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華
(朔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山西 朔州 036002)
隨著患者對于醫療服務需求的提升,以及對于用藥方面的知識逐漸了解和關心,藥事管理在藥物服務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1]。本文因此在開展了對比實驗,并通過實驗結果來對藥事管理的價值進行分析和研究,具體觀點如下:
我市一家三級醫院2019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患者中抽取112例,將患者按照是否執行藥事管理的方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實驗組(共56例患者,其中男患者/女患者為39/17,年齡22~70歲,平均年齡44.41±13.76歲),對照組(共56例患者,其中男患者/女患者為39/17,年齡21~68歲,平均年齡45.19±14.16歲),兩組患者性別和年齡資料在比較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醫藥護人員為實驗組患者進行的藥事管理具體內容如下:(1)通過對各個科室的用藥信息進行匯集和組合,整理出一套詳細、科學的用藥規范,要求醫護人員嚴格按照規范為患者進行用藥[2]。(2)定期開展藥物部門與實際操作科室醫護人員之間的交流,實操人員就藥物使用、出現的不良反應、方便性對藥學部門人員進行反饋,藥學部門人員對實操人員進行用藥交代,藥物治療管理,人文能力等進行培訓,并就反饋問題給予詳細解答。(3)在目前的醫院內部信息化的基礎上增加信息對外功能,例如通過短信、微信、APP、公眾號等為患者進行藥物信息告知和藥物使用時間告知。(4)增強醫藥護人員的服務意識,在患者有疑問時,對其進行仔細的解答,可根據藥物了解程度為其講授藥物與病癥之間的治療聯系[3]。
醫藥護人員統計兩組中出現藥物中毒、藥物過敏等藥物服用不良事件的患者例數,并得出用藥不良事件率并進行比較。并以概率變化來判斷藥事管理是否有效。
本文中醫藥護人員對患者出現的不良事件進行統計和整理,采用SPSS 22.0軟件分析數據,在藥學不良事件上使用計數統計,以x2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調查統計顯示,實驗組5 6例患者中出現藥物中毒、藥物過敏等藥物服用不良事件的患者例數分別為4例(7.14%)、5例(8.93%),用藥不良事件率為16.07%(9/56);對照組56例患者中出現藥物中毒、藥物過敏等藥物服用不良事件的患者例數分別為8例(14.29%)、9例(16.07%),用藥不良事件率為30.36%(17/56),比較結果為(x2=5.728,P=0.01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結果表明,藥事服務能夠有效的減低患者出現用藥不良事件的概率,避免其因錯誤用藥受到影響。
隨著我國人民的健康安全意識增強,對于使用藥物的安全性要求逐漸提高,導致藥事服務出現了極大的缺口[4]。在這種情況下,藥事管理應運而生,其從對內對外兩面進行調整,對外是向患者進行藥事服務,以幫助其提升用藥安全,對內則是進行藥物使用體系重組優化,提升醫院藥事服務管理能力[5-6]。
本次實驗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在接受了藥事管理后,其出現用藥不良事件的概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可見在藥事管理后,醫藥護人員給藥量,藥物使用方式都更加精準,實驗組患者接受藥物使用說明和信息化藥物服用指導后更有效果,因此其自身也能更好的按照藥物使用要求、禁忌對藥物進行服用。
綜上所述,藥事管理既能有效的幫助患者降低藥物服用時產生的不良事件概率,也能極好的提高醫院的用藥服務精確性,減輕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值得進行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