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張廣立
行政事業專項資金主要指的是財務部門或是上級單位為了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所專門撥付的用作開展特定工作的專項資金,例如林業、以及水利工程等方面的專項資金等。專項資金所包含的特征主要為專門用途,特定來源以及單獨核算這三種,而行政事業單位所自籌的相關資金也能夠用作為專項資金,然在應用過程之中,務必要遵循專款專用這一原則,這樣才更能夠保障專項資金運用方向的正確性,推動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獲得更好的發展。
在政府機構體系之中,能夠將行政事業單位視作關鍵的組成部分,行政事業單位通常均不以盈利為最終目的,更多的是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服務,在我國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之下,雖說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一些資金流動狀況還較為復雜,且一些單位還具備營利性特征,然針對某些專門項目,例如民族事務以及農林牧副漁等,還是會收到財務部門所下撥的專款專項資金用作建設上述項目。
專項資金包含了經濟發展的許多方面,資金規模以及資金運用效果所能夠產生的影響也較為廣泛,而在此情況之下,做好行政事業專項資金的管理工作則顯得至關重要,也唯有如此才能夠提高行政事業專項資金的利用率,真正做到造福百姓,推動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不斷發展,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來保持我國社會的和諧性與穩定性。
以行政事業專項資金管理期間所存在的問題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其一,專項資金管理意識較為薄弱。在現階段開展專項資金管理工作的過程中,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者還未能夠高度注重于此項工作,而財務人員在開展此項工作的過程中,也僅能夠進行單一的資金支付以及會計核算等方面的工作,而未能夠有效的了解專項資金的決策以及業務等方面的內容,這也直接致使了財務工作者對于專項資金應用的事前和事中的控制未能夠獲得及時反饋,在此情況下,財務工作者也難以針對相關業務的開展進度等情況來科學安排資金支付,同時也難以精準的掌控專項資金的實際應用。
其二,預算編制缺失科學性。在開展專項資金管理工作的過程之中,編制預算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其主要作用在于科學安排與控制應用專項資金。但以實際情況來看,因當前在信息反饋方面有所不足,所以對于單位的財務部門來說,則難以及時收集到相關的信息,因而則會致使不少的專項資金在應用時缺失合理性。
其三,未能夠規范化監督與管理專項資金的整個支出過程。個別行政事業單位在支出專項資金的整個階段,不具備良好的監督手段,不少費用均未能根據預算編制實施管理,通常均為實報實銷,而受此影響則極易產生資金浪費的情況。另外,監督機制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這通常體現在審批專項資金部門的權力存在集中性特征,資金運行較為封閉,監督渠道也不夠暢通,并且存在的監督部門還相對較多,因此會產生職能重疊的情況,難以真正落實監督的責任,也很難形成監督的合力。
其四,缺失專項資金績效評價體系。對于個別行政事業單位來說,還未能實施標準化專項資金結算、概算的相關工作,僅能夠在結束項目之后,由事業單位的財務工作者總結支出,而若行政事業單位能夠以費用預算以及概算等來實施控制專項資金支出,那么則更助于保障專項資金的合理應用,但在應用專項資金時,卻會因缺失績效評價體系,而使得不少單位均片面認為將專項資金徹底花完,那么就能夠說明完成了此項任務,所以在項目進行期間往往存在著尤為嚴重的不合理資金支出情況。
若想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對于專項資金管理的重視程度,那么則應先提高對于財務部門的重視程度,讓財務部門的工作人員能夠切實投身至專項資金應用的控制和決策工作之中,以便增強全體人員的管理意識,保障行政事業專項資金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開展。具體來說,應科學規劃財務部門工作人員的崗位職責以及實際分工等方面,以此來保障財務工作者實現自身的工作職能。再者,財務工作者還需做到統籌性規劃專項資金的整個應用過程,特別是要強化管理專項資金支出等層面,從而確保專項資金的高效性利用。在管理基建專項資金時,那么財務工作者還應和項目負責人之間予以良好的溝通及聯系,將專項資金的實際應用情況及時反饋給財務工作者,以便財務工作者及時了解專項資金項目的實施進度,并針對于此來科學安排付款。
以完善預算編制體系的主要方式來說,一方面應構建科學的預算編制制度,確定好預算編制的程序,并做到分類與具體記錄上年度的專項資金的實際支出情況,并將此作為重要的依據,來科學制定下個年度的專項預算方案,同時還需確定好相關的預算項目,讓預算支出能夠貫徹至每個項目的支出之中,提高預算的實際透明程度,這樣做非常有助于管理行政事業專項資金。另一方面還需做到細化行政事業專項資金的各種預算。若想確保預算支出貫徹至實際的項目之中,那么則應以項目庫管理為前提,做到分析利用本有的、和上年度的專項資金應用情況,并將其當作重要的參考依據,來科學安排專項資金。在上報年度預算方案時,還需上報專項資金的實際結余數,這樣則能夠使單位的財務部門在合理性安排預算的過程中綜合性衡量到款項的結余狀況,從而科學調整下年度的預算方案。
在開展行政事業單位專項資金管理工作時,務必要做到強化監督資金管理,防范產生資金浪費的情況,一方面需確保工程項目實施期間,專項資金應用嚴格遵循預算標準來加以執行,在此期間若產生變動情況,那么則需在第一時間向上級匯報。而對于財務工作者來說,也應認真記錄好相關的情況。另一方面還需重視信息傳遞。在支出資金后,需強化業務工作者和財務工作者二者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讓財務工作者能夠了解到項目的實施進度,而后科學安排項目資金,而對于財務部門來說,也需做到分工執法,嚴格執行,絕不可毫無原因的停滯行政事業專項資金,從而確保專項資金的正常應用。
建立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機制,利于提高專項資金應用單位在節約資金時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所以說,務必要注重于構建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機制,一方面應針對項目的主要特征,設置相應的評價指標,對于專項資金的應用實施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綜合性評價。還需責令整改截留專項資金的情況,做到追究人員責任,從而保障專項資金的安全性運用。另一方面還需應用有效性方式,來對于專項資金的實際應用情況實施評價、以及相關的獎懲,同時,還需將最終的考核評價結果當作日后專項資金審批、以及安排下個年度項目經費的關鍵根據,從而提升相關部門對于專項資金支出效率及業績等方面的注重程度。
而針對基建項目專項資金的績效評價來說,則需積極建立經濟、社會、環境等方面的績效評價體系,并利用于相關數據資料、以及定性指標等來實施客觀性評價,確保專項資金的應用能夠處在標準化的應用渠道之中,以便通過上述方式來進一步保障行政事業專項資金的管理效果與質量。
總而言之,以現階段行政事業專項資金管理工作的開展情況來看,其中所存在的問題還有很多,而若想保障此項工作的開展質量,那么還需在第一時間解決其中所存在的問題,可通過提高人員專項資金管理意識,完善預算編制體系,強化監督管理資金,構建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機制等諸多策略,來解決管理期間所存在的問題,切實提高行政事業專項資金管理的成效,使每筆專項資金均能夠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出應有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