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佳
“拖延”是病嗎?暑假過后,同學們陸續返校,收繳假期作業的場面十分精彩,各路大俠屢出奇招,乞求“未交英雄榜”上不要出現自己的名字,可往往事與愿違,細問緣由,總是把鍋甩給了“拖延”。
在心理課上,心理老師專門和大家討論了“拖延”究竟是不是一種病。
老師問:同學們請回憶一下,自己是否曾經有過“拖延”的現象?如果有,請舉手。
一只只害羞的小手陸陸續續舉了起來。
老師又問:你一般會在什么事情上拖延?
同學:考試復習。
同學:數學作業。
同學:減肥。(大家笑成一片)
老師再問:為什么剛才的這些事情容易讓你拖延呢?
同學:我壓力太大了,科目太多,我不知道怎么下手,就一拖再拖。
同學:題目太難了,我做不出來,就拖著不做。
同學:有些事情,做起來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做完的,前面還是很有興趣的,后面就一點點放棄了。
這段簡短的老師和同學的對話道出了很多同學的心聲,你在某些事情上拖拉的時候,腦袋中也是這樣想的吧!其實,每個人都會有拖延的時候,當我們面對壓力過大,難度過高,目標太遠的任務時,我們就會不自覺地選擇“拖延”,這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
老師:在面對一項任務的時候,你的第一個想法是什么?
同學:怎么去完成它。
老師:你的頭腦中會出現一個天使指揮官,它就是理性決策者,會對這項任務進行評判,然后決定是否去完成它。
同學:是的,我們一開始都想著把事情做好,可是做著做著就……
老師:后來,出現了一個惡魔叫“及時滿足”,它告訴你,玩兒手機,看電視,聊天這些事情既簡單又快樂,快去做吧,你就乖乖地跟著走了。
同學:被你看穿了,可是有些事情該來的還是會來的,比如考試,時間一到就考了。我擔心考不好,還是得努力復習。
老師:是呀,考試時間就是任務截止時間的最后通牒,它會給你帶來怎樣的心情?
同學:擔心、害怕、焦慮,甚至還有些恐慌。
老師:其實同學們很快找到了面對任務時我們為什么“拖延”的“心路歷程”。
當我們面對一項任務時,天使(理性決策)會發出訊號,此時惡魔(及時滿足)會出來干擾,它總是用容易和快樂來誘惑我們,而我們也時常中招,“拖延”就此發生,需要一個寶藏來重啟天使,這個寶藏的內涵就是恐慌和焦慮的情緒而產生的動力,開啟這個寶藏的鑰匙就是任務截止時間的最后通牒。“積極的拖延”有時還會帶來驚喜,讓你想到更好的辦法或是更多的點子去解決問題。
應對“拖延”與時間管理有密切的關系,時間管理的四象限法則告訴我們要學會根據任務的輕重緩急來排序,把“四會秘籍”分享給大家。
1. 重要并且緊急的任務,會提前;
2. 緊急但是不重要的任務會消耗大量時間,會區分;
3. 重要但不緊急的任務,會規劃;
4. 不緊急不重要的任務,會放棄。
根據以上秘籍,我們可以制作一張“日清單”來應戰“拖延”。
使用“日清單”的第一步是要把今日的所有任務進行分類,并填寫到表單中,然后給該任務賦上一個分值,前面兩項都是正向賦分,第三項可正可負,第四項是負向賦分,最后得出一個當日總分,然后以周或月為單位,給自己一定的獎勵。
每一個好習慣的養成都需要日積月累,擺脫“拖延”誘惑,你可以的,不妨一起來試試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