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敏麗
(貴州省丹寨縣人民醫院 護理部,貴州 丹寨557500)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簡稱新冠肺炎),臨床主要表現為發熱、干咳、乏力癥狀,嚴重者可導致呼吸困難,是一種新型的急性呼吸系統傳染病,在一定程度上可出現凝血功能障礙、膿毒癥休克及急性呼吸窘迫等多種并發癥,甚至可致使患者病情惡化出現死亡的征兆。新冠肺炎是我國繼2003年暴發的非典之后的另一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潛伏期一般為3~7天,最長不超過兩個星期,傳播途徑主要為經呼吸道飛沫傳播和密切接觸傳播[1],人群普遍易感。新冠肺炎感染范圍廣,擴散速度快,病情復雜,暴發性高且不可預測。面對如此復雜嚴重的新冠肺炎,全國各省大范圍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Ⅰ級響應。醫護人員是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主力軍,疫情期間,各地確診新冠肺炎患者人數爆炸式增長,但作為抗擊疫情主戰場的醫院卻同時出現護理指揮體系紊亂以及人力資源短缺等問題,在這矛盾急劇惡化的情況下,構建一個科學高效運轉的護理指揮體系以及如何方便快捷正確調配人力資源,成為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本研究結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醫院對護理人力資源的需求,重點探討構建科學高效的護理指揮體系和提出精準便捷的人力調配方案,為緩解護理人力資源緊張和克服資源配置困境提供新的依據。
1.1 護理指揮體系紊亂,護理隊伍臨時組建突發重大衛生事件往往具備高暴發性和不可預測性,對社會和諧和人民身心健康提出重大挑戰,醫院需要在極短時間內作出應急反應和防控措施。新冠肺炎感染范圍廣,擴散速度快,病情復雜,暴發性高且不可預測,傳播途徑主要為經呼吸道飛沫傳播和密切接觸傳播,小概率出現消化道傳播,人群易感率普遍高。要想精準防控打擊疫情,則需要高要求高水準的護理人員和護理技術。國家衛計委明確提出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必須建立健全的衛生應急組織體系。但是,由于重大衛生事件發生概率小,醫院應急組織系統啟用次數不多,應急護理指揮體系缺少佐證[2]。由于新冠肺炎傳播速度快的特點,醫院無法及時作出科學決策,且醫護應急防控疫情能力有限,醫院護理資源短缺,必須花費足夠高的時間成本及人力成本才能完成防控疫情工作。醫院護理人員有限,應急組織體系不完整,需要從其它科室,乃至其它區域召集護理人員構建臨時應急護理體系。護理隊伍臨時組建,護理人員專業素養好壞不一,層次不齊,難以構建統一的護理布局,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護理體系紊亂。
1.2 護理指揮體系無法高效運轉,信息閉塞協同度低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在應對突發重大衛生事件時,需要各部門齊心協力,共同配合,將單一部門主體行動轉化為所有部門各司其職、共同運轉的優勢,構建全面、精準、高效的應急護理體系[3],及時處理整合各部門面臨的困難,逐一擊破,確保高效率高質量運轉組織網絡。但是,由于各部門存在疫情信息獲取時間先后不一、掌握消息存在不對等情況,由下而上反饋而來的信息不完整不準確,對護理體系指揮者造成極大的信息干擾,無法及時作出科學決策,影響打擊疫情的進度,對防控疫情部署帶來極大的干擾。同時,由于各部門掌握疫情信息彼此間有很大的出入,在工作時難免會發生行動差異,決策分歧,容易發生言語間的沖突,協同度低,造成醫護矛盾,影響工作效率。因此,由于疫情信息閉塞,造成醫護人員信息不對稱,協同度低,護理指揮體系無法高效運轉。
2.1 人力調配數量分析新冠肺炎每日新增確診病例 (病例流入量)與人力調配數量有密切關系,呈現出正相關的趨勢,每日治愈病例 (病例流出量)則反映了醫院的收治能力,疫情防控與人力資源調配數量息息相關,后者是前者的基礎,前者是后者的調配目的[4]。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數據顯示,2020年1月20日至2月20日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長期趨于高流入的狀態,確診病例每日的流出速度增長緩慢,直至2月18日才逐步超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流入速度,單日病例流入量和病例流出量最高差額高達約14 000例。在這種病例流入量遠遠多于病例流出量的情況下,人力調配數量需求大大增加。這次疫情中,新冠肺炎每日新增確診病例最多時1位護士分管40個患者,遠超出1位責任護士分管患者數量不超過8個的國家標準。因此,在確診患者每日增多的狀態下,醫院對人力調配的數量需求也在不斷增加。該狀況給護理人力資源的補給和醫院的擴大收治帶來了嚴峻挑戰。
2.2 人力調配質量分析新冠肺炎是一種新型的急性呼吸系統傳染病,在一定程度上可出現凝血功能障礙、膿毒癥休克及急性呼吸窘迫等多種并發癥,甚至可致使患者病情惡化出現死亡的征兆,傳播速度快,感染率高,惡化速度快,死亡人數多[5]。對于病情惡化的新冠肺炎患者,需要極高的護理技術,對護理人員專業知識素養提出較高的要求,故護理人力資源的專業知識、護理技能等質量是進行防控疫情的關鍵。新冠肺炎傳染率高且不可預測,給護理人員造成了嚴重的挑戰。確診病例患者需要全程全天檢測身體各項功能指標,每日實時記錄治療狀況,防止出現惡化癥狀,護理人員需要遠超日常對病人感染、呼吸及重癥護理工作標準[6]。而對于疑似病例,護理人員需要對其行14天身體各項指標數據監測,防止出現發熱、干咳等明顯新冠肺炎癥狀,一旦確診,需要密切跟蹤接觸人群,但由于病原體傳播速度快,護理人員將面臨巨大的傳染風險,因此護理人員必須具備專業的防護知識,扎實的護理技能,嚴謹的工作態度,對患者管控到位,對自己嚴格要求。在對護理人員要求高儲備的專業知識和高水平的護理技術的情況下,醫院對人力資源調配質量具有較高的需求。
3.1 健全護理指揮體系在分管護理的院長領導下,以護理部成員和科護士長為主組成三級疫情指揮體系[7],護理部安排專人對重癥監護病房、發熱門診、急診科、住院病區、隔離病區進行重點專項一對一管理,護理部負責全院護理人員的統一調整和協調工作,片區科護士長負責監督落實各項工作,確保醫護工作順利進行。
3.2 為人力調配提供信息支撐,構建信息共享平臺人力資源部門設專人負責對外交流,打破部門堡壘,搭建信息共享平臺,暢通信息縱向傳播渠道,確保各部門橫向聯系的快捷性,避免橫向流通渠道獲取信息的不對稱,從而構建閉環數據共享模式。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醫護人員對疫情的防控進度與信息的準確度密不可分,只有保證縱向傳播渠道的傳遞效率,護理人力資源決策者才能作出科學有效的戰略部署,才能保證戰略啟動。通過信息共享平臺,各部門可將獲得的疫情相關情報及護理人力資源需求信息上傳平臺,再由相關部門統籌信息,尋求最高需求匹配度,整理匯總出最佳需求方案,將人力調配方案反饋回平臺上,最后再讓有需求的部門進行選擇。因此,通過構建閉環數據共享平臺,將疫情信息最快反饋出去,對人力調配提供了信息支撐作用,對防控疫情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綜上所述,結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醫院對護理人力資源的需求,提出健全護理指揮體系,并通過構建信息共享平臺提高人力調配效率,為緩解護理人力資源緊張和克服資源配置困境提供新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