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璞石
對每年一次的常規體檢,絕大多數人存同一心態:體檢前,擔心多過期待;體檢時,求知欲勝過一切;體檢完,焦急大過憂慮。
一年一度的體檢如期而至。早晨6點40分,我準時被手機鬧鐘叫醒。按照慣例,洗漱后保持空腹,乘車前往指定醫院參加體檢。
很多年輕人,甚至部分中年人都不知道,在常規體檢中,老年人都有餐后血糖的專項檢查。按其要求,進餐2個小時以后,需要再抽一次血。由于年齡關系,今年我申請新增了頸動脈彩超,主要檢查頸動脈血管的情況。
老年人若要適當加快檢查速度,短時間內科學地完成體檢項目,應將首次抽血、量血壓、胸腹部及頸動脈彩超等項目置前完成,然后進餐;再利用餐后2個小時,逐一完成胸透、心電圖、內外科、耳鼻喉科、眼科等其他常規項目的檢查。完全遵照導檢人員的指導,上午10點5分,我就順利完成了所有體檢項目。
為等待結伴同來的好友,我佇立于醫院的體檢走廊上,當看到出入不同科室的眾多檢查者時,頃刻間有了諸多遐想。

和我一起參加體檢的大多是來自高校的老年教師。略加觀察,來往于走廊上的各年齡層次的中老年人組成了一支登上人生“健康T臺”的“表演者”隊伍。然而,真正引人注目的是,這是一支讀書人的“模特隊”,其中迎面而來的有滿頭銀發、步履從容、精神矍鑠、年近期頤的師者,也有面色紅潤、邁步穩健、目光炯炯的耄耋教授,還有乘坐輪椅、低頭駝背、行動遲緩、陪護伴隨的古稀學者。當然,更多的是昂首挺胸、步伐輕盈、談笑風生的不惑、知天命與耳順等中老年學人。
總之,在此T臺上,難以從他們的身體狀況來判斷其高壽幾何。年齡絕非衡量身體健康的唯一指標。仍是那個道理,堅持鍛煉、科學飲食、快樂生活是體魄健碩、精力充沛、永葆青春的真諦。此T臺使人深深感悟到,只有真正懂得珍愛生命的人,才會愛惜身體。
在體檢過程中,兩個不同科室的醫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兩者之間形成強烈反差。
在進行新增的頸動脈彩超項目檢查時,我有點忐忑。醫生檢查完左側頸動脈血管后,我便迫不及待地小心詢問:“請問醫生,沒什么太大的問題吧?”醫生一邊用儀器檢查右側頸動脈血管,一邊向另一位醫生報檢查數據,沒有立即回答。但很快,醫生主動地說:“您左右兩邊的頸動脈血管壁上均有附著斑塊。”“問題大嗎?”“怎么說呢,”此次醫生答復很快,略加思索后說,“人體血管猶如自來水管道,隨著年齡的增長,血管壁上慢慢地長了銹斑。”
不等我插話,醫生娓娓道來:“一般情況下,有三種處理方式。一種是通過進一步確診,遵照醫囑進行藥物治療,逐步化除血管壁上的附著物。一種是今后自身在加強鍛煉與注意飲食的前提下,使附著物自行分化成小塊,讓血流帶走,然后通過相關器官排出。還有一種就是不理不睬,逐漸增大的附著物將有可能突然從血管壁上掉下來,將血管堵塞,后果不堪設想。”醫生看到我聽得目瞪口呆,降低聲音地概括:“前者為積極進行藥物治療,中者為主動自我拯救,后者為聽之任之。”最后,醫生溫馨地補上一句:“對剛才的詢問,您應該早就有答案了。”
醫生比喻形象,講解清晰,我不僅知道了檢查的結果,還增長了醫學知識。他的熱情講解完全打消了我的擔心與疑惑。
接下來我心懷愉悅,來到人數不多的心電圖檢查室。負責體檢的醫生遮得很嚴實,隱約分辨得出是一名年輕的女醫生。我懷著敬畏之心遞上體檢表,女醫生連頭都沒抬,冷冰冰地拋出一連串口令:“躺下,擼起褲腳,敞開前胸,兩手平置,放松。”
女醫生利索地完成了檢查程序。在其收拾檢查器具時,我詢問:“醫生,請問沒有什么太大的問題吧?”女醫生依然惜字如金地回復:“之后看體檢報告。”
醫者的不屑一顧、只言片語,聞者心驚肉跳,句句鉆心。通常,在醫院看病檢查后,倘若醫生不告知結果的,往往十有八九是身體出了大問題,只能通過單位組織或親友間接轉告。
體檢后,我一直急著等組織的電話,天天處在焦慮與憂愁之中。檢查出醫生都不當面告知結果的問題,還不知曉有多嚴重,此又純屬隱私,自己羞于啟齒四處打聽。在煎熬中度過了漫長的十來天,拿到體檢報告后,我第一個查看的是心電圖項目,未曾料到竟全部合格。一顆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我很慶幸等待的時間不長,再久一點,心電圖檢查沒問題,憂慮不安卻能把人逼出心臟病來。
醫者,仁者也。品德與醫技是衡量醫者是否優秀的標準。德藝雙馨的醫生治病救人為先;無德無能的醫生現在雖然很少,卻能極大地影響醫者聲譽;有德無技者,可后來居上;無德有技者,久之德無技消。(圖/Behance)
璞石有話說
每年體檢要做到雄赳赳地去、氣昂昂地回,與平日堅持鍛煉有關。以前木訥無思地觀山,如今天天流連于山麓清新、秀麗之美景中,陶醉在山麓間蘊藏的傳統文化浩瀚、厚重之魅力內。數年如一日地登山遠望,蜿蜒山道從似曾相識到親切如故,再到當下的癡情難舍。健身鍛煉讓我這個曾經“懶做不好吃”的多病體,蛻變成“好吃不懶做”的健碩男。登高遠眺領略到山麓古今文化的韻味,以至捧卷閱讀,去除了慣有的功利陋習,收獲了掩卷沉思的甘甜與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