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秀斌
(作者單位: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遼河油田分公司)
大數據技術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廣泛,在財務管理中應用大數據技術利于全面掌握財務管理信息,能夠有效的規避財務風險因素,因此,作為相關工作人員,要提高對于大數據的認識,要加強財務大數據管理能力,以此才能為企業日后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1.強化資金預算。資金預算可謂是企業發展的命脈所在,就現階段資金預算在我國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運用程度來看,尚處在探索的起步階段。由于沒有完善的體系和系統的制度做支撐,使得在預算的過程中容易出現處理不及時、不到位的情況,從而導致預算數據不能有效發揮作用。而大數據的引入則填補了這方面的短板,通過對財務數據的收集和整理,進行科學的處理和分析,最終提出更為科學和可靠資金預算標準和方案,為企業決策提供重要依據,保證企業的健康運行。
2.提高財務管理的效率。就過去開展的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來看,基于龐大的財務數據,且每個工作環節密切相關,不僅使得財務管理人員的工作量加大,并且由于有眾多的財務數據,就增加了其復雜性,使其又增加了數據不準確的潛在風險。一旦某個環節的財務數據出現紕漏,無疑會使得財務人員的負擔增加,且同時還會影響到后續工作的有效開展。因此,不僅增加了時間成本,更打擊了財務管理的積極性。那么大數據的到來,就為企業財務管理很好地回避了這些弊端。通過科學技術的運用,對財務信息進行科學的處理和分析,人為錯誤將不再發生,縮短了工作時間,提高了財務管理工作效率。
3.有效規避財務風險。經濟市場變幻莫測,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會伴隨諸多財務風險,這些風險可能會對企業的生產經營運作造成不利的后果。所以,現有企業應充分利用大數據的財務準確預測功能來降低公司自身的財務風險,通過大數據技術對所搜集的各個行業與經濟密切相關的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建立數學模型來量化數據指標,從而預測后續企業經營活動中可能發生的相關財務風險,然后企業再根據所預測能發生的風險制定相應的風險應對措施,幫助企業做出正確的決策,從而有效地規避企業財務風險。
1.樹立大數據發展意識,轉變財務管理職能。在大數據背景下,數據的繁雜、海量、集中為企業的財務管理提供了相應的數據支撐,同時也要求財務管理更加集中化、標準化。因此,在實際中,為了進一步促進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企業必須提升對大數據的認識,一方面要意識到財務管理部門、財務管理人員的重要作用,實現大數據理念和財務處理技術的良好結合,并將其應用到財務管理活動中,為企業提供現代化的財務管理模式,提升財務管理的意義。另一方面要利用大數據手段,提高企業自身的數據信息分析、處理能力,從而更好的應對財務風險。
在大數據時代下,數據信息越來越繁雜,現代技術的快速發展一方面為數據的展示提供了良好平臺,另一方面也為財務管理創新提供了新的方向,因此,企業財務管理人員需要及時轉變自身的管理觀念,充分利用大數據的優勢,及時轉變財務管理職能,從而實現財務管理的現代化發展。在以往的企業財務管理中,其管理職能集中在財務會計功能上,管理會計雖然有所提及,但是在實際中并沒有落實到具體環節中。在大數據下,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應從大數據的角度出發,實現資金集中管理、全面預算管理、內部控制管理等管理會計職能,促進企業財務管理轉型,加快企業財務管理的運行效率。
2. 建立健全財務管理的信息化系統。大數據的精髓就是信息的匯總,為信息的后期處理奠定數據基礎。大數據背景下的企業財務管理,需要將信息化技術貫穿進整個財務管理工作進程中去,創建一套科學完整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以“SAP ERP”軟件為例,以該軟件為基礎的管控平臺,可以集合企業內整體的信息資源,促進信息共享,實現財務集約化管理,落實企業一體化管控模式。
ERP 系統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信息獲取:當前企業的資源信息具有較為分散、嚴謹性較差的特點,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財務管理的進度。ERP 應用在財務管理實踐中,可以系統化的整合財會數據和信息,使信息獲取更加高效率、高質量;預算管理:ERP 為財務系統的預算工作提供了諸多類型的事前編制、事中調控、事后檢索分析等功能。ERP具有其獨特的優勢對預算工作進行有效監察、控制,從而在源頭上避免因多層預算和匯總導致的預算控制失實等問題;財務核算:財務的核算工作主要是針對財務信息的記錄、核算和分析資金的動態,并關注最終結果。ERP 在財務核算模塊中包含總賬、應收賬、應付賬款、現金管理、固定資產核算、工資核算等項目。在ERP 的實際操作中,可以進行相關票據的打印、銀行清單的打印、付款查詢、銀行查詢等,可以綜合各個賬目分支模塊與總賬模塊之間形成供給型數據管理,完善整個核算任務;統計分析:企業的財務分析直接影響著整個組織的發展方向。ERP 可以通過數據庫和柱形圖、扇形圖或表格等分析模型,直觀地為決策者展示資金的整體流量和增減狀況。除此之外,該系統還可以進行多角度的數據透視和分析,根據預算和決算的數據信息,形成客觀合理的財務分析報告,這很大程度上增強了財務管理的嚴謹性和科學性。
3. 實施財務管理模式和方法的創新。為了與大數據時代信息更新速度快、數據規模大且高度整合、信息化等新特征相適應,就需要企業財務管理在管理機制、創新管理模式、變革管理方法等方面進行及時調整和創新,這主要在三方面加以體現:一是財務管理方法的創新,將財務分析新模型建立起來。企業應將大數據分析的正向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采取新模型對企業的內部資源配置進行優化,以促進成本管控的實現和財務管理效率的提高。二是進行財務管理組織結構的變革。這就需要對內部職能分工加以明確。企業傳統部分分工的職能界限應盡快打破,對財務管理部門的內部結構進行科學設計,并使財務人員責任清楚明確,從而奠定為財務信息和業務信息整合的基礎。三是盡快做好財務預警機制的構建。由于大數據時代財務信息的因果鏈條完整性更強,而且也有比較強的傳導性,管理的具體過程,就應進行風險意識的培養,并將風險機制建立起來,對風險的識別與分析要運用大數據技術,將全面而準確的決策信息提供給企業。同時進行預算管理的強化,使復雜市場環境帶來的經營風險得到有效地規避。
4.加強網絡信息安全建設。大數據時代在帶給人類便捷的同時,也給信息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脅。企業中的信息共享網絡會為不法分子提供入侵的渠道,成為威脅信息安全的最大隱患。因此企業應更為重視信息的安全防護,建立網絡預警系統,對企業的所有數據均進行不同程度的加密處理。實時對信息進行監測和防護,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則需及時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此外企業還需面向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安全意識和問題處理等方面的教育培訓,從而不斷加強人員的信息安全防護意識,有效保障企業的資源與經濟利益。企業還應定期對信息系統進行檢測和排查,通過信息技術提升網絡的安全系數,從而維護信息系統的穩定安全運行。
綜上所述,大數據技術在企業財務管理過程的應用大大提高了財務管理水平,作為相關工作人員,要科學的制定更加完善的管理方案,從而才能不斷提高大數據運用能力,進而才能創新財務管理,不斷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為企業穩定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