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蕾
(作者單位:哈電集團哈爾濱電站閥門有限公司)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是二十一世紀中,世界各國的公認內容。所以,任何的企業想要更好的發展,科學技術的創新都是勢在必行,科學技術已經成為一個企業硬實力的體現,沒有核心技術的企業,也都在時代的浪潮中被逐漸的踢出市場。所以,企業想要更好的發展,科技創新能力成為企業生存的關鍵。但科學技術的創新過程中,在沒有顯著成功出現之前,往往難以對科學技術創新能力有所評價,這就導致很多的企業不愿意投入到高新技術的研究中,而是致力于小型科技的研究,這樣可以更短的看到效果。但這種行為不能讓企業徹底的擺脫問題,所以,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指標體系的構建是其中的關鍵,其具體如下所述:
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其本身的科研技術能力有限,所以想要讓這些中小企業能夠引領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是不現實的。所以中小企業想要更好的生存,需要依托于地區經濟的發展,因此,這些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就和當地地區經濟發展的情況密切相連,地區需要什么科技,這些中小企業就發展什么科技,并且從中獲利,促進企業的發展。
中小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所以當政府的行為出現了改變后,對于中小企業的影響非常大。因此,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始終圍繞著政府行為來進行變動,例如一些中小的制造業中,國家提倡了環保理念,那么這些中小企業就開始進行節能減配技術的升級,所以政府行為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對于中小企業而言,這也是其生存的根本,因為一旦技術出現問題,那么就會導致其跟不上政府的腳步。
中小企業和大型企業不同,其中沒有太多的職業經理人,所以企業家本身對于中小企業往往有著絕對的掌控力。在中小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技術創新能力和企業家本身是息息相關的,一個優秀的企業家,能讓整個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上更加有魄力,從而抓住機遇,更好的發展。很多的中小企業之所以會出現失敗,也是因為企業家的素質不強的緣故。
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和大型企業的技術創新,其本質的區別就在于,大型企業往往是無中生有,單純評價一些需求和理念進行創新,而中小型的企業往往著力于技術的改良,通過將一些大型技術進行小型化處理或者是對一些技術中不完善的地方進行優化,來體現出自身的技術創新能力。因此,相對于大型的企業而言,這些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就是非常薄弱的。
它主要是指企業所處地域的經濟發展狀況和當地政府的一些情況特點。就中小型企業而言,其創新能力往往依賴于所處地域經濟發展狀況。越是發達的地區,其中小企業創新能力便越強,創新成果便越容易實現。而且對中小企業來說,政府在企業創新中也存在著很重要的影響。政府的某項政策往往會成為中小企業創新活動的風向標,而政府政策的執行情況如穩定性也會直接反映于中小企業創新活動當中。
在中小企業之中,企業家的素質往往決定了一個企業是否有能力從中小企業逐漸的發展成大型企業。所以,中小企業有一個優秀的帶頭人是至關重要的。這就需要企業家需要具有如下兩個素質:第一點是要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市場瞬息萬變,每一個瞬間都有著非常多的機會,這些機會能讓中小企業一點一點的發展起來,一個優秀的企業家,需要能夠從無數的機會中,找到最適合自身企業的一些機會,這樣可以讓企業的發展更加的快速。因此,敏銳的洞察力,是一個優秀企業家所必須具備的。第二點是要有足夠的魄力。在商業經營中,很多的事情都不能做到十足的把握,所以一個優秀的企業家必須能夠有足夠的魄力,在需要博弈的時候,不會畏手畏腳,能夠破釜沉舟的進行賭博,從而確保企業依靠自身的各種優勢獲得勝利。這樣的企業家,才能帶領中小企業做大做強。在技術創新方面,也是如此。
它一般指企業所處的行業和企業協作情況。由于企業所處行業不同,企業所表現的技術創新能力也會有不同。同時,中小企業和大型企業相比更加需要協作。目前中小企業合作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橫向聯合,即產業關聯度較高的若干小企業結成聯盟,科研機構進入聯盟從事研究開發,實行橫向技術協作,提高小企業整體經濟實力;而另一種是縱向聯合。
它既包括了企業投入技術創新資源的數量和質量,也反映了企業技術創新所創造的成果。企業投入技術創新資源一般分為R&D 和非R&D 投入。R&D 投入一般指企業在R&D 上投入經費,設備和人員所消耗的費用。非R&D 投入包括R&D 以外所投入的費用,如市場調查,營銷費用;也包括技術改造和技術引進所花費的費用。目前,我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普遍不高,創新能力多表現在引進和消化新技術上。
綜上所述,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是中小企業不斷發展的動力,因此,中小企業必須要做好技術創新能力指標體系的建設,這樣才能評估中小企業在市場中的具體競爭力,從而給中小企業的領導更多的信息。這種情況下,本文提出了上述內容,詳細的闡述了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指標體系的內容,希望我國的中小企業領導可以謹慎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