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建鵬 陳歧燊
“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時期,我們黨都高度重視黨的政治建設,形成了講政治的優良傳統。”①井岡山,中國革命的搖籃。20世紀二三十年代,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立足于中國革命形勢的發展與變化,開展了成效顯著的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實踐,為井岡山革命斗爭的開展和創建革命根據地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證及實踐基礎,這對新時代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開始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座落在江西、湖南兩省交界羅霄山脈中段,這里地勢險峻、條件惡劣,生產力極其低下,土客家矛盾尖銳,再加上當時黨內思想混亂,國民黨反動派頻繁“圍剿”,使得黨的政治建設面臨嚴峻考驗。
1926年開始的北伐戰爭中,國民革命軍勢如破竹,就在全國人民都沉浸在即將勝利的喜悅中,蔣介石和汪精衛不顧國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綱領,陸續背叛革命,實施一系列“清黨”、“分共”計劃,無數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遭到迫害。年輕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幾次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起義,由于“城市中心論”的錯誤指引都失敗了,黨內思想混亂,全國范圍內的革命形勢陷入低潮,中國革命往何處去成為了中國共產黨急需解決的問題。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根據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主張到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去,建立革命根據地。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的工農革命軍第一師,歷經艱難曲折,抵達井岡山的中心——茨坪,由此開始逐漸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武裝革命道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由于地處偏遠,不僅交通極為不便,經濟極為落后,條件極為艱苦,而且隨時還處在白色恐怖的包圍中,這樣的紅色政權如何才能扎下根來?“紅色政權的長期存在并且發展,除了上述條件之外,還須有一個要緊的條件,就是共產黨員組織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錯誤。”②為了保證黨組織的有力量和它政策的不錯誤,就必須加強黨的政治建設。
從“三灣改編”到“茅坪安家”再到“雄踞羅霄”的整個創建過程,黨始終面臨各種壓力和挑戰,黨的政治建設也是在同各種錯誤認識和錯誤思想做斗爭中成長和成熟起來的,井岡山時期黨的政治建設面臨的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思想混亂,政治信仰不堅定。大革命失敗后,上井岡山的士兵士氣低落,有的不辭而別,有的投敵叛變;進入井岡山后,極其惡劣的內外環境又動搖著部分人的思想。再加上左右傾機會主義思想嚴重,“一年以來,黨內機會主義現象仍然到處發現:一部分黨員無斗爭決心,敵來躲入深山,叫做‘打埋伏’;一部分黨員富有積極性,卻又流于盲目的暴動。”②
2.意見不一,政治領導不夠強。如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經和省委派充邊界特委書記的楊開明,乘毛澤東等人遠在永新,沒有觀察當時環境,無視軍委、特委、永新縣委聯席會議不同意湖南省委提出的決議,只機械地執行湖南省委向湘南去的命令,附和紅軍第二十九團逃避斗爭欲回家鄉的情緒,因而造成了八月失敗,紅四軍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3.流于形式,政治能力不夠高。各級各類組織和黨員干部的政治能力是黨的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雖然當時組織了縣、區、鄉的民眾政權,但是許多地方沒有工農兵代表會,沒有代表會就不能真正意義上的想普遍群眾所想,往往是委員會拍腦袋決定,“名副其實的工農兵代表會組織,不是沒有,只是少極了政權機關里的黨團組織有些地方沒有,有些地方有了也用的不完滿。”②
4.不守紀律,政治生態不清明。黨員干部要始終對黨忠誠,決不允許在重大政治原則問題上搞自由主義,而第二十九團一部分官兵不顧政治紀律,動搖思家,不受約束。另外,革命高漲時選人用人尤其是黨員成分沒有把控好,邊界黨員數量猛增到一萬以上,新黨員沒有及時接受到良好的黨內教育,遇到國民黨反動派進攻井岡山的“有利時機”,小地主、富農等中間階級和黨內投機分子紛紛反水。
“斗爭的布爾什維克黨的建設,真是難的很。”毛澤東等人看到黨內存在著許多問題,嚴重阻礙了根據地的發展和壯大,所以如何加強和改進黨的自身建設,尤其是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就顯得迫在眉睫。
1.開創“思想建黨”原則。面對黨內出現的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毛澤東強調要思想建黨,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革命隊伍的思想覺悟。一方面,通過黨組織會議、黨員教育活動和黨團訓練班等形式,提高廣大黨員干部和普通士兵對黨的基本理論知識的認識,消除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堅定革命理想信念。另一方面,通過紅四軍黨的“九大”即古田會議,確立了思想建黨的原則,回答了“紅旗能打多久”的疑問,解決了“農民黨”“農民軍”的問題,糾正了黨內的錯誤思想,全軍統一了思想認識。
