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主要論述了《紅樓夢》中賈府一族在家族不同的生存時期,出于不同的利益考量,從而選擇了不同的婚配對象;并選取了其中賈政與王夫人,賈珠與李紈,賈璉與王熙鳳等幾對具有典型意義的夫妻,從家族背景、婚姻目的等方面,結合家族命運對這些婚配選擇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紅樓夢》 家族 婚配 利益 目的
《紅樓夢》這部舉世公認的文學巨著,敘事宏大,人物鮮明,可以說是寫盡了世情百態,父子、母女、祖孫、兄弟、姐妹、妯娌、主仆等等不同的人物關系,情感紐帶均展現得淋漓盡致,更是透過這種種人物關聯,將封建大家族的興衰沉浮,步步末路一一鋪陳開來。本文便以時間為線,從書中選取了幾對不同年齡,不同身份,不同境況的具有典型意義的夫妻,嘗試將他們的婚姻選擇與家族興衰聯系在一起,做一個歸類與比較。
一、家族鼎盛期的婚配
此時的賈府日正中天,婚姻,更多的是一種政治上的結盟與抱團,婚姻的對象大都是身份地位相當,可互為助力的勛貴之家。賈府核心人物在這一時期的婚姻,帶有濃厚的政治經濟派別之分,也正是在這一時期,通過聯姻,賈、史、王、薛四大家族正式成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整體。
(一)賈代善與賈母
賈代善與賈母的結合,屬于典型的“強強聯合”。這一時期的賈府在第一輩人發家之后,急需尋求力量來鞏固和穩定這種地位,聯姻是最迅速也最實在的方式。因而,國公府的繼承人與史侯家的小姐走到了一起。這是一樁宣言式的,安定人心式的婚姻,它標志著幾個家族自此緊密聯系在一起,成為姻親,以血緣為紐帶,將彼此的勢力、利益捆綁,正式以同一種政治力量的面目出現。賈代善與賈母,他們的婚姻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必然。
(二)賈政與王夫人
賈政與王夫人的婚配屬于上一代婚姻關系的延續,即是起一個利益聯合體加固的作用。賈家上一輩開了“四大家族”利益集團的頭,這一輩要做的當然是一個維持,但書中對賈敬和賈赦故去的原配妻子并沒有直接交代,在其他的情節里也看不出兩人是“四王八公”家族里的小姐,因而,賈政與王夫人,應該就是賈府嫡系這一代人里承擔這一作用的夫妻。而賈政與王夫人也確實是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他們的結合承上啟下,即維系了上一代的情誼,又拉近了下一代的距離,最直觀的就是,賈璉與王熙鳳,賈寶玉與薛寶釵都是由表親變成了夫妻,而這兩樁婚姻中,王夫人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三)賈敏與林如海
賈敏與林如海的婚姻,可以說是賈家的得意之作。這時候賈家仍是處于繁榮期,但賈敏作為賈家這一輩唯一的嫡女,她的婚姻卻跳出了傳統的婚配對象“四大家族”,或者說是跳出了老牌的政治聯盟“四王八公”的范圍,而是尋求了另外的選擇,這自然是賈家深思熟慮的結果:林家雖是世代列侯的勛貴之家,但是已經成功轉型,林如海探花出身,官居要職,賈敏嫁林如海,可以算是高嫁。另外更重要的是林家遠在江南,賈敏的聯姻一下子拉近了賈府除舊屬勢力陣營外,與新的政治集團之間的距離,這種新的政治助力,將可能成為賈府延續富貴的另一重保障。
不過這種良好的勢頭隨著賈敏的無子而逝戛然而止,賈政雖極力交好林如海,但沒有了賈敏這層聯系,終究是大不如前。其后林如海亦逝,留下的林黛玉已然完全失去了這種作用。可以說,賈敏的婚姻曾是賈家寄予厚望,但半途夭折又無以為繼的嘗試。
二、家族轉型期的婚配
這一時期的賈家,已經漸漸失去了皇權的寵愛,退出了權力的中心,世襲的爵位依例遞減,只吃老本已不能保有富貴,轉型勢在必行。賈家在這條路上的選擇是由尚武的勛貴之家轉為尚文的清貴之家,路子有兩個:科舉、聯姻。因而,這一時期賈府子弟的婚配對象,也就相應地有了變化。
(一)賈珠與李紈
賈珠與李紈的婚姻具有格外重要的意義,寄托了賈府極大的甚至是當時唯一的希望。賈珠是賈府同輩中最為出色的存在,但他的妻子卻不是同樣家族顯赫,以武起家的貴族小姐,而是相對門第較低的李紈。這可以看出,賈府在尋求轉型的道路上有多么急迫而堅決,為此,他們拿出的誠意是嫡系子弟中在科舉上唯一有作為的賈珠。而同樣的,李紈是國子監祭酒的女兒,出身于極有名望的文化名流之家,這是一種跟賈家完全不同類型的家庭,這種家庭最寶貴的東西是它的文化屬性和文壇聲望。這種屬性與聲望可以極大地助力于科考,這正是賈家“棄武從文”后夢寐以求的,現在通過聯姻終于沾染上那么一點,不得不說李紈是經過精挑細選的,完美符合這一時期賈府需要的嫡長媳,她與賈珠身上共同承載著賈府中興的重任。
