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敖素琴
因我國公立醫院受到計劃經濟的影響時間比較長,醫院對于內控管理發展時間起步比較晚,多數公立醫院是屬于粗放型管理,并沒有建立相應的內控制度來對醫院經濟活動所存在風險進行加以防范和控制。隨著我國公立醫院改革推進,公立醫院想要穩步發展,就需要不斷完善單位內控制度的管理,合理保證醫院設備采購等經濟活動的有效開展,保證單位的固定資產、貨幣資金等國有資產安全有效,財務數據真實完整等,提高風險防范,做到從根本上提高內部控制在公立醫院財務管理中所發揮的作用。
1.內部控制環境欠佳。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環境包括內部管理組織架構、運行機制、人事管理、醫院文化等因素。對于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環境欠佳的問題主要包括內部控制環境的建設和執行力沒有得到有效的實施。關于內部控制環境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組織架構設計不合理,院領導的不重視或者重視程度不高、各部門負責人對內部控制建設的認識很少,財務人員和內部審計工作人員業務能力較低;內控制度實施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在內控制度實施沒有得到有效執行和監督,可能導致公立醫院在“三重一大”項目實施過程中會存在追蹤和責任追究制度的不完善,導致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的實施成本越來越高,進而阻礙公立醫院健康發展。在人事崗位管理方面的問題,公立醫院科室之間的崗位職責有重疊的現象,崗位職責設定不合理,會影響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的建設和完善,從而導致醫院的發展受到限制。
2.公立醫院內部控制體系不完善。雖然,公立醫院發展過程中在不斷完善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但是依舊需要進行改進和更新。首先,公立醫院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不完善,是因為公立醫院的經營模式和內控制度建設不完善,存在醫院管理制度的實施和人員崗位職責還不健全,出現一些公立醫院管理制度和內部控制體系職責交叉的情況。雖然,公立醫院納入了財政的預算管理,但是,在實際開展工作時只是根據財政的要求模式化的完成相關工作,并沒有根據公立醫院在實際開展工作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進行建立風險預防、監督及評價制度等體系,沒有針對在進行經濟管理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識別和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
在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過程中,沒有根據醫院各環節的發展要求進行設置,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只是一種形式,內部審計部門對內部控制的建立和實施缺乏有效的監督和評價,不能實現對醫院各方面的經濟運行情況進行有效控制,醫院內部控制體系設置過于單一等問題的存在。
3.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和責任追究體系。由于公立醫院在發展過程中受計劃經濟的影響時間很長,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很緩慢,長期得不到領導的重視和職工的認可。
現在公立醫院多數設置了內部審計部門,但有些醫院的內審部門形同虛設,內審人員的素質不高,在實際工作中,內部審計部門并沒有對醫院內控制度的執行進行評價和監督,導致內控制度的執行力度不強。在醫院運行過程中,因為內部審計部門與其他部門是同一級別的,內部審計部門獨立性的缺乏,使其在實行相關職責和履行任務時受到了嚴重的不利影響。有些公立醫院審計部門的主要工作變成了審核有關發票及合同,審計工作多數是進行事后審計,沒有對預算管理、收支業務、資產的購買等經濟業務發揮其事前、事中監督的作用,對公立醫院的經營過程造成了不利影響。為了提高公立醫院的健康發展,需要發揮內部審計部門對單位管理事項的事前、事中的監督機制,合理保證公立醫院各項經濟業務向前健康發展。
對于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是經過人員執行的,因為人的因素難免會影響內控制度的有效運行,在公立醫院內部控制建設中,醫院每個職工都需要參與其中,每個人的職業道德和誠實守信是保證內部控制體系有效實施的關鍵。首先,院領導和管理層都是需要不斷加強學習內部控制等相關知識,提高管理能力,可以通過內部控制培訓等方式更新管理層對內部控制的認識和了解,特別是公立醫院的院長,必須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實施負責,只有領導的高度重視才能推動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第二,需要提高對公立醫院職工內部控制知識的培訓力度,提高職工對內部控制建設的理解,充分意識到單位管理需要建立內部控制制度。第三,公立醫院需要加強對經濟活動過程中存在的風險的重視,把風險控制在單位能接受的范圍內,為醫院領導的戰略決策提供有力的依據,保證醫院資產的安全有效,確保公立醫院各項業務活動能正常運行。提高醫院對風險管理的認識及應對,把內部控制思想深入到每個職工的腦海中,進而營造出醫院文化。
公立醫院在經濟管理活動中,需要建立完善單位內部控制組織機構及各部門的崗位職責范圍,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建立:
第一,頂層設計。公立醫院需要根據短期目標和中長期的規劃建立有效內部控制體系,為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執行提供保證,從內控制度方面做好頂層設計是公立醫院在經營管理過程中需要完成的。根據財務管理結構設計思路進行設計,進而建立醫院在以風險管理體系下的內部控制體系,細化各項經濟業務。需要對醫院各部門內部控制進行全面審計、深度審計,詳細了解各方面、各層次業務發展的實際情況,根據醫院的工作情況進行細化管理,對各部門的業務進行細化。同時,需要對公立醫院經濟管理所處的環境情況進行深入調研,結合醫院醫改的有關政策變化,對其進行合理分析、設計,建立適合單位管理的內部控制組織體系。
第二,在組織架構上。公立醫院的內部組織構架是一種分權與集權相結合的模式。在公立醫院的不斷深化醫藥改革過程中,要求醫院必須建立健全內部控制,保證公立醫院社會效益的同時講求經濟效益。根據內控建設的要求,公立醫院可以在傳統的組織結構上,對其進行縱向設計,設計決策機構、各管理委員會、工作辦公室三個層次。對于第一層決策機制主要工作內容是對“三重一大”方面的管理。對于第二層各管理委員會主要是根據工作職責范圍的不同建立相關的委員會,例如:內部控制管理委員會、成本管理委員會等,使公立醫院的部門之間能進行協調和溝通。第三層工作辦公室協調機制包括預算管理工作辦公室、成本管理辦公室、內部控制工作辦公室等。把橫向和縱向的組織構架進行結合,將單位的管理層和一般工作人員有效結合起來,提高醫院各部門之間的溝通效率,從而可以有效的提高公立醫院的管理水平。
總之,公立醫院在建立健全內部控制時,絕不僅僅是為了迎合政策,應付上級的檢查,而是為了提升醫院的經濟管理效率,降低單位運行成本,需要推行內部控制管理,使其實現精細化管理。就需要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度和有效實施,需要多對醫院職工進行內部控制知識的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管理水平,從而發揮內部控制對醫院的管理作用,保證公立醫院長遠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