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磊
(周口市農村公路管理處,河南 周口 466000)
農村地區公路工程項目的主要優勢在于受益人較多、所需投資較少以及公路的技術等級要求不高等。但此類項目的質量優劣將對農民日常生產、生活產生直接影響,是決定農村地區社會經濟能否實現高速發展的關鍵工程,地區發展與民眾日常出行都將受到公路建設工程最終質量的直接影響。加大農村公路工程項目質量與安全的監管工作力度,可推動農村地區的經濟實現快速發展。為確保農村公路建設工程的整體質量與安全,各部門應展開通力協作,并接受全員監督。在此過程中,施工部門必須落實自檢工作,各職能部門也應強化日常的監督與管理工作,并號召村民進行協助監管,以充分發揮出民眾監管功能,為項目施工的質量與安全提供保障。
隨著我國經濟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各行業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人們逐漸意識到交通發展以及公路建設對于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政府增加了公路建設的力度,我國城市以及農村的公路建設規模在不斷的擴大。隨著公路建設與經濟發展思想的不斷擴張與深入,我國政府逐漸關注于農村經濟的發展,將建設范圍擴張至農村公路的建設與養護工作中。經過近幾年的建設,我國的農村公路數量與質量得到了顯著的提高。經過對相關統計數據的調查與分析能夠知道,截至2010年底,我國現有的農村公路總里程已經達到了 340萬km,其中鄉鎮通達率高達99.5%,經過評價之后能夠發現我國農村的主要指標合格率已經達到95.9%。除此之外,我國農村公路的路面建設等級也在不斷提高,公路交通的快速發展為當地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同時還能夠促進農民脫貧事業的發展,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看,由于我國當前農村公路建設的范圍較大,其工程較為松散和隨意,尤其是之前建設的公路,由于建設等級不夠且經過了多年的使用,很容易出現路面問題,因此,當前我們還應該加強農村公路的養護管理工作,進而保障公路的質量,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
在“十九大”提出的“總體經濟體系”建設框架下,農村公路的生產制造需要從傳統時期單一的公路建設路徑,轉型到農村總體經濟發展路徑;一方面,需要吸收國際上其他國家農村發展經驗,規避其他國家曾經陷入的“問題與陷阱”;另一方面,應該在國內農村公路工程發展的新時期,積極運用總體經濟體系建設思維,從中牽引出農村產業發展思想,將農村公路工程項目產品的生產制造與“三農”問題的全面解決方案統一起來,從而推進以市場起基礎作用的資源優化配置作用。因此,在總體經濟體系下的農村公路生產制造要注重市場機制導引下的產業化發展之路,也需要積極探索農村公路建設技術與農村公路管理技術之間的資源整合,進而將城市現代化發展過程中,經過實踐證實有效用生產效率的體系管理方案運用到新時期農村公路工程建設及養護之中。
1)養護環節推進防治結合。首先,總體經濟體系提供了三大產業結構方面的產業調整思路,運用到新時期農村公路生產制造之中,主要是將現階段的農村公路生產制造看作項目產品,然后,將其劃分為設計環節、材料環節、生產建設環節、運營管理環節。在這種新型的產業鏈思維框架下,農村公路建設及養護兩大環節,既與整體上的農村公路生產制造產業構成了一個統一整體,有利于推進城鄉統籌發展中的城市公路產業化與農村公路產業化之間的全面對接,使二者的發展逐漸趨于均衡;另一方面,也能夠通過在農村公路生產制造中運用產業鏈思維,使農村公路建設環節與養護環節,實現專業化分工基礎上的專業化施工控制與養護管理,進而推進其整個產業的轉型升級,使其在生態文明建設、農村經濟發展、城鄉社會效益產出各個層面發揮效用。以養護環節推進防治結合為例,新時期就可以運用農村公路生產制造產業鏈思維,先將農村公路的養護環節統一到農村公路生產制造的其他環節,這樣就能夠在前期制定出養護方案,并在材料與建設環節實現預防性的質量控制,為其養護提供預防保障[1]。
2)提高農村公路工程質量。農村公路建設工程的質量會直接影響到后續養護工作的有效性,因此,技術管理人員在進行公路養護工作之前還應該保障農村公路施工的質量與效率,嚴格把控工程建設質量,才能夠降低后去公路養護的難度,進而保障公路養護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首先,技術人員在前期建設的過程中應該不斷優化農村公路設計方案,并充分考慮當地發展的實際需求與情況,比如當地常用的車輛類型、公路使用需求以及當地主要的經濟產業等,以此為基礎明確公路的建設等級以及路面結構。其次,技術人員還應該在公路建設的過程中不斷落實工程質量管理制度,比如監督管理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等流程,這樣才能夠對農村公路的建設實施全過程質量管理,提高工程的建設效果。最后,技術人員還應該健全工程質量保障體系,從施工的不同流程方面保障建設工程的質量,進而不斷提高公路的抗災害能力,降低后期公路養護管理工作的難度,提升公路建設的經濟效益[2]。
3)建立健全質保系統。(1)落實監督工作,邀請專家組建監督團隊,以嚴格監管工程總體質量;(2)交管部門發揮自身的指導作用,嚴格監督項目的關鍵環節,注重治理公路病害;(3)施工部門必須落實自檢工作,建立健全質保系統,確保能夠將施工總體責任細分并落實到每個人員身上,并按照有關體制管控好各道工序的施工質量;(4)確保監理人員持證上崗,提升其責任感,使其能夠認真監管施工全程;(5)提升人民監督的力度,安排專業人員監督項目質量,在第一時間將項目開展狀況匯報給相關部門,并使信息透明化,以便使民眾能夠全面了解項目質量與進度[3]。
4)提升養護隊伍的專業水平。農村公路的養護是一個需要技術含量的工作,提升養護隊伍的素質和業務水平是當前農村管路維護管理的重點,各個基層必須要明確自身的責任和義務,全身心投入到農村公路的養護管理工作當中。基層需要選出一個優秀的帶頭人,一個甘于奉獻、熱愛崗位、吃苦耐勞的帶頭人能夠起到一個模范作用,帶領其余工作人員積極投身到基層工作當中。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相關部門可以組織基層的管理養護人員進行定期的進行政治學習和技術培訓,結合農村公路養護過程中出現的實際問題進行探討,找出解決問題切的實有效方法。在一些條件有限的地方可以通過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等了解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最新動向,及時掌握公路的發展信息,開闊他們的視野。相關部門的領導還需要關心基層工作人員的生活狀況,在員工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給予幫助,這樣才能夠將思想工作做到實處[4]。
綜上所述,農村公路建設給農村經濟帶來了新動力,近年來的實踐經驗表明,通過城鄉道路一體化建設,農村公路不僅從單一的農村生產力要素中解放了出來,也在城市與鄉村的互動,通過農村公路實現了互動層次、互動效率方面的全面升級[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