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肇晗
(西藏廣播電視臺,西藏 拉薩 850000)
伴隨著各類新媒體平臺的迅速崛起,傳統的媒介格局被打破,信息交流和傳遞的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廣播電臺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廣播新聞節目要提高自身的影響力和傳播力,吸引更多的社會受眾,在眾多新聞平臺中實現更好的生存和發展,就必須要從新聞節目的采編工作入手,善于運用各種采編技巧,把握新媒體時代的新聞信息傳播規律和特點,從內容上、形式上以及采編工作人員的技巧運用上加以優化和創新,凸顯廣播新聞節目的特色,提升廣播新聞的競爭力和影響力[1]。下面就主要提出當前廣播新聞節目采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就這些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
1)采編內容質量不高。相比于各類新媒體平臺上的新聞信息和熱點資訊,廣播新聞節目的內容稍顯空洞,采編工作人員在進行新聞素材的收集和整理的過程中,所選取的內容沒有同社會民眾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沒有真正的反映社會民眾的訴求,一定程度脫離了群眾的生活實際,不能做出最能反映人民群眾心聲的廣播新聞報道,也就難以引起社會大眾的共鳴[2]。除此之外,廣播新聞要面臨著比較殘酷和嚴峻的市場與平臺競爭,為了使廣播新聞節目吸引更多的聽眾,在進行新聞采編的過程中,過分的注重節目的收聽率和經濟效益,新聞采編者沒有立足于內容質量,甚至故意的進行夸張和失實的報道,嚴重違反了廣播新聞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原則,降低了廣播新聞節目的公信力和權威性,不利于凸顯廣播新聞節目的特色優勢,還會降低新聞節目的可信度。
2)采編形式單一。新聞采編工作主要就是進行新聞素材的收集、整理和編輯加工,但是就當前的新聞采編工作的現狀來看,新聞采編工作人員仍然依賴于傳統的新聞采訪和編輯形式,主要是被動的進行新聞熱點以及資訊的接收,通過接聽觀眾熱線等的方式來進行有關新聞熱點的收集和掌握,進而進行相應的新聞內容策劃和實地的采訪報道[3]。這種傳統的采編形式和流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廣播新聞的時效性,不利于新聞采編工作質量和效率的提升。
3)采編人員專業素養參差不齊。采編工作人員作為新聞節目制作的前端力量,主要負責前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是整個新聞節目制作和傳播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一環。在進行廣播新聞節目采編的過程中,采編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直接影響新聞素材收集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影響新聞節目報道的質量。這就要求廣播新聞節目的采編工作人員必須要具備專業的能力和優良的綜合素質。但是就實際情況來看,不少采編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有待提升,不能靈活的掌握和運用采編技巧來與被采訪對象進行溝通和交流,缺乏對新技術的應用,使得整個的采編模式較為僵硬和固定,沒有發揮采編人員的創造性和主觀能動性,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廣播新聞的發展。
1)采編內容貼合群眾生活實際。要有效運用采編技巧來提升廣播新聞節目的特色,就必須要找準新聞節目采編的切入點,在進行新聞素材的收集和整理加工時,素材內容必須要更加貼近群眾的生活實際,能夠反映不同聽眾群體的實際需求,切實提高廣播新聞節目的內容質量。具體的內容采編技巧如下:首先,結合不同的聽眾群體特征來進行新聞采編,比如針對中老年聽眾群體,新聞節目的采編內容就要更加偏向社會時政,反映社會公眾所關心的最為熱點的民生一類的話題。再比如針對一些生產者群體,在新聞節目的內容采編上則可以偏向于一些最新出臺的國家政策,比如有關中小企業和貸款優惠的政策等。又比如針對年輕一代的聽眾群體,新聞節目內容的采編可以更加偏向一些社會熱點話題,吸引年輕群體進行交流和討論[4]。根據不同群體的工作特點和社會角色來進行新聞采編,從這一技巧入手能夠極大的提升新聞節目內容的針對性和整體節目的收聽率。其次,要求在進行廣播新聞采編時,要在保證新聞信息真實性和客觀性的基礎上,盡可能的對新聞內容進行深度的挖掘,這也是體現廣播新聞節目特色的關鍵所在。要求新聞采編工作人員在進行采訪和內容報道的過程中,不能停留于某一社會熱點或者是社會現象的表面,而是要透過現象來觀察和反映本質,針對社會熱點或者是民生話題做出持續、深入、全面的報道,重視素材的深度挖掘和完整性收集,不是像網絡新聞一樣作出寥寥幾語的報道,真正的凸顯傳統廣播新聞的社會責任感和內在價值。
2)靈活新聞采編的形式。要運用新聞采編技巧來提升廣播新聞節目的特色,就要靈活和創新新聞采編的形式。首先,要求新聞采編工作人員不再被動的進行新聞信息的接收,而是要善于利用各種新媒體平臺和互聯網絡主動的進行新聞熱點的收集和挖掘,提高新聞敏感度,結合社會熱點資訊和一些民生事件做出專題策劃,進而針對不同的采訪對象,靈活的選取采訪的形式。不再局限于實地采訪,可以通過視頻采訪或者是現場直播等的方式切實提升采編工作效率[5]。其次,在利用新媒體平臺或者新媒體技術進行采編工作的過程中,要盡可能的實現新聞采編流程的簡化,尤其是在進行素材加工和整理時,可以簡化一部分的審核環節,采編人員可以借助新媒體平臺比如微信或者微博等進行信息或者視頻的發布和上傳,實現網臺聯動,從而凸顯新聞節目的特色。
3)采編人員注重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術的學習。要實現對新聞采編技巧的有效運用,關鍵就在于提升采編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新的媒體環境下,要求廣播新聞采編工作人員要成長為通才型的人才,更加注重采編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術的學習。就比如在進行新聞采訪時,采編人員要轉變工作理念,結合采訪對象的年紀、身份來調整采訪語言,比如針對學生群體,采訪語言要更加通俗,還可以使用一些網絡用語拉近同年輕人之間的距離,提升采訪的質量和效果[6]。此外,新聞采編工作人員還要掌握一定的新方法和新技術,除了傳統的文字編輯和加工之外,還要學習和掌握一些視頻剪輯、影音素材整理加工以及計算機運用等方面的技術,從而更好的適應新媒體時代的需求,為廣播新聞節目的創新做出重要的貢獻。
廣播新聞節目要實現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就要找準新聞節目采編的切入點,從內容質量入手,靈活的運用采編技巧,創新新聞采編的形式,提高新聞采編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立足優勢,突出特色,進而實現廣播新聞的健康和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