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教育就是自己對自己的自相作用,通過自我調節、自我反省、自我認同、自我創造、自我辨認、自我超越來實現教育目的。 “自成”一詞源于《中庸》中的一句話:誠者自成也。自2009年起,在教育局的關心和指導下,我校創造性地把“自成”與“社團”有機結合起來,以“成己達人”作為校訓,努力把學生的健康成長放在首位,尊重學生的價值和尊嚴,珍視學生的個性和創造力,一切為了學生的自成,為自成而奠基,在德育特色建設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一、現實背景
1.彰顯學生內心需求
吳江區實驗初級中學社團的成立源于我校第一個紅領巾社團——“快樂英語大本營”,這是一個由我校學生自主創建的組織,完全屬于學生自己的社團。該社團在學生工作中所發揮的重大作用和收到的獨特效果給學校以啟發,學校決定對原有興趣小組、社會綜合實踐活動、團隊活動、研究性學習小組、雙語劇社、體育文藝訓練隊等進行有效整合。在學生自愿參加、自發組織、自我管理的前提下,圍繞“自成教育”這一鮮明的辦學特色,規范和推進社團建設,先后成立了20多個各具特色的個性化社團,以達到豐富校園生活、提升核心素養的目的。社團從無到有,從少到多,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學校已擁有社團40余個,學生參與率達90%以上。社團活動深受學生歡迎,成了學生心馳神往、不可替代的校園活動,同時得到了家長、社會的充分認可和大力支持。
2.融合學校主題活動
學生社團不僅是課堂教學的拓展延伸,也是凸顯學生個性的陣地。學生社團為學生展現自我、實現夢想搭建了良好舞臺。我校把社團分為五大類:學術社團、藝術社團、體育社團、科技社團、實踐社團。學校每學期結合教育教學工作,科學規劃社團的活動時間、主題,與學校主題活動如藝術節、體育節、科技節、愛心義賣有機融合起來,充分凸顯社團價值,引領學生在平凡中走向優秀,在優秀中追求卓越。
3.凸顯學校辦學特色
學生社團是校園文化的載體,是校園生機、活力和魅力的重要體現,是培養中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載體,也是為廣大中學生提供施展才華、增強思想道德修養的重要舞臺。在學校每年一次的社團文化節、愛心義賣活動、社團招募活動、社團成果展示活動和校園文化藝術節等活動中,有學生社團作品展示、社員節目展演,這些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社團活動,吸引了很多學生參與其中,推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受到美的教育,提高了文化欣賞水平和認知能力,形成穩定和諧、奮發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優化育人環境,推動了我校學生社團的良性發展,激勵著學校文化向高水平邁進。
4.體現社會發展需要
學生的智能與發展是多元的,同時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元的。我校以學生社團為載體,充分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鼓勵學生自立、自理、自強、自成。采靈文學社吳越同學出版了個人詩集,司南社成員數次在金鑰匙科技競賽中獲省特等獎,梵高社劉一瀲同學考進清華大學美術系,馬夏靜同學考進中央美院。這些社團促進了社員的特長發展,開辟了學生成才的廣闊途徑。
二、育人路徑
1.著眼成者自成,致力品格提升
《中庸》中“誠者自成”的內涵為:有誠心的人,必須要自己實在地去做,不能敷衍,就自然會成就自己。我校已有的社團重在搭設平臺、重在彰顯個性、重在最終結果。江蘇省關于中小學生品格提升工程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中明確指出:學校社團建設和活動是錘煉中小學生品格的重要途徑,是培養學生個性特長的有效方式。要發展有鮮活力的學生社團,支持學生組建內容豐富的各類社團,創新社團的內容和方式,突出學生社團的覆蓋面、參與度和活動品質。我們將原有的“誠者自成”轉變為“成者自成”,即世上從來沒有救世主,每一個成功的人都是合理利用自身資源加勤奮才成功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永遠不要把自己的命運寄托在別人的身上。要自立、自勉、自信、自強,走向自我成功。“成者自成”作為一種育人方法,對人品格的完善有著深刻影響?!罢\者自成”中的“誠”是誠心的意思,而現在不再局限于誠心,可拓展到決心、毅力、意志、精神等層面。并與校訓“成己達人”的內涵有機融合起來:幫助他人使他有所成就也是對自己的一種幫助,而自己成功了就要去幫助他人,推己及人,跳出個人小天地,拓展品格提升的寬度,確保品格提升的高度。
