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芳芳
會計監督是會計最基本的職能之一,是會計主體運用記錄、計量、檢查和分析的辦法,對企業的各項經濟活動進行監管和督促的一種管理活動,主要包括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對企業會計活動的真實性以及合法性進行的監督,目的是為了保證企業出具的會計報表的可靠性。由于會計行為屬于企業內部的經濟行為,因此作為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來說,他們的會計監督職能是一種內部監督職能,要想構建完善的會計監督體系,應該是企業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相結合,共同提高會計監督的職能。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改變了會計工作的模式。一方面,會計工作的方法有原本的人工化、紙質化向電子化、信息化的方向發展,通過信息化會計管理系統,能夠完成以往十分復雜的會計核算、賬務信息比對、信息報表的傳遞與核對等工作任務,在工作效率上大大提高,減輕了會計工作人員的壓力,節約了工作成本。另一方面,信息化時代下,網絡信息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全球所共同面對的一個重要挑戰。網絡病毒、黑客攻擊等都可能造成會計信息的泄露、丟失、遭竊,給相關的企事業單位造成損失。并且信息化會計管理模式下,企業內部的一些違規篡改會計信息的行為,也具有一定隱蔽性,這又增加了會計信息失真的風險,加大了會計監督的難度。整體來看,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既改變了會計工作的模式,也給會計監督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當前我國正在全面深化經濟體制的改革,會計改革也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在經濟體制改革的強大驅動力下,各行業紛紛加快了結構調整的步伐,財務信息作為企事業單位經濟活動的反映,對財務管理的改革調整也就顯得尤為必要。經濟體制改革的過程中,對以往企事業單位經濟運行過程中存在的頑疾進行治理是非常重要的任務,會計監督職能的有效發揮則是其中關鍵的要素。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為保證經濟運行的健康性與穩定性,對于會計監督職能發揮的有效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立足新的環境形勢,建立更加科學完善的會計監督體系,也就成為了必然選擇。
會計準則是會計機構及會計人員開展工作過程中,所必須要遵守規范和原則,其對于會計工作具有規范指導的作用。不同經濟發展形勢下,對會計工作要求的重點也有所差異,因此,會計準則也隨著需求的變化逐步進行著更新。最新一次新會計準則的出臺是在2017年至2018年,國家財政部結合新的形勢先后出臺或修訂了一系列的會計準則體系,這些新準則在會計核算項目、標準、報表列報規則上做出了一定的調整,對當前會計工作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會計機構及會計工作人員只有把握好新會計準則的要求,才能避免工作行為失真,并更好的發揮會計監督的職能。
會計工作人員是會計監督的重要實施主體,其業務素質水平則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會計監督的有效性。當前一些企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人員,在綜合業務素質上還存在很大不足,其中一部分會計工作人員,上崗時間較早,雖然有一定工作經驗,但本身并為接受過專業的教育培訓,對會計工作的理解也僅僅是賬務核算,并不能認識到會計工作的重要性。也有一部分會計工作人員,雖然接受過專業的教育培訓,但對于新的會計工作方法還不能夠掌握,難以有效應對新的工作環境與要求,難以充分保證會計工作開展的質量。同時,由于在工作中仍保持著傳統的舊觀念、舊思維,信息化素質水平較低、風險防控意識不足、自我約束能力弱,容易受到利益驅使,導致行為失真。這些都會導致會計監督工作的實效。
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是保證會計監督職能發揮的基礎。但當前很多企事業單位出于個人利益、或部門利益等原因,還會出現在會計信息上做手腳的情況。部分領導通過權力干預或利益誘導,與會計工作人員勾結,違規對會計信息進行篡改或造假,從中牟利,或掩蓋不合理開支,這些都會導致會計信息失真,造成會計信息所反映的單位經濟運行情況失實。以往紙質辦公模式下,會計信息的篡改往往容易留下痕跡,要進行篡改或造假,只能重新做賬,違規成本較高、難度較大,而信息化辦公模式下,計算機信息的更改較為容易,并且如果單位會計系統未與云端對接,信息篡改后一般不會留下痕跡,信息造假難度下降,成本降低,這就大大增加了會計監督的難度,導致會計監督職能難以充分發揮。
會計監督本身是一項復雜系統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參與才能保證監督的實效。但從當前很多企事業單位的會計監督的實際情況來看,無論是在內部監督,還是外部監督上,都存在不足之處。內部監督方面,一些企事業單位內部并為建立完善的監督制度,對于會計監督工作的開展,缺少明確的制度規定指導,對會計信息不進行嚴格的審核,導致會計信息不按時上報、信息失真、追責不徹底等情況時有發生,內部監督缺乏應有的力度。外部監督方面,政府監督不深入、社會力量參與不足,也導致外部監督難以切實發揮作用,不能夠對企事業單位會計內部監督做出補充,會計監督的整體效果難以保證。
會計監督離不開會計工作人員的能力發揮,新的會計監督體系構建,也需要考慮對會計工作隊伍能力替身的需求。因此,針對當前會計工作人員業務素質不強的問題,應當進一步完善會計工作人員職業能力培訓與從業資質考核的制度及措施體系。一方面,要嚴格確定會計崗位的準入條件,并建立常態化的會計培訓教育制度。對于會計崗位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與能力水平作出要求,并規定會計工作人員參加專業業務培訓的頻率和時長,可采取集中培訓,與在線自選培訓課程相結合的方式,促進會計工作人員專業素質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應定期組織針對會計工作人員的考核工作,規定會計職業資格證書的有效時限,要求會計工作人員按規定時間參加考核校驗,保證會計工作人員的資質與能力都能夠滿足會計監督工作的實際需要,為新的會計監督體系的作用發揮提供保障。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信息的重要性極大凸顯,會計信息作為企事業單位財務活動重要的記錄,如何保證會計信息真實性、可靠性也成為了不容忽視的問題。針對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會計信息違規篡改、造假難度低,隱蔽性強的問題,要進行會計監督體系的重新構建,還應當從加強會計監督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角度著手。政府部門應當要求企事業單位將會計信息化系統與外部云端數據庫對接,通過自動備份功能,將每一筆賬目、每一項經濟活動信息,連同相應電子票據,收付款憑證,以及財務報表自動上傳至云端,形成原始數據表。會計核算工作中,制作的報表一經形成,就會在云端生成備份,數據造假以及后續發生的信息篡改,都可以通過與遠端數據信息的比對,發現異常,進而根據操作權限追查責任人,以此來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發揮出會計監督的作用。
有效的會計監督需要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相結合,新會計監督體系的構建,也要從這點上加以把握。內部監督作為會計監督的基礎,企事業單位應當制定嚴格內部會計監督規定,明確會計工作開展的規范,對會計信息審核提出嚴格要求,并明確會計監督的責任部門、責任人,以及各部門在配合責任部門開展會計監督工作過程中的義務,以此保證內部監督的有效實施。外部監督作為對會計監督力量的重要補充,政府及社會都要發揮自身外部監督的作用。政府財政、工商、稅務、審計、銀監等部門,應搭建開放式的交流平臺,加強與企事業單位的信息共享,并發揮自身監督職能,通過協同審核,及時發現企事業單位會計信息中存在的問題。社會方面,可通過加強非涉密的會計信息公開,接受社會監督。還可由企事業單位或上級直屬管理機構,聘請第三方會計執業機構、審計機構,對企業會計信息進行監督、核查,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全面保證會計監督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