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
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有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指示。作為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排頭兵和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農業之于黑龍江省的位置舉足輕重。目前,黑龍江省小農戶的生產模式面臨諸多局限,暴露出發展短板,制約了農村經濟轉型發展。系統研究鄉村振興戰略下黑龍江省小農戶生產與現代農業銜接的優化路徑,能夠為黑龍江省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政策儲備,對于推進黑龍江省農業現代化、拓寬農民增收空間、促進農村社會穩定和諧具有重要意義。
截至2018 年末,黑龍江省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完成實測1.39 億畝。全面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正在加快驗收,積極落實“三權”分置制度,盤活用好閑置農房和宅基地,探索宅基地有償使用制度。目前,全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已發展到20.8 萬個,帶動土地規模經營面積1.3 億畝。
2018,黑龍江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突破20 萬個。56 個縣(市)建立農村產權及土地流轉平臺。截至2017 年12 月,全省各地在各級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的農民合作社已達9.6 萬個,是2007 年《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實施時的24 倍,其中市級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社1738 個;各級農業部門掌握的有正常運營活動的合作社約為2.8 萬個,占登記總數29.2%;現代農機合作社1359 個,其中農機裝備規模1000 萬元以上的達813 個,占合作社總數的59.8%。
黑龍江省緊緊圍繞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現實需求,積極創新服務方式、延伸服務領域、充實服務內容,加快建立完善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打通為農服務“最后一公里”。通過“互聯網+農業”、農超對接、連鎖專營等模式,進一步拓寬市場營銷渠道。農業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逐步向小農戶覆蓋。農村電商、創意農業、農文旅結合等新業態不斷涌現,農業多種功能不斷拓展,為推進質量興農開辟了新途徑。
黑龍江省把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作為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的重要途徑。近幾年,相繼出臺了《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意見》、《2018 年黑龍江省新型農民職業培育(鄉村講堂)工作實施方案》、《2019 年黑龍江省農民教育培訓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部分縣市出臺新型職業農民扶持政策,立足創新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創新農民專業知識技能培訓,創新致富專業能手培訓,積極打造農業現代化遠程教育和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的公共服務平臺,把加強農民教育培訓作為推動鄉村人才振興和產業振興的重要保障。
(一)小農戶生產經營成本高、效益低。一是小農戶生產經營規模小,生產效率低,不能夠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與現代農業發展不適應。二是小農戶以家庭為基本單位,小規模分散經營,制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機械化作業。
(二)小農戶缺乏運用現代科技的能力?,F代農業以先進科技為基礎,需要不斷更新品種、運用新型種養技術,熟練掌握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信息技術,需要一批掌握現代化科技手段的人成為新型職業農民,而黑龍江省小農戶既不能有效掌握和運用現代科技,也不具備引進的能力。推動科技融入小農戶發展,是制約小農戶駛入現代農業發展快車道的主要短板。
(三)小農戶普遍受教育水平偏低,老齡化、兼業化現象嚴重,缺乏競爭優勢。首先,黑龍江省小農戶文化素質水平整體偏低,多數小農戶僅受過初中甚至小學教育,知識水平不足造成小農戶無法掌握先進的管理經驗和農業技術。其次,老齡化現象在黑龍江省農村體現的尤為嚴重。工業化和城鎮化推動農村青壯年到城市務工,小農戶經營生產主要依靠老人及婦女,缺乏有所作為的意愿和能力,一定程度上制約小農戶的經營發展。
(四)小農戶融資困難制約其經營發展。一是小農戶生產經營和抵御風險能力弱,再加上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大部分小農戶不符合銀行貸款要求,無法從銀行獲得融資貸款,進而無法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和提高經營收入。二是當前農村金融制度對小農戶獲取貸款資金存在諸多限制。由于小農戶土地資源稟賦有限,且其對政策不了解,在實際操作中,小農戶幾乎不可能獲得與其財產相匹配的貸款。
(五)小農戶“小資本”與大企業“大資本”市場地位不對等,造成被動局面。與龍頭大企業相比,小農戶生產規模小,生產經營缺乏統一標準,資本實力較弱,往往成為價格接受者,討價還價能力弱,在生產資料購買和農產品銷售等領域均處于弱勢,“小資本”無法實現“大運作”。
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積極推動黑龍江省小農戶生產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是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是建設現代農業的前進方向和必由之路。
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應注重技術形態優化,以現代科技和裝備為支撐,實現小農戶生產經營提質增效。推廣應用面向小農戶的實用輕型裝備和技術,提高農業機械的科技含量,逐步提升機械化水平。引導農業科研機構、涉農高校、農業企業、科技特派員到農業生產一線建立農業試驗示范基地,鼓勵農業科研人員、農業技術推廣人員通過下鄉指導、技術培訓、定向幫扶等方式,向小農戶示范推廣先進適用技術。
充分發揮小農戶主體作用,加快培育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新型職業農民,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強大動力。靈活、合理開展多種形式農業技能培訓,把培育青年農民納入實用人才培養計劃。建立完備的農業教育體系,重點推動涉農高職院校、中職學校、各級農廣校等機構開展培訓,讓小農戶了解更多惠農政策、信貸政策,為其提供體系完備的農業知識培訓。
一是充分發揮合作社對小農戶的帶動作用。引導小農戶融入現代農產品鏈,由農業合作社對農產品加工、銷售、技術選擇、信息獲取、品牌建設等領域實行統一管理和服務,積極發展農戶+合作社、農戶+合作社+工廠或公司等模式。二是充分發揮合作社的合作性。鼓勵小農戶開展聯合生產,共同購置農資、農機設備,有效降低生產經營成本,提高市場競爭能力。鼓勵區域相近、產業相似的小農戶共同組建聯合機構,開展綜合合作,解決小農戶生產“細碎”、“分散”問題,共同對接市場,共享市場資源。
一是豐富產業融合發展的內容。調整優化農業種養殖結構,大力發展綠色農業。進一步延伸小農戶產業發展鏈條,支持小農戶發展康養農業、創意農業、休閑農業及農產品初加工、農村電商等。二是創新產業融合發展平臺。建立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的信息平臺,加快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鼓勵各大電商走進小農戶,實現小農戶立體式發展。三是因地制宜探索產業融合發展不同模式。鼓勵小農戶以發展“一鄉一特”、“一村一品”為導向,有針對性開展農業生產經營。
一是成立由農業、財政、科技、國土、工商等部門組成的領導小組,統一指揮體系建設。同時,結合各部門制定的相關規劃,編制省級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規劃,作為小農戶銜接現代農業的有效抓手。二是深化農業社會化服務供給側改革。中央一號文件均提出要“走質量興農之路,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黑龍江省應著力提升“綠色”“優質”“高效”服務體系建設能力,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三是打造龍頭型服務組織,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規范化、集團化發展。培育打造服務帶動作用較強的“龍頭型”服務組織,為小農戶提供強效服務支撐。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讓小農戶全方位了解政府惠農政策。以縣為單元,通過對基層干部進行集中培訓、村廣播播報、建立微信群等現代化手段,宣傳相關政策、項目申報條件和流程等。二是著力破除阻礙因素,提升服務水平。適當減少不必要的操作程序和手續,提高服務績效。三是為了強化農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對小農戶的服務帶動作用,可在申報示范性家庭農場或合作社、財政補貼資金、政府資助項目時適度加大服務帶動農戶相關指標的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