2.著眼高度自主,實現品格內化
原有的社團管理模式基本仍停留于保姆式管理,過多強調管理者的主導地位,忽視學生主體意識,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學生的集體責任感和義務感,窒息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我的社團我主宰,我校在社團管理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人翁意識,牢固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把社團管理的自主權真正還給學生,著力培養自主管理能力,使學生真正做到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自我教育、自我成功,從而體驗成功的快樂。
(1)過程:自主管理。社團順利運轉、如何發展壯大、如何增強吸引力等一系列問題,都將由學生自我管理,而不是由指導教師包辦代替。在遞交組團申請書后,由學生自己確立社團部及指導教師,各社團的發起人員負責制定學生加入社團的條件及報名方法,張貼社團招生公告,學生自愿報名參加;組團后進行社團干部競選,由學生自主選出社長,然后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上制定一整套管理條例,建立社團例會制度,規劃總體活動安排,明確社團活動開展程序。在自我管理過程中,學生“增益其所不能”。指導教師主要配合和引領學生參與各項活動,并保障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人身安全、正確使用活動設備、規范管理社團活動等。
(2)資源:自主開發。在資源開發過程中,學校要求教師由臺前站到臺后,扮演好參謀和顧問的角色,讓資源開發的話語權、決定權掌握在學生手中。
一是開發校內資源。學期初學校將根據項目設置要求,努力提供一切可以挖掘的資源,列好菜單,由社長從社團實際出發,聘請本校有相應特長、符合條件的教師擔任指導教師,數量不限,時間可以長短不等,確保校內資源的最優化、最大化利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協調能力、組織能力、篩選能力、溝通能力、統籌能力等可得到充分培養。
二是開發校外資源。社團不應當是封閉的,學生社團的發展應遵循校內校外結合、以校內為主的原則。社團建設必須借助社會力量,一方面可以保證社團活動的順利開展,另一方面通過廣泛合作可增加學生與社會接觸的機會,走進社會大課堂,在成功中發展自己,在失敗中迎難而上,培養超越社團本身,對學生終身有用的能力。對學生想學但學校內部沒有能力指導的項目,學校將牽好線、鋪好路、搭好臺,由學生出面外聘社會專業人士、學生家長和大學生志愿者等解決師資問題。與此同時,還將加強與其他學校同類社團的經驗交流,既要大膽走出去,也要積極請進來,實現優勢互補,致力于共同發展,引領學生學會合作、學會借鑒、學會揚棄。
在資源自主開發過程中,將引導學生把握好以下底線:社團走向社會是完善自身的一個手段,而不是終極目標,應保持獨立性,不應作為某社會團體的附屬,應把學生社團與社會社團區別開來,不能把贏利作為根本目的,保持學生社團的純潔性和良好信譽。
社團資源自主開發的過程就是學生品格提升的過程,可有效培養學生無私奉獻的精神、服從大局的意識、團結協作的精神、戰勝自我的信心、人際交往的能力等,同時可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挫折教育、生涯教育等,這種自我教育的效果要遠遠勝過教師在班會課、政治課上的空洞說教。學生社團在培養學生團隊精神方面的功能會更為明顯,它能激發學生奮發向上,鼓勵學生團結協作,增強集體榮譽感,培養責任意識和團隊精神。
(3)評價:自主完善。學生社團評價的主體應是學生。本項目側重引領學生學會評價、完善評價,在評價中促進品格提升。
一是關注成果性評價。文化學科可以采用考試的辦法檢測學習成果,社團活動則不同,主要采用成果展示的方式進行終結性評價。成果展示的形式很多,可以有文藝匯演、作品展示、PPT解說繪畫、網頁宣傳等形式。今后,我們將在學校微信公眾號推出優秀社團成果,讓老師、學生和家長點擊和發表評論。另外,某些社團推出自己社團的作品,可以在學校社團文化節進行展示和義賣。學生在這塊自由的天地中大有作為,建立成功信心,享受成功樂趣。