2.建立“民主管理”制度。“紅軍的物質生活如此菲薄,戰斗如此頻繁,仍能維持不弊,除黨的作用外,就是靠實行軍隊的民主主義。”②由于紅軍向井岡山進軍的過程中,環境極其惡劣,很多人當了逃兵,另外軍隊中仍部分存在著舊軍隊里打罵士兵、軍官有特權的現象,部隊在到達三灣后,毛澤東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主張在軍隊實行民主管理,連以上設立士兵委員會,委員由士兵選舉產生,參加軍隊管理,維持軍隊紀律,并且規定“官長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建立起一種新型的官兵關系,實現了軍隊內部政治上的團結。
3.推進“反腐倡廉”作風。井岡山時期雖然條件惡劣,但紅軍仍實行嚴明的政治紀律。“對經費的濫用和貪污,對白色勢力的畏避或斗爭不堅決,到處發現。”②面對根據地腐敗問題,毛澤東在紀律和制度上進行反腐倡廉,在帶領部隊向茨坪進發前,他在荊竹山提出了“三大紀律”即“行動聽指揮、不拿群眾一個紅薯、打土豪要歸公”;在占領遂川城后,又提出了“六項注意”來嚴格要求全體官兵;在革命根據地不斷深入和建設中,“三大紀律、六項注意”的基本法則不斷完善發展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僅每個戰士認真執行,而且部隊領導干部帶頭遵守、引領示范,井岡山黃洋界現在還保留著朱德用扁擔為全軍運送糧食的“挑梁小道”,另外還專門成立了紀律檢查組,負責檢查全軍對紀律的執行情況。正是執行了如此嚴明的政治紀律,才能夠得到當地群眾的擁戴,才能夠加強黨對軍隊的領導,才能夠贏得一次次反圍剿的勝利。
思想建黨回答了“紅旗能打多久”的疑問,三灣改編實行了“民主管理”的制度,“三大紀律、六項注意”的基本法則推進了“反腐倡廉”作風,黨的政治建設實踐一直貫穿于井岡山斗爭的全過程。一部可歌可泣的井岡山革命斗爭史,也是一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史。
旗幟鮮明地講政治是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要求。井岡山時期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實踐對新時代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有著重要啟示。
1.加強理論教育,堅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的缺失會得“軟骨病”。當前世情、國情和黨情發生了深刻變化,全球化帶來的多元價值觀的沖擊,使得一部分黨員領導干部思想動搖,共產主義信念缺失,因此,加強思想理論教育在新時代顯得尤為重要。2019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在全黨自上而下分兩批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全黨范圍內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只有不斷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才能打牢各級黨員領導干部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知識基礎,才能堅定共產主義信仰,才能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中明確方向、奮勇前行。
2.深入工作實踐,提高政治能力。提高政治能力是新時代領導干部破除本領恐慌的現實要求,是樹牢“四個意識”、堅持“兩個維護”的應有之義,也是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關鍵性因素。黨員領導干部提高政治能力的根本途徑是深入工作實踐,加強政治能力訓練和政治實踐歷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要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場堅定,始終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黨員領導干部提高政治能力,重要的是提高為人民服務的能力。習近平總書記曾深情地講過,當年在梁家河7年的插隊生活“讓我懂得了什么叫實事求是、什么叫群眾”,“這是讓我獲益終生的東西”。領導干部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工作導向,牢固樹立群眾觀點,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在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
3.抓住關鍵少數,強化榜樣引領。“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偉大中國夢而不懈奮斗,各級領導干部不僅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參與者,而且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領導者,要發揮好“關鍵少數”的作用,堅持以上率下,發揮示范作用。陳云同志指出:“沒有堅強的干部隊伍,我們黨的事業就不能發展,就不能取得革命的勝利。”③同樣,沒有領導干部的以身作則,黨的政治建設也不能取得任何實效。領導干部自身的地位和作用決定了在加強黨的政治建設中必須起表率作用,這就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嚴于律己、廉潔奉公,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營造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生態。只有這樣,才能當好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領路人、發揮好模范帶頭作用,才能讓全黨范圍內自上之下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才能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推進黨的偉大工程。
注釋:
①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9.2.28
②毛澤東選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③陳云文選: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