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崔 斌
審計失敗意味著企業會計提交的報表存在巨大的數據漏洞及漏報,審計失敗源于注冊會計師工作的失誤發表了錯誤的審計意見。可能來自于企業的舞弊行為,也可能來自于會計師在面對審計工作時的欺詐與過失行為。從審計現狀來看,注冊會計師在審計監督體系中仍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主導地位,對審計工作有著極大的影響。
審計失敗是指注冊會計師由于沒有遵守公認審計準則而形成或提出了錯誤的審計意見。而就審計人員來講,雖然遵守了審計準則進行審計,但是,由于其提出了錯誤的審計意見,這就會造成審計風險。此外,由于采取抽樣的方法進行審計,以及一些舞弊隱藏的較深,導致問題很難被發現。因此,會存在這樣的情況,通過審計無法對會計報表中的錯報風險進行察覺。具體來說,在進行審計的實踐環節,審計的失敗有兩方面的成因,一方面來自于企業經營,一方面來自于注冊會計師團隊的工作行為。
1.企業的錯誤經營、舞弊行為導致企業的經營失敗。企業的舞弊行為包括偽造、篡改憑證,隱瞞、刪除企業交易記錄,制作虛假交易記錄以及使用政策漏洞蓄意違規。此類舞弊行為的發生意味著注冊會計師在工作過程中未能夠及時查驗出企業經營過程中的重大失誤行為以及舞弊行為,從而對其他經營者造成巨額的經濟損失,這種行為后果將會引起企業的被控告以及投訴。而企業經營失敗可能會影響到注冊會計師發表錯誤的審計意見。
2.審計人員的執業行為是造成審計失敗的主要原因,在被審計者的財務錯弊較為嚴重的情況下,如果審計人員缺乏對其進行充分的審計程序及關注,仍舊會出現與事實不符的審計結果,這種情況就屬于審計失敗。注冊會計師工作中的過失意味著在一定的工作條件下缺乏應有的合理的謹慎判斷,錯誤的會計報表將會對報表使用者造成一定的損害時,會計師應當負起與之相對應的責任。錯誤操作的源頭可能是由于注冊會計師專業素養的缺乏以及職業道德素養的缺陷,同時注冊會計師未能夠時刻謹記審計準則,對于本職能的事務未能夠盡責完成。
注冊會計師應當對客戶的經營業務進行充分的認識與了解,在諸多審計失敗的實踐中,由于注冊會計師的疏忽未能夠及時地意識到工作中的錯誤,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注冊會計師未夠及時地認識到客戶公司主營業務以及主要的服務范圍,未能夠對客戶所在的行業領域進行充分的調查了解,從而影響到審計工作的進行,從而鑄成大錯。眾多注冊會計師失敗的案例無一例外地展現出,注冊會計師如若想盡可能的降低審計風險,避免審計失敗,就需要注冊會計師對客戶群體進行謹慎選擇,并對客戶的素質進行整體的評估,深入了解客戶的品質以及委托的真實目的,審慎選擇群體。
各行各業在工作的過程中對于行業從業者的工作態度以及職業追求都具有較高的要求以及期待,在從事職業工作的過程中,時刻保持高度的責任感以及認同感是不可或缺的,作為注冊會計師在執行審計業務工作的過程中,保持職業懷疑審慎的工作態度,一絲不茍的進行核查與審計工作,是應有的工作素養以及職業規范。高度的投入以及謹慎的態度,是有效避免工作意外發生的前提與保證。
另外,當注冊會計師事審計工作的過程中,應當時刻銘記行業的行為規范,明確法律責任義務的界限,遵循審計準則要求執業,保持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恪守遵循審計工作準則以及應當遵循的業務以及報告,這對于注冊會計師有效避免審計失敗責任追溯以及事件訴訟,具有極大的幫助。
會計師事務所不同于尋常的公司及事務所的經營,審計工作的質量與保持是事務所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審計工作質量作為工作的核心與關鍵,如若事務所對其的管理與要求不嚴格,則很有可能牽一發而動全身,因為個人或部門的事物導致整個事務所遭受重創,名聲盡毀因此,事務所應加強管理,嚴格篩查所內人士的工作行為規范,建立健全的管理控制制度。而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應當運用復核程序,對企業提供的財會報表進行嚴格的審計,以規避潛在的風險,通過綜合評價實現審計工作的正確性。此外,也可以建立直接激勵機制,以此對審計失敗問題進行防范,與此同時,也應對市場競爭的間接約束機制進行構建,以這種雙管齊下的模式,對審計工作的質量進行確保。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審計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證企業財務收支及相關經濟活動真實性與合法性的經濟監督活動,以敦促實現企業經濟的發展與進步。審計工作作為審查與評價企業的獨立性經濟監督工作,影響因素眾多,從注冊會計師以及企業兩方的角度而言,都對審計失敗具有較多的影響,完善工作,建立健全制度,是規避失敗風險的有力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