二是注重過程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將有效地激發學生探究欲望,體驗成功樂趣。每個社團由學生自主設計過程性評價表格,學生參與活動的態度、在活動過程中的合作方式、活動之后的感受等,都是評價的依據。采用星級制,最好的為三星,中等的為兩星,須努力的為一星。以自評為主,輔以同學評、教師評,使評價更全面、更公正。完善社團學分卡,依據學生所在社團的評價結果及學生個人在社團中的表現,每學年結束后,進行等級認定,頒發等級證書。初中三年社團能力水平達到合格,頒發社團能力合格證。
3.著眼發展模式,創新品格提升
社團活動如果單兵作戰,那將失去其真正的活力。因此,學生社團的自主發展模式要與相關教育資源有效整合,創新品格提升的方法。
一是與綜合實踐活動相結合。過去學生做研究性學習課題,純粹抱著完成任務的消極態度,不是從網上盲目下載,就是胡亂拼湊,導致課題研究失去應有的價值。而現在學生社團在自主活動的基礎上,可以積累大量感性材料和實際課題,如果能在指導教師的幫助下,學生能自主提出不少極具研究價值的課題,研究有方向,研究有成果,助力成功,體驗到學以致用的神奇特效。
二是與同伴輔導相結合,讓學生從自助走向互助。初中生容易受到來自學生群體的非主流文化的影響,更愿意聆聽同齡人的心聲和見解。社團與心理咨詢中心聯系成立了一支小小咨詢員隊伍,這些學生過去可能也曾碰到類似的心理煩惱,通過社團教師和社員的啟發、點撥,走出了迷徑。現在,他們可以肩負起幫助更多的同伴排除心理煩惱的責任,在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同時,營造一個具有良好氛圍的群體文化。這些小小咨詢員并不像專業咨詢老師那樣有著固定的時間和地點,而是通過不經意的聊天、問候等方式,把健康的心理營養傳播給周圍的同伴。
三是與學校大德育相結合,架起師生溝通的橋梁。新型的學校德育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貼近學生,感動學生,最終引領學生成為具有高度責任感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德育最大的困難在于長期“大一統”的模式,讓學生望而生畏,難以走近學生群體。而學生社團恰好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而且它的自主性特點可以讓學生放下顧慮,自由表達真實感受和有效建議。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充分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意識,引導學生參與學校管理。
4.著眼師生共長,推進品格提升
構建師生同心圓,著眼于師生共同成長,全面致力于品格提升。
一是學生維度。學校社團活動是錘煉初中生品格的重要途徑,是培養學生個性特長的有效方式。引領學生在社團天地中自由馳騁、自由翱翔,在自我表現、享受成功的同時,了解社會,鍛煉才干,活躍思維,發展個性,培養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為自成而奠基。學校將搭好平臺,努力探索出一個以學生為圓心、以學生個性特長為半徑的“自成教育”新天地,悟出校訓真諦,豐富校訓內涵,譜寫學校發展的新篇章。
二是教師維度。教然后知不足,社團活動能使指導教師清醒意識到自己在知識能力方面的不足,對教師知識的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和鉆研精神,需要不斷充電、終身學習,隨時捕捉最新信息,開闊視野,善于接受新的教育思想與教育理念,使自己始終站立于教育的前沿陣地。社團活動推進教師砥礪奮進,與時俱進,不甘落后,提升自我,成者自成。
學生社團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是學生與時俱進的鮮活細胞。學生在社團這一平臺上,展開隱形的翅膀,張揚個性,挖掘自主發展的潛能,在自主、自信、自立中“社”計精彩,“團”聚快樂,自強不息,成者自成,提升品格,這正成為德育的新增長點。
本文為江蘇省“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區域推進德善品格課程建設的行動研究”(編號:B-b/2018/02/124)。
錢建芬? ?江蘇省吳江區實驗初中副校長,中學高級教師。蘇州市數學學科帶頭人、蘇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姑蘇教育青年拔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