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喻亞敏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給世界各國造成巨大損失。舊準則中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復雜性、主觀性以及順周期性備受爭議,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成立專業改革組,經過多次修訂,于2014年7月發布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9號——金融工具》。為了完成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持續趨同,切實解決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相關實務問題,我國財政部于2017年3月發布了修訂后的新金融工具準則。
新金融工具準則修訂的核心內容主要包括金融資產分類與計量、金融資產減值準備以及套期會計等方面,其中金融資產分類與計量和金融資產減值準備對創投企業影響較大,本文主要以這兩項變化為基礎展開分析。
1.金融資產的分類和計量變化。新準則對于金融資產的分類由“四分類”改為“三分類”,并且分類依據發生變化。舊準則中金融資產的分類是企業管理層意圖的如實表達,關于金融資產的分類主要取決于企業管理層的風險管理和投資決策等因素,新準則是基于企業管理金融資產的業務模式以及合同現金流量的特征進行資產分類。新準則的分類依據具有更加清晰的邏輯性和可操作性,只有業務模式的變更,才會改變金融資產的分類,使得金融資產的后續計量保持一貫性,降低了金融資產分類的主觀性和隨意性,提高了會計信息的可比性。
舊準則中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屬于兜底的金融資產,會計處理是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在處置時將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公允價值變動轉出計入投資收益,新準則中這部分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公允價值變動不得轉入當期損益,而應轉入留存收益。新準則中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屬于兜底的金融資產,會對財務報表中利潤造成一定的波動性。
2.金融資產的減值準備變化。新舊準則關于金融資產減值方面存在本質區別,舊準則是在有客觀證據表明金融資產發生減值的前提下進行確認和計量的,新準則是采用預期信用損失法,對未來可能發生的違約事件造成的損失期望值來計量的,這將導致更早更多的確認減值損失。關于階段的劃分和減值的計量,需要充分考慮前瞻性信息,運用到大量的專業判斷。
1.擴大公允價值的計量范圍,調動企業利潤的波動性。以創業投資為主業的企業主要資產是金融資產,新準則實施后,所有金融資產將根據業務模式和合同現金流量的特征予以追溯應用,原先分類至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金融資產,更多會分類至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計量范圍擴大,會對當期利潤造成一定的波動性。
2.加大企業的評估成本,提高公允價值的估值要求。公允價值計量使用的輸入值包括三個層次,在創投企業金融資產中,具體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對于已上市的投資項目,企業持有上市公司的股票,以相關股票在活躍市場的市價作為計量依據;對于流通受限的上市公司股票,企業需要聘請專業的評估機構根據《證券投資基金投資流通受限股票估值業務指引(試行)》中規定的方法對上述流通受限的股票進行估值;對于持有的未上市股權投資,企業需要聘請專業的評估機構采用適當的方法對上述投資進行估值。相比于舊準則而言,新金融工具準則實施后,創投企業將更多的聘請專業評估機構對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進行估值,企業的評估成本增加。
3.增加計提的減值準備,提升會計估計的謹慎性。采用預期信用損失法后,會使會計估計更加謹慎穩健,提前計提減值準備會導致減值損失增加,侵蝕部分當期利潤。對企業風險管理部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重新構建“三階段”風險管理體系,除了考慮自身的經營風險外,宏觀經濟變動、政策變化、稅收政策等方方面面前瞻性信息都需要關注。
1.加速優化國有創投企業年度考核。國有創投企業的考核是采用預算管理考核,上級監管部門制定年度考核指標,其中重要指標為凈利潤。新金融工具準則實施后,國有創投企業持有的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將對凈利潤造成顯著波動,很難實現凈利潤的平穩增長,面臨年度考核凈利潤缺口時,企業很可能為了完成年度考核指標,將持有的其他上市公司可減持股票快速拋售,無法兼顧項目投資收益的最大化。
2.大力推進國有創投企業業財聯動。新金融工具準則實施后,對于以公允價值計量的股權投資估值尤為重要。財務核算與業務管理應當有機結合,財務人員應當從投前、投中、投后等多個方面了解股權投資業務,熟悉股權投資項目的估值方法,預測當期公允價值變動對利潤表的影響。
3.全面構建國有創投企業風險管理體系。企業風險管理部門應開展多維度的專業培訓,加強針對股權投資價值波動的風險管理能力,增強風險意識和風險管理水平,構建“三階段”風險管理體系,充分關注各類前瞻性信息,把握新準則理念,適應新準則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