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立峰
積極財政政策很明確的一個發力點在于“新基建”,既能對沖當前經濟的下滑,托底經濟,又能有助于經濟結構的轉型。
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依舊較大,部分中小微企業存在現金流困境,加強逆周期調節“宜早不宜晚”。步入2月,疫情對國內短期經濟造成了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一是疫情期間消費大幅減少,如旅游、餐飲、零售、酒店、電影等行業營業收入均呈現較大幅度的負增長。交運方面,按照國家鐵路局數據顯示,春運40天全國鐵路共發送旅客2.1億人次,同比減少1.96億人次,下降48.3%;另外,按照“飛常準”平臺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取消航班量超過50%的航空公司比比皆是;二是疫情造成復工的延遲,部分地區交通受限。與此同時,企業的工資、租金、利息等剛性支出也加大了現金流壓力,尤其是中小微企業。自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已實施了諸多項對沖經濟下滑的逆周期調控政策,如2月3日和4日人民銀行超預期開展公開市場操作,兩天累計投放基礎貨幣1.7萬億元,相當于降準1個百分點;2月2日財政部發文表示,對2020年新增的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貸款;2月17日,MLF利率下調:2月20日,LPR利率下調等。在近日央行副行長劉國強接受媒體專訪時提到“存款基準利率是我國利率體系的‘壓艙石,將長期保留。未來人民銀行將按照國務院部署,綜合考慮經濟增長、物價水平等基本面情況,適時適度進行調整”,以及“普惠金融定向降準近期也將進行年度動態調整,更多達標銀行有望享受優惠政策支持,將進一步釋放銀行體系流動性”??偟膩碇v,預計調控部門將進一步加強逆周期調節,積極的財政政策與穩健的貨幣政策仍有望延續。
在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關鍵期,調控部門堅持不走“高耗能、低效率”的基建老路,而將更多的支持新產業、新經濟。積極財政政策很明確的一個發力點在于“新基建”,既能對沖當前經濟的下滑,托底經濟,又能有助于經濟結構的轉型。在2月2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決策者們明確提到了“要積極擴大有效需求,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其中具體指出了政策將要發力的“新基建”增長點,如會議指出“推動生物醫藥、醫療設備、5G網絡、工業互聯網等加快發展”。2月22日,工信部召開了“加快推進5G發展做好信息通信業復工復產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強調“要加快5G商用步伐,推動信息通信業高質量發展”。
2月21日,富時羅素發布了季節調整結果,如期將A股納入比例由15%提升至25%,于3月20日收盤后正式生效。預計此次將帶來被動增量資金約280億元人民幣。年初至今,“北上”資金凈流入A股累計為793.16億元,表明A股對外資的吸引力依舊較大。預計A股“入富”比例進一步提升,外資增量屆時將流入A股市場,特別是在3月20日前后(3月23日為周一)被動資金將進行配置。相較2019年,雖然A股納入國際指數事件減少,但A股國際化將逐步推進,外資對A股配置比例仍低,A股當前外資占比僅3.27%,未來外資持續凈流入趨勢不變。
當前A股市場所處的宏觀環境與2019年1季度所處的宏觀環境相似。如:穩增長的逆周期政策頻頻出臺,公開市場利率下調以及定向降準等貨幣政策后市可期;再則,科技板塊紅利進一步釋放,海外風險偏好整體延續高位,與此同時,對于A股業績來講,當前A股以及2019年一季度A股,均處于季報業績真空期,短期內業績沒法證偽。由此,預計當前A股有望演繹2019年1季度行情。從A股運行節奏上看,由于當前所處的指數估值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市場波動或加大,但指數震蕩向上的趨勢仍將延續。
“新基建”將優于“老基建”,建議投資者可重點配置“5G及5G上下游產業鏈、工業互聯網、醫療設備、光伏、電網”等;維持美股映射下的配置主線,如“電動車產業鏈、云游戲、安全可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