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捷樟
(作者單位:福建省龍巖市第二醫院)
(一)醫院內部審計風險的含義
所謂醫院內部審計風險,是指由于醫院財務報告存在重大錯報、漏報或醫院內部管理存在弊端和漏洞,而內部審計人員認為財務報告是合法、公允以及內部管理是健全有效的,并因此提出不恰當審計意見或建議的可能性。
(二)醫院內部審計風險的特點
1.客觀性。由于在醫院經營環境下,產生審計風險的因素客觀存在,造成內部審計風險的必然性。
2.廣泛性。由于醫院內部審計目的是促使醫院加強內部控制,改善內部管理,提高醫院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這使得內部審計范圍擴展到醫院整個經營活動之中,審計風險存在于方方面面。
3.延續性。內部審計風險存在于審計項目全過程,包括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報告階段、整改階段。某個內部審計項目結束后,內部審計人員要對發現問題的整改、處理進行跟蹤,這使得內部審計在時間、空間上進一步延伸,這也可能加大審計風險。
4.潛在性。雖然相對于外部審計而言,內部審計風險的隱蔽性較低,但也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只有當內部審計結論對醫院造成不良影響成為現實并承擔嚴重后果時,才顯現出來。
5.可控性。內部審計人員可以運用專業技能和豐富經驗,對內控制度的有效性進行測試,并采取相應的審計程序、方法,幫助醫院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改善經營管理,可使風險降至較低點。
近幾年來,內部審計在我國迅猛發展,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和學術成果。但醫院內部審計起步較晚,目前還處于摸索階段。首先,部分醫院領導對內部審計部門的建設缺乏足夠的重視,在人員配置、經費保障上支持不夠,使得內部審計工作難與有效開展。其次,我國醫院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問題已成為制約其工作質量提高的關鍵因素。最后,醫院內部審計人員專業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且人員配備數量不足。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導致內部審計風險的發生。
目前,有循證醫學證據的抗血小板藥物主要包括三大類:阿司匹林、二磷酸腺苷(ADP)受體拮抗劑、靜脈血小板膜糖蛋白GP Ⅱb/Ⅲa拮抗劑。
(一)財務收支審計風險。目前醫院內部審計多為事后審計,缺乏全過程跟蹤審計。審計還停留在查錯防弊上,更多地對醫院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審計監督,缺乏對醫院效益和財務風險、經營風險的審計評價,內部審計的服務和管理功能以及預警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二)經濟效益審計風險。經濟效益審計是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的審計,它是審計發展的新階段,是社會經濟發展對審計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經濟效益審計作為一種更高層次的審計活動,對內部審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審計人員專業素養和審計經驗的限制,經濟效益審計風險表現在能否運用系統的專門方法對醫院的經濟效益狀況和影響經濟效益的諸因素進行審查、分析并評價經濟效益優劣,并提出審計意見或建議,以促其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
(三)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經濟責任審計風險主要指在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影響,對被審計部門或被審計人員應負有的直接或相關責任作出錯誤的判斷,得出與客觀事實不符的錯誤的審計結論和評價,從而造成嚴重后果的可能性。
(四)投資決策審計風險。投資決策審計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編制審計實施方案的過程中,因審計范圍、審計重點、審計內容、審計方法等制定不當,造成重大問題應審未審。二是在審計實施過程中事實認定不清楚,審計證據不充分、不適當,缺乏說服力。三是審計報告反映的內容與事實不符、數據有誤;審計報告問題定性不準確,引用法規不恰當等。四是由于投資審計工作專業性較強,對審計人員的專業能力要求較高,但目前醫院內部審計隊伍中精通這方面業務的專業人才不足,造成審計深度不夠未能發現重大問題而導致審計質量風險。
(五)審計環境風險。首先,醫院的中心工作是醫療服務,普遍存在重技術輕管理的現象,內部審計的重要性往往被醫院管理層忽視,有的醫院設置內部審計機構是為了應付上級部門檢查或創建等級醫院的需要。另外,目前除了《衛生計生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外,國家還沒有頒發醫院內部審計相關法規,現有的醫院內部審計的規范要求大多較為寬泛,有些是專門針對部直屬單位的,對基層衛生機構實際指導性不強。上述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均會不同程度增加內部審計的風險。
(一)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強化內部審計風險意識,不但有利于規范內部審計工作,保證內部審計報告質量,而且有利于更好發揮內部審計在提高醫院精細化管理水平等方面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內部審計相關法規、制度。本部門本單位應結合本地區、本行業特點,出臺操作性強的內部審計規定、辦法,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內部審計法規體系,使內部審計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走上規范化的道路。
(三)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權威性。單位管理層的重視至關重要,充分保證其機構、人員、經費上的獨立性,是做好內部審計工作的必要條件。
(四)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自身素質。提高審計人員素質是做好內部審計工作的關鍵。審計人員是內部審計工作的具體執行者,其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內部審計工作質量的好壞和審計風險的大小。因此,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自身素質,對控制和防范審計風險,提高審計質量有著根本性的作用。
(五)重視信息化建設,優化內部審計技術方法。充分、有效地開發和利用計算機信息系統,提高審計效率和審計質量。內部審計機構應根據本行業、本單位特點,積極參與審計應用軟件的編制開發,通過醫院內部信息資源共享,形成醫院管理"透明化",有利于強化內部控制,降低審計風險。
(六)充分利用外部審計的工作成果。盡管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在審計目標、審計范圍上各有著眼點,但兩者的審計原理是相同的。如果內部審計能恰當利用外部審計工作成果,就能有效減少重復審計工作,提高審計效率。而且,外部審計的執行者多為會計師事務所,其人員、審計方法等都比較專業,對不斷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水平,降低審計風險,在諸多方面都值得學習和借鑒,
(七)重視考核和激勵機制建設?。醫院應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形成規范的審計項目質量考評、審計人員績效考核等系統的激勵制約機制,提高審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同時要跟蹤審計結果的處理情況,重視責任追究的落實,使審計發現的問題能及時反饋到全院各科室并加以整改,真正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
綜上所述,新形勢下強化醫院內部審計風險意識,不但能提高內部審計質量,規范內部審計工作,而且能更加有效地發揮內部審計的服務職能,更好地為醫院經濟管理提供決策咨詢,提高醫院服務效率,促進醫院各項事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