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茹
班會背景
志愿服務活動以倡導和推進愛心助人、奉獻社會為宗旨,是新時期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新舉措。志愿服務活動也是中學生構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重要途徑。筆者班級在校園內外組織了不同的志愿活動,但也有部分同學參與目的存在一定偏差,參加次數較少、持續時間較短。設計這次主題班會,旨在深化學生對志愿服務的認識,提高參與志愿服務的積極性。
班會目標
1.提高學生服務班級、學校和社會的志愿意識,培養他們的奉獻精神和愛國情懷。
2.引導學生將志愿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積極踐行志愿精神。
課前準備
教師:設計、填寫、統計調查問卷;統籌班會流程設置。
學生:搜集志愿服務相關圖片,并分類分組;全班同學填寫調查問卷,并分析總結統計結果。
實施過程
環節一 熟悉的身影:結合照片,引入志愿活動
播放學生參加志愿活動的照片。
主持人:大家看到了誰?這些身影大家熟悉嗎?他們在干什么?照片中的同學向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活動經歷、細節、小插曲吧!
學生暢談經歷。(背景音樂:《國家》《不染》)
主持人:大家是不是也想分享一下自己的志愿經歷呢?那么我們就分組交流,談談“志愿”的那些事兒。
【設計意圖】通過展示公益志愿活動的照片,引導學生回憶曾有的志愿服務經歷,調動學生興趣和情感,引出本次班會主題——志愿活動,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
環節二 我們的志愿圈:以小見大,從圈中獲新知
學生分組交流,每組選出代表向全班同學分享。
一組:志愿校園,成就大家
侯紫郝——圖書管理,服務雖小,成長卻大
王江美——校園電臺,服務同學,促校發展
佟帆——勇于承擔,樂于奉獻(反腐倡廉活動策劃)
馬詩晴——作為學生服務同學,我們一起成長
【設計意圖】本組學生討論校園志愿服務活動經歷及體會,總結校園志愿活動中的情感體驗、態度認識和能力獲得等感受。
二組:服務村委社區,共建祥和家園
劉雨萱——身為團員,積極服務社區,回報社會
李君豪——清除牛皮癬,讓我們的環境更美好
趙家慧——做安全衛士,我能行
【設計意圖】本組學生討論社區志愿服務活動經歷及體會,總結社區志愿活動中的情感體驗、態度認識和能力獲得等感受。
三組:城市志愿服務,促進社會發展
張左煒——城市之光,我的榮光
趙佳琪——為城市增添更多綠色
佟帆——帶走垃圾,留下微笑
吳一迪——關愛老人,從我做起
【設計意圖】本組學生討論社會志愿服務活動經歷及體會,總結社會志愿活動中的情感體驗、態度認識和能力獲得等感受。
【環節總體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個人、群體、集體分別在校園、社區、社會從事公益志愿服務,總結不同類型志愿活動中的情感體驗、態度認識和能力獲得等感受。這種分組、分層的方式也為后面類似的對比討論等環節做好鋪墊。
環節三 調查問卷:數據支持,分析志愿活動現狀
主持人:通過剛才的分組討論,我們發現同學們參加志愿服務活動范圍廣、類型多、感受深、影響好,但是我也看見有部分同學只是在聽別人的故事,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學生討論和分析課前的調查問卷,發現如下問題:
1.高一(4)班絕大多數(85.37%)同學主動參加過志愿服務,說明學生有志愿服務意識和熱情。
2.學生可通過互聯網、電視、報紙等媒體及校園社區宣傳海報、老師同學介紹等渠道了解志愿服務消息,說明未參加志愿服務的同學并非因為獲取消息渠道有限。
3.高一(4)班有65.85%的同學參加過1-5次志愿服務,參加過6次以上的同學約為28%,68.29%的同學志愿服務時長在24小時以下,說明部分同學志愿服務次數、時長較少,志愿服務的熱情有待進一步提高。
4.高一(4)班有78.05%的同學將時間因素作為志愿服務的一大阻力,說明學生需要處理好志愿服務與學習之間的關系。
【設計意圖】從學生視角出發,總結目前志愿服務現狀和反映的問題,并聯系上一環節的分享交流,指出部分學生對志愿服務的不當理解,為下一環節有針對性地討論志愿行為與自身成長、國家發展的關系做鋪墊。
環節四 內化提升:探討志愿意義,彰顯奉獻與愛國精神
主持人:剛剛大家分組討論了校園、社區和社會志愿三種不同范圍的志愿活動經歷及感受,除了你自己去主動參加志愿活動以外,你有沒有和別人組團參加呢?有沒有加入一個特定的志愿服務組織呢?
學生一:分享全家人多年來在一所護養院進行的志愿服務活動。
學生二:分享自己和媽媽、弟弟參加的義務植樹活動。
學生三:分享全班同學參加清掃街道、愛心書市等活動經歷。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展示群體志愿服務活動,明確自發形成的群體性的志愿服務活動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服務他人,奉獻社會。
學生四:介紹參加的北京“城市之光”志愿活動項目及自身志愿工作的具體內容,并號召同學踴“志愿者在行動——2019北京世園會”志愿活動,說明參加這一活動的原因及意義等。
【設計意圖】學生分享參加的或者打算參加的組織性、規模性、有序性、計劃性較強的志愿服務組織或機構,發揮“眾”的力量,聚沙成塔,在每個志愿活動的點滴中奉獻社會,彰顯愛國情懷。
主持人總結:從同學們的描述中,我們真切感受到看似平凡簡單的志愿服務對個人和社會的發展至關重要,只要我們想參加、想為社會發展奉獻一分力量,我們就能參加、能奉獻,讓我們真正行動起來,進社區、找組織,參與志愿,奉獻點滴,回報社會吧!
【環節總體設計意圖】通過第一、二環節中學生參與志愿活動的交流分享和第三環節的數據分析,學生感悟參加志愿活動的方法途徑和當前表現出的不足,進一步體會群體性、組織性的志愿活動對個人成長和國家發展的作用,最終明確志愿者與愛國情的關系。
后續策略
1.班干部完成集體志愿服務的活動策劃書。
2.五組同學分組查找不同國家志愿服務體系的發展過程,并為我國志愿服務的發展和健全提出相應的建設性意見。
3.后續召開班會“我們在成長——志愿者、愛國情”,將理論與現實相結合,完成活動策劃書和相關資料的整理,學習更加專業的志愿者知識,并持之以恒,付諸實踐。
劉 茹? ?北京市大興區第一中學班主任,中學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