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巖
前言:互聯網時代早已到來,不僅改變著工業生產而且也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例如,購物不再需要到實體店討價還價,海外商品也可物美價廉地輕松購入;出門不用再靠一張地圖,手機導航就能精準定位;甚至足不出戶餐飲就可以送到家門口……我們正沉浸在這些智能化所帶來的便利之中,可是當馬云的無人超市開業,店里不再需要收銀員和導購員,京東的無人派送徹底解放了忙碌的快遞員,從事收銀、導購、派送業務的人還能安心的享受這些變革帶來的便利嗎?當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將人工智能引入到審計業務,畢馬威擬將認知計算應用到業務咨詢,此刻會計領域是否捕捉到了一種訊息?會計職業會不會也正逐漸被被人工智能所替代?
基于會計的兩大職能--核算和監督,其基本業務流程也是圍繞這兩方面而展開的,票據審核、制單、記賬、對賬、結賬、編制報表、歸檔等。從手工記賬時代開始,會計行業就需要大量的人員來從事這些標準化而且重復性高的工作,雖然人員投入較多但失誤率卻相對較高,效率較低,面對大量零散的基礎性數據更是缺乏整理和分析。
隨著計算機應用范圍的擴大,應用到會計領域形成了會計電算化,開始了財務軟件替代手工記賬的時代,這一變革使得會計行業節約了大量人員同時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失誤率,除了制單需要會計人員將數據輸入外,其他步驟均由計算機通過軟件程序自動生成,以用友軟件為例,只需要人員將審核過的原始單據或自制單據內容轉化為會計語言記錄到憑證中,總賬、明細賬、余額表、銀行日記賬還有根據科目需要設置的客戶往來而自動生成的客戶科目余額表及客戶科目明細表,這些賬都是計算機根據制單憑證自動生成的,甚至是編制報表,只要設置好表的格式和公式,可以直接從賬上取數,那么從理論上來看在目前的會計流程中,除去審核和制單需要人工操作,其他環節都可通過計算機來完成,這中間環節就省去了許多操作人員,如果制單沒有錯誤,生成的賬和報表產生錯誤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這種錯誤的可能性僅指會計核算并不包括其他原因)。現在財務軟件已經發展到網絡化而不單單局限于最初的單機操作,避免了地域的限制,將報表數據層層上傳到中心,到中心通過權限的設置來滿足不同部門的功能需求,達到數據既共享又相互獨立的效果,這一改變使報表數據更快捷地被采集并應用,節約了數據傳遞的時間。
在整個會計工作環節中幾乎都應用到了電算化,唯獨原始單據的審核仍處于人工操作的狀態,但這一狀態其實在2012年首次推行電子發票時,已悄然發生了改變。電子發票是信息化時代的產物,同普通發票一樣,采用稅務局統一發放的形式給商家使用,發票號碼采用全國統一編碼,采用統一防偽技術,分配給商家,在電子發票上附有電子稅務局的簽名機制。電子發票的應用和推廣,使財務軟件業開始將業務范圍向事前延伸,獲得發票的第一時間就可傳回中心,經過網上系統辨認真偽,及時準確,控制風險。除了電子發票,電子匯票也在各大企業中逐漸得到應用,背書轉讓、承兌都可以在網上與簽約銀行、供應商、客戶之間進行操作,較紙質匯票風險大大降低。
會計電算化一直應用至今,功能在不斷完善和多樣化,現在的會計軟件從單機到網絡化,再到財務共享理念的誕生,其實人工智能化已經在慢慢滲透到會計行業。
所謂人工智能就是制造智能化機器的相關科學和工程,解決如何讓計算機完成之前由人類才能完成的工作。
會計咨詢、服務行業已經率先開始在企業中引入人工智能系統。普華永道正研發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主要是把一些程序化、重復性強、不需做出直觀判斷的工作派發給電子化員工團隊執行;需要職業判斷、技巧性高的工作派發給常規員工執行。Smacc 公司也在致力于人工智能自動化會計工作的系統研發,其公司創始人希望隨著時間的推移,系統可以不斷自我完善,更快速的分配數據,為其客戶解決復雜的會計問題,最終達到的效果是在收到客戶的報表后,將其轉化為機器能夠閱讀的格式,并且對其進行加密然后分配賬戶,而這個平臺還能夠追蹤銷售、成本、發票以及流動資金等數據。畢馬威公司擬將IBM 的“沃森(Watson)”認知計算應用到其審計服務中,分析更多的數據,更加深入地了解客戶的財務和業務運營狀況,而且這種應用不僅僅局限于審計還將應用到稅務籌劃,梳理稅務籌劃所需的海量數據,了解所處背景、解釋意圖以及針對客戶的稅務報表和申報得出結論。
智能軟件已經走入會計人員的生活,并且一些簡單、重復性高的工作逐漸開始被替代,將一批會計人員從大量基礎性的工作中解放出來,被替代的只是某些環節的會計崗位工作,而被解放的會計人員則有更多的時間去解決復雜的會計工作和管理工作,工作范圍也會被重新定義。
對于前面所介紹的傳統會計的變革以及人工智能的應用,似乎會給會計人員帶來一種危機感,我們是否會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失去從事會計職業的意義呢?實質上人工智能的出現并不能取代會計人員而是給會計人員一種訊息,我們應該轉變觀念,提升職業技能了,不能再停留在傳統會計的思維理念上,這種變化也逐漸對會計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
標準化、重復性的工作由人工智能來完成了,我們要根據這一轉變來重新調整自己的職業規劃。首先應該做的就是要實現自身轉型,由普通核算人員向管理會計人員轉型。人工智能只是替代會計人員完成部分基礎性、重復性的工作,但是需要主觀判斷的工作人工智能卻無法代替我們來實現,因此會計行業中廣泛涉及財務分析、預測和統籌等管理會計工作將是財會人員的轉機。人工智能會集中各種數據,管理會計將有價值的信息從這些數據中提取出來綜合后發揮管理職能。由于人工智能裁減了部分普通核算人員,企業的行政管理層次也得到削減,和以前相比,引入人工智能后的組織結構將更精簡干練。
集團企業對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的需求是剛性的需求,尤其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人員和組織結構愈加復雜,必須要管控好公司整體風險,而內部控制是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企業將會大量需求內控和風險方面的會計人才。
網絡信息系統在會計行業的全面應用,要求會計人員不能只了解會計內容,更多的也許是在信息系統方面的深入發展。信息系統的發展離不開人的干預,對于既懂財務又懂信息系統兩方面的人來說將是一個發展的好機會,這樣的人必然在未來的會計職業發展中是不可或缺的,甚至說是最頂尖的一部分人。會計行業的人才輸送也面臨著改變,會計行業的發展不僅靠現在行業隊伍里的人員,更長遠的發展還要靠新注入的力量,因此對會計新人才的培養也要適應時代的發展。
會計人員已經不僅限于對會計準則的準確掌握上了,不但要了解實際生產業務更要懂得管理知識甚至要了解跨行業的信息系統的相關知識,這個職業不再是平面式的而是正在立體化發展,以前也許只要把握橫向問題即財務上的事務即可,但以后要解決的是縱向問題即為管理層的運營、戰略決策提供信息支撐,會計人員脫離了基礎的核算業務更可能的是逐漸向戰略、增值顧問方向轉型,業務內容將涉及到經濟、金融、管理等多個領域。
人工智能的發展給會計行業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機遇,抓住機遇就能實現雙贏,無論人工智能如何快速發展,在會計行業如何得到應用,會計人員首先要自身求變,變則通,通則達,這樣才能從容應對新時代的到來,讓人工智能為己所用,發揮最大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