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燚
(昆明地鐵運營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51)
昆明地鐵當前已開通運營線路共4條,隨即,4號線及6號線二期投運后,運營里程將達139.7km,線網車站83座,設換乘站9座;根據線網規劃,昆明遠期將建成15條軌道交通線路,包擴9條普線、5條市域鐵路及1條有軌電車線路,運營里程將達到631.8km。隨著軌道交通網絡規模的不斷擴大,建立科學、有效的線網調度指揮模式,能夠提升昆明軌道交通綜合協調及應急處置能力,實現資源共享、信息互通、運營服務多樣化,同時滿足多個運營主體的運營管理需要。
昆明地鐵調度指揮系統由一個線網控制中心(簡稱COCC)、三個備用線路控中心(簡稱BOCC)及一個綜合應急協調指揮中心(簡稱TCC)組成。

圖1 網絡化運營行車指揮模式
COCC作為昆明市軌道交通網絡運營控制中心,主要包含昆明城市軌道交通已運營及后續規劃建設的若干條線路的OCC及相關配套設施。COCC采取集中調度、統一管理方式,整合集中各線路運營調度,共設置兩個調度大廳,其中1號調度大廳共劃分為6個區域,負責1至6號線的運營監控及調度指揮,各線均設置單獨的線路調度工作臺,班制為四班兩運轉方式,設主任調度、行車調度及電力環控調度崗位;目前3、4、6號線已進駐1號調度大廳,1、2號線首期工程仍駐守于備用控制中心,5號線尚處于建設階段,后續1、2、5號線控制中心將相繼入駐該調度大廳。COCC 2號調度大廳為遠期規劃預留,負責7、8、9、安寧線、嵩明線等軌道交通線路的調度指揮,目前尚未投用。
BOCC為各線路備用控制中心,當COCC發生突發事件不可用時,線路OCC可轉移至本線路BOCC開展調度指揮工作,其工作職責與OCC一致,主要包括:監控線路列車、設施設備運行情況;開展線路突發事件處理;組織軌行區施工;運營信息通報;線路運營數據統計。昆明地鐵設首期(管線范圍為1、2號線首期工程及支線)、3號線、6號線三所備用控制中心;以上線路運營初期均駐守于各自BOCC,2019年12月線網控制中心成立后,3號線及6號線控制中心相繼進駐COCC,首期控制中心計劃于2020年底遷入COCC。
TCC是昆明市軌道交通應急指揮協調中心,其主要工作職責為監管各線路運營安全服務質量,當軌道交通發生突發事件時,履行對軌道交通行業的應急指揮協調職責,啟動線網級應急預案并監督執行,同時對接上級政府部門、協調外部公交部門,協同配合,對突發事件進行有效處置。昆明地鐵TCC目前尚處于規劃籌備階段,投用時間尚未確定。
昆明地鐵線網控制中心雖已成立,且3、4、6號線控制中心已入駐COCC,但目前TCC尚未投用且線網控制中心未設立線網層級的調度指揮機構,各線路仍以“一線路一中心”模式進行運營調度管理;當發生突發事件影響多條線路乃至整個線網、需要各線路配合聯動時,無總體牽頭及協調機構,相關的應急信息通報、應急資源調配以及線路間的列車調整配合等均依附于各線路之間的相互溝通。此模式難以適應多線路、多運營商情況下的網絡運輸協調、突發事件處置等需要。
此外,當前調度指揮體系中未設置信息調度崗位,由各線路主任調度兼職發布運營信息。此模式雖節約了人力資源成本,但當線路發生突發事件時,主任調度既要對突發事件進行全局把控、做出處置決策,又要忙于運營信息發布和上報,此時極易出現信息漏報、遲報情況,更嚴重的是,主任調度可能因關注信息報送而導致運營指揮、決策滯后或出現失誤,致使事態進一步擴大,產生更大影響。
昆明軌道交通線網目前有兩家運營主體,分別為昆明地鐵運營有限公司和云南京建軌道交通(四號線)投資建設有限公司,兩家運營主體管理模式各不相同,且諸多管理界面存在交叉,如換乘站、聯絡線、線網控制中心、共用變電所等,各自管理制度無法與對方完全匹配,甚至在界面管理中存在盲區;此外,由于接口業務較多、部分業務流程繁復不順,以至于協調難度大,不利于各項工作的有序推進;后續如有其他運營主體的加入,該問題將更加突出。
一方面,隨著新線的投運、線網規模的不斷擴大,調度隊伍也隨之快速壯大,但由于新進調度員缺乏足夠的實戰經驗和技能沉淀,必然需要從既有線中抽調一部分骨干員工去幫助指導,使得無法形成一個結構穩定、有序的人才梯隊,原有的技術力量在數量上被“攤薄”或在質量上被“稀釋”。
另一方面,現有調度隊伍缺乏網絡化運營經驗、未參與過系統性網絡化運營調度方面的技能培訓,且現有運營組織及應急處置類規章沒有網絡化運營相關內容,調度員網絡化運營意識不夠強,整體思維模式尚處于線路層級的調度指揮階段。
隨著地鐵線網的形成及不斷擴大,調度人員需要實現對多條線路的運營監控及運營事件協調處置,中央調度設備簡單地按照線路、專業系統設置,無法獲取到更多所需要的信息。昆明地鐵各線路因建設時間和設備供應商不同,不同線路的中央調度設備制式或技術上存在較大差異,且未預留業務接口,換乘站所屬線路綜合監控對供電、消防、給排水、CCTV等設備未能實現信息互通,目前僅能單線監控。
