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甜
指導教師:武琛
一說到鼠,大家第一反應都是它很壞,因為鼠會傳播疾病,還會偷吃糧食。在鼠年到來之時,我希望能為一些為科學研究做出貢獻的鼠們正名。
在生物醫學的研究中,小鼠是最佳的動物模型,很多生物學、醫學領域研究成果的取得,都要感謝小鼠。
為什么小鼠會成為醫學研究的常用動物模型呢?主要原因是小鼠的很多生理生化特征以及發育過程都和人類相似,基因組和人類的同源部分甚至達到了90%。科學家們對于鼠已經有了比較系統的知識體系和熟練的操作系統,加之鼠的繁殖和飼養都更加方便,所以,對于疾病或其他生物醫學方面的研究大都會選用小鼠作為實驗對象。比如哺乳綱嚙齒目的小鼠、大鼠、豚鼠、地鼠、棉鼠都是常用的研究用鼠。
另外,基因改造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使得對小鼠進行基因重組和分析的技術也不斷變得更加成熟。
目前在生物醫學實驗中,常用老鼠進行遺傳學、腫瘤、藥效、免疫等方面的研究。通常,我們把人工培育出的,具有某些穩定遺傳特征的動物稱為一個品系。現在的實驗用鼠已經出現了很多的品系。我通過查找資料了解到,常用的小鼠品系,如C57BL/6是黑色的近交系小鼠(我就在實驗室飼養過),剛出生時,它們小小的非常可愛;DBA的小鼠毛色是淺褐色的,這個品系的小鼠就和電視中看到的小灰鼠的樣子很接近;BALB/c品系的小鼠是純白色的,因為這個品系是白化品種,也就是我們平時常說的小白鼠了。
不同的鼠適用于不同的研究方向,在做實驗研究的過程中,這些鼠為生物醫學研究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因此,在享受著現代生物醫學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對這些獻身科研的老鼠們懷有感恩之心。
(責任編輯/陳瑩 美術編輯/胡美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