和操作方法,又讓幼兒在不斷聆聽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筆者帶的小班的孩子已經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分組活動中,教師要觀察、了解幼兒的個別活動,并及時給予指導。分組活動后,指導幼兒將操作材料收拾整理好。孩子們已有收好材料的行為習慣。
在交流小結,收拾學具時,教師簡明扼要地概括今天的內容,欣賞幼兒的活動成果,引導幼兒將學具及分組操作材料收拾整齊。教師要建立良好的收學具常規,它直接關系到后面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和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對此,筆者有以下建議:
幼兒將學具各部件輕輕地裝入學具分類袋中,裝好后,檢查一下是否有遺漏的部件。教師可一邊巡回指導、檢查。
收好后,請幼兒兩手持學具,平靠在胸前,有序地交還給教師。教師將學具按名稱分類擺放好,方便下次活動時使用。這樣持之以恒,筆者們班的幼兒就漸漸地能按老師的要求去做了。
以上是筆者在數學教學中的心得體會,希望通過筆者們老師的努力能讓孩子認識世界、適應生活,因為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與生活是形影相伴的。皮亞杰指出:幼兒的數理邏輯經驗不是來源于物體本身,而是來源于幼兒對物體的操作和其動作的內化。數學知識是幼兒通過操作活動,經歷思維活動體驗出來的。因此,幼兒獲得數概念及數理思維結構的發展是沒有捷徑可走的,只有采用以操作性活動為主的教學方式才能真正獲得。數學正是符合這一理念,給幼兒提供大量的操作材料,提倡在操作中學習數學。利用“彩色串珠”、“動物與房子”、“紡錘棒”、“數字與籌碼”等學具讓幼兒在操作中習得相應的數概念,感知數量及其關系,發展思維能力等等。充分鍛煉了幼兒的動手和動腦能力。
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快樂,孩子們在數學操作活動中通過自己的親身參與,能更加直觀的理解學習內容,能一邊操作一邊講述,讓幼兒自己去觀察和發現,不禁錮幼兒的思想和自由探索的天性,同時也能獲得很好的活動效果,最后在這也祝愿所有的孩子在以后的學習中獲得更多的快樂、在快樂中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