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2月27日文章,原題:新冠病毒危機結束后中國消費者支出馬上會回升,商家做好準備了嗎? 新冠肺炎疫情無疑極大震動了中國消費者。但可以肯定的是,危機總有一天會結束。中國新增病例的勢頭正放慢。在中國內地許多地方,人們正慢慢恢復工作,認真采取安全預防措施,重新點燃經濟。
實際上,許多觀察家預計一旦疫情得到遏制,中國就會出現快速復蘇。正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所說:“若病毒的破壞迅速結束,我們預計中國經濟很快會反彈。”
同樣,路透社調查的40名經濟學家一致認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會放緩,但到第二季度將恢復。他們樂觀的部分原因是,由于中美貿易戰,中國消費者去年已減少非必要支出。但這種開支縮減不會持久。實際上,在簽署臨時貿易協議后、疫情變得嚴重前,許多人就預測中國經濟將出現強勁反彈。
恢復會是什么樣的?我們應如何準備?最近一項研究可能會提供一些答案。香港的機器學習消費趨勢初創公司Zectr等對北京、上海和廣州的900名消費者進行調查,旨在了解危機將如何影響他們今后的購買意向。該調查為受訪者提供三種情況:樂觀,即新感染病例最早在2月下旬開始下降;不好不壞,即中國在夏季前完全恢復;悲觀,即這場危機全年不消退。通過比較不同消費者群體的購買意愿,得出有關復蘇的一些見解。
(中國)消費者像經濟學家一樣看好經濟復蘇潛力。不論何種情況,3/5消費者打算3至5月比去年花更多的錢。這表明中國一線城市被壓抑的需求屆時會加速復蘇;對某些類別的消費品而言,復蘇可能更搶眼。比如日用商品,不論何種情況都會強勁復蘇。總體而言,公司企業需提前制訂危機過后計劃,以搶占有利位置。
美國CNBC網站2月26日文章,原題:摩根大通稱,疫情過后中國經濟將復蘇,二季度將增長15%摩根大通的約瑟夫·拉普頓周三表示,中國經濟將從新冠病毒的沖擊中反彈,并有可能在第二季度實現15%的增長。他預計中國央行會實施財政刺激計劃,以幫助經濟復蘇。
IMF總裁表示,“按我們目前的基本評估,若已宣布的政策付諸實施,中國經濟將在第二季度恢復正常。因此對世界經濟的影響相對較小且是短暫的。”▲
(作者凱文·斯坦凱維奇,喬恒譯)
環球時報2020-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