智能化、信息化是現代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趨勢,是引領和提升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和運營管理水平的先驅條件;采用現代智能化信息平臺,能夠充分發揮線網信息共享、一體化調度指揮、應急協同處置等作用。昆明地鐵線網控制中心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個綜合性的智能化信息平臺,行車、客流、設備、施工等數據的統計及分析均采用表格記錄方式開展,此方式需人工匯總各條線路數據資料進行分析比對,不僅工作量大、容易因人為原因出錯,而且無法實時監測相關數據、為提升運營服務質量提供參考依據。
建立有效的網絡化調度指揮模式,首先必須明確行車指揮層級。根據國家交通部下發的《城市軌道交通行車組織管理辦法》,同時結合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網絡化運營經驗較豐富的軌道交通企業來看,行車指揮層級自上而下一般分為線網監控級、線路控制級和現場執行級三層構架(如圖1)。線網監控層的調度指揮機構在正常情況下“只監不控”,主要負責監控線網運行狀態、統籌線網運營生產,當發生突發事件、運營紊亂時負責線網列車運行調整、外部資源調配及運營信息的收集、整理與發布,負責對外的聯絡協調等工作;線路控制級指揮機構負責本線路的運營狀態監控、運行調整和應急指揮等;現場執行級負責具體執行行車計劃、開展現場應急處置。
昆明地鐵目前已進入網絡化運營中期階段,為滿足網絡化運營后多線路、多運營主體的特性需要,構建并成立線網層級的調度指揮機構是迫切且必要的,該機構的建立將直接影響到網絡化運營模式下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的實施效率,從而也決定了運營服務質量的高低。此外,為保證線網運營秩序的正常開展,合理設置各指揮層級調度崗位也至關重要,線網級指揮機構調度崗位設置應對應線路級指揮機構,分別設置線網行車調度、線網電力環控調度、線網信息調度及總調;線路級機構在現有基礎上增設線路信息調度(可多條線路設置一名),由此可提高運營信息流轉效率,減小主任調度在突發事件處置過程中決策及指揮失誤的風險。
針對多運營主體導致管理界面交叉、接口業務復雜等問題,昆明地鐵各運營主體之間需根據實際管理情況對涉及到界面交叉部位簽訂共管協議,協議中應包含共管區域的行車、客運、施工、設施設備操作等日常工作管理以及應急處置情況下的配合協作要求等,同時應明確雙方的管理權利和義務,以及共管或協作配合不到位的考核執行方式等,后期根據雙方實際共管情況及運營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優化協議內容或簽訂補充協議,由此形成長效的共管協作機制,共同保障線網運營生產服務質量。
鑒于目前調度員缺乏網絡化運營指揮經驗,且無該方面指導性的規章依據,暫可從兩方面入手提升調度員專業技能。一方面,可組織國內網絡化運營經驗較豐富的地鐵調度管理人員至昆開展專項培訓講座,進行經驗交流;另一方面,可組織昆明地鐵管理人員及部分調度員至國內網絡化運營較成熟的軌道交通企業“取經”,返回昆后“傳經”。此外,在線網級調度指揮機構尚未成立前,常態化向調度員灌輸網絡化調度意識,要求在發生突發事件時除對本線路應急處置指揮負責外,還需考慮事件對線網的整體影響,與其他線路調度做好溝通協調,配合處置。
實現高效、可行的網絡化運營調度指揮模式,除合理設置指揮機構及調度崗位外,還必須有一套用于網絡化調度指揮的綜合性服務平臺,該平臺應定位于軌道交通線網各線路信息的整合平臺,具備對各線路信息的采集、分析及顯示功能,集成數據管理、運營指揮、應急處置、統計分析、運營評估、信息服務等模塊,實現對線網行車、設備、客流、突發事件等信息的整合及實時監控,對運營指標的統計分析,對線網站任意點CCTV的調取,對線網、線路、車站應急預案的數字化管理、應急資源的協調等,為線網運營指揮提供輔助決策的依據。
針對現有線路中央系統設備應滿足各線路間的互聯互通,增加系統接口、實現所屬線路對換乘站的同步監控。以此同時,既有線、新建線均需要基于線網綜合運營調度業務分析,梳理出線網對線路各專業系統的運營數據需求,充分考慮不同線路系統間的差異,制定出滿足線網運營調度業務需要的統一接口標準,規范公用基礎信息的管理和維護,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
昆明地鐵網絡化運營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網絡化運營調度指揮模式也正處于探索和建立階段,這是一個值得持續研究、鉆探的課題。相信隨著線網級調度指揮機構的成立以及線網一體化平臺的建立,昆明地鐵終將能夠建立一套符合自身現狀的線網綜合運營調度指揮模式,為線網運營組織效率、突發事件應急響應、客運服務質量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