只可惜這一樁各方面看來都極盡完美的婚配,由于賈珠的離世而變得名存實亡。如果說賈敏的去世是賈府聯姻轉型路上的極大挫折,那么賈珠的早逝,對賈府所走的科舉和聯姻兩條路都是致命的打擊。賈府夢想的書香清貴之家,自此越去越遠。
(二)賈璉與王熙鳳
賈璉與王熙鳳的婚姻,其實是偏離了這一時期的轉型需求的,王熙鳳本人不說精文墨,連字也不會寫,王家也并沒有轉為書香之家,這一樁婚姻,主要展現的是賈府的另一重需要,即與四大家族姻親關系的延續以及理家的需求。
賈璉與王熙鳳的婚姻,在利益點上與賈政和王夫人的婚姻有相似之處,都屬于賈府的另一種“剛需”:轉型之路沒有走出來,舊有勢力同盟便要維系。賈璉走不了科舉之路,他的妻子也就不需要有這一方面的助力。因此,賈璉與王熙鳳,他們的婚姻,是賈府婚配的“老路子”,最大的作用便是用婚姻的方式,把“四大家族”的稱謂,一代代地延續下去。另外,賈璉的妻子要是也能持家,能打理好一個偌大的國公府,能與賈璉一起撐起賈府的殼子,那是再好不過了。因此,王熙鳳這個“四大家族”的女兒,對內有能力,對外有門第,對于賈府來說,是一個非常合適的選擇。
三、家族沒落期的婚配
再往后走,賈府的頹勢更加明顯,這一時期就算是賈家核心子孫的婚配人選,按賈府以往的標準來看,在質量上也是大不如前了。這時的婚姻,在選擇上怎么看都透著一種末世之下“急病亂投醫”的惶急,賈家選擇了商賈的錢財和向新興勢力靠攏。
(一)賈寶玉與薛寶釵
按賈府的標準,特別是按賈寶玉之父賈政的標準,薛寶釵并不是寶玉的良配。賈寶玉作為榮國府的“活龍”,一開始在婚姻對象上是有著更高的寄望的,但是隨著賈家的江河日下,賈寶玉也沒有了更多的選擇,娶薛寶釵是一種妥協,更是一種無奈。
另一邊的林黛玉只是一個孤女,失去了林家的庇護,沒有任何的依仗,賈寶玉娶她不會有任何外部利益上的好處,這對于科舉無法出頭,只能靠聯姻起勢的賈家來說,是不可接受的。薛寶釵雖屬薛家,但薛家到了薛蟠這一輩,早已沒落,只是個“賴祖父舊情分”的皇商,是個社會地位不高的商賈之家,自身也是風雨飄搖。但就是這樣的薛寶釵也成了賈寶玉或者說是賈府唯一的選擇,除了她全書根本沒有其他有名有姓,身份地位相當的官家小姐來與賈寶玉說親,賈府已經找不到愿意與之聯姻的相匹配的世家小姐了。在這種情形下,薛寶釵成了賈府不滿意也不得不接受的選擇,或者說無可奈何下退而求其次的最優解,雖沒有權勢還有錢財。由此,我們在這樁婚姻里,除了感嘆寶黛愛情的悲劇外,也可以從這兩個聯姻對象里看出,賈府當時的情境已是多么的艱難。
(二)賈迎春與孫紹祖
賈迎春嫁給孫紹祖,更多的是一種賭注。孫家沒有根基,在賈家面前只能算個小門小戶,按賈府“嫁女須得高嫁”的理念,孫家可以說是完全不符合條件的。但是孫家有著一個巨大的優勢,它屬于新興的,將要崛起的勢力。這個勢力是受當下皇權所看重的,具有巨大的潛力,而賈家已經失去了皇權的眷顧,急需表現一種態度,加入另外的政治陣營。因此,在此種背景之下,賈迎春嫁入孫家實是賈府急切要走的必然一步。
但可悲的是,賈府、賈迎春被官職與門第遠不如自家的孫紹祖無情嘲弄,得不到絲毫的尊重。孫家對賈迎春背后的賈家沒有一點敬畏之心,賈家也完全達不到急急想要的“改換門庭”的效果。透過這樁婚姻,我們看到的也不過是此時的賈家有多么的落魄,賈府之大廈將傾已不可避免。
四、總結
由上文可見,賈府的婚配選擇,婚姻對象的確定是完全服從于家族的需要的。賈府或者說是當時封建大家族中的婚姻更多的是作為一種交易,聯姻要承擔的是相關政治或者經濟作用的考量,婚姻的選擇是與家族的命運息息相關,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在這些婚姻里,我們看到得更多的是利益,是目的,是妥協,人有時便等同于一件工具,是沒有資格發出自己的聲音的,個人的意志和情感,是不在考慮范圍之內的。而這種貫穿于人一生的無情與殘酷的婚配模式又是長時間綿延的,盛行于整個家族或者說是整個封建階級的,是沒有人能夠逃脫的。由此,我們透過這些夫妻所感受到的亦不過是巨大而黑暗的腐朽。
參考文獻:
[1] 張淑蓉,徐子健.從《紅樓夢》的姻親譜系透視賈府的擇偶觀[J].紅樓夢學刊,2016 (4).
[2]郜潔.論《紅樓夢》中的古代婚姻制度[J].芒種,2015 (7).
[3] 余琦.紅消香斷有誰憐——淺談《紅樓夢》中的婚姻愛情悲劇[J].青年文學家,2016 (32).
[4] 張淑蓉,楊綠影.從賈府擇偶觀透視寶玉寶釵婚姻的必然性與偶然性[J].紅樓夢學刊,2017 (3).
[5] 韓博.論《紅樓夢》中女性的婚姻愛情觀[J].北方文學(中旬刊),2016 (12).
作 者: 黃任遠,文學學士,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
編 輯:趙紅玉 E-mail: zhaohongyu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