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平平DU Ping-ping;耿彩芳GENG Cai-fang;李雨珂LI Yu-ke;劉計萍LIU Ji-ping
(①中國礦業大學圖書館,徐州221116;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文化傳播系,上海200093)
人才評價一直都是機構人才管理的重要任務,在國家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需要具有領導力智庫型的創新人才,同時人才評價標準也在與時俱進。在多種人才類型中,需要分類設計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我國的“智庫型”人才,是發展和建設的智囊團,在研究型機構的決策支持、管理控制、安全防御、知識創新、資源建設等多方面起著領導能力、創新能力及思想實施的作用。目前智庫型人才評價的主要問題:一是重過去成果,輕未來發展,不能完全實施動態評價;二是重數量積累,輕質量表現,評價體系側重于任務管理,忽視效果評價;三是重科研過程,輕思想創新、輕技術研發、輕社會效果;四是沒有和國際成熟的考核方法和標準對接;五是人才評價沒有打通標準,即機構標準和社會標準沒有一體化評價體系,缺乏人才打通使用的機制。對于智庫型人才評價要從“咨政建言”、“學術成果”、“創新人才”入手(荊林波),根據現實需要,建立基于創新力、領導力的多維度計量評價體系。
在研究機構,有“專家治學”、“專家領航”的說法,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智庫是思想智慧等智力要素的集散地和富集區,其智庫型人才具有對領域的超前研究、對國家的戰略貢獻、對區域的應用發展和第三方研究共享等特點。由此,智庫型人才應當具備以下基本素養:其一,在知識結構上,是“專家”;其二,在智能結構上,應有較高的基于學校特色的學科專業素養;其三,在閱歷結構上,有理論、實踐、國際、國內的經歷;其四,在社會影響力上,具有研究力,創新力、影響力、發展力。能夠正確運用人才影響力理論指導智庫人才隊伍建設。
智庫是從事政策研究和決策咨詢的組織或決策者,這類智庫型人才既是研究機構的引領者(具有領導力),又是機構發展的實踐者(具有創新力),機構智庫型人才具有影響力、感召力、前瞻力、控制力、決斷力,這些能力與研究機構需要的領導力和創新力人才相互吻合,智庫型人才的創新能力和領導能力的培養和評價也是對智庫型人才核心要素的評價。
以往的智庫評價基本采用單一計量學的評價方法,已經無法滿足智庫的全方位評價,它對于智庫人才體系的創新要素,不能客觀和適合的評價與評判,目前需要擴展計量評價的方法,進行多方位多維度的評價,“多維度計量學”是在原有“五計學”(文獻計量學、科學計量學、信息計量學、網絡計量學)和知識計量學,計量評價方法的基礎上,擴展到涵蓋文獻、數據、信息、知識、創新為對象的計量評價,需要考慮人與思維的要素,思維與創新的要素,創新與應用的要素,多維度計量學的理念即涵蓋創新學、知識學、技術學、社會學諸多領域因素的反饋,同時把國內、國際對標評價的等方法貫穿到機構智庫型人才評價體系中,通過科學的方法實現評價的科學性,使機構智庫人才評價體系和指標多元、科學、合理、具有創新性。
“多維度計量學”在計量評價中,主要評價分析如下:智庫,它將各學科的專家學者聚集起來,運用他們的智慧和才能,為社會科技、經濟等領域的發展提供滿意方案或優化方案。它為決策者獻計獻策、判斷運籌,提出各種設計;提供咨詢、反饋信息;對實施方案追蹤調查研究,把運行結果反饋到自主領導或決策者那里,便于糾偏;進行診斷,根據現狀研究產生問題的原因,尋找解決問題的癥結;預測未來,從不同的角度運用各種方法,提出各種預測方案供決策者選用。由此我們把智庫分類成(智庫人和智庫體)。
智庫人才評價考慮的主要思考因素主要有:
2.2.1 智庫人才要素
①人才提供策略貢獻評價:著重評價其原創提出和解決重大科學問題能力、成果的科學價值、學術水平和影響等。②創新研究和技術開發人才評價:評價技術創新與集成能力、取得的自主知識產權和重大技術突破、成果轉化及對產業發展的實際貢獻等。③技術創新、專利發明、成果轉化、技術推廣、標準制定評價:將科研成果取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作為評價的重要條件,突出創新創業實踐能力評價。
2.2.2 能力維度的要素
依據SWOT 態勢分析法,分析人才評價的定位、功能、機制,確定計量分析法對人才體系評價的可行性。
2.2.3 智庫體要素
實施五計學+創新計量學的具體研究方法,確定評價的有效性,歸納出其功能及效用、合理性與實用評價對象,分析創新計量學的評價范疇、評價思路、指標體系、評價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增加智庫評價要素及方法的融合。評價指標與管理模型研究。
評價的設計與實現,要依據智庫型人才在機構一流學科建設中所展示的創新力、領導力等。我國的新型智庫主要6 大類的分類,機構智庫型人才需要具備學術思想、戰略設計、策略分析、政策制定、應用實施、專業領航的學科人才,評價指標設計要考慮學術性、技術性、方案性、政策性、實際可應用、獨特性等幾個方面。評價對象的設計要主要考慮兩個方面的因素,優秀的智庫型人才,要有其發揮作用的基地,所以評價大類主體分為智庫謀略人和智庫結構的評價,可稱為“智庫人”和“智庫體”。在智庫人才評估、科研創新通過計量學的方法和系統的穿插引導
對智庫型人才的評價,分析智庫人在機構決策支持創新成果進程中的創新發現、組織、活動、成果、政策、環境、發展、效果、貢獻等分布、傳遞、相互引證及其功能和開發利用等做出貢獻,涵蓋這些要素要從三個角度入手:智庫機構評價(智庫體),智庫人才評價(智庫人或智囊團),智庫成果評價(智庫的產出)。從以上三個角度設定智庫的評價指標能全面的反應智庫的組織、運作、效果,從而定量描述智庫型人才并進行統計分析和研究。
以計量學理論和機構智庫的發展規律為依據的計量分析模型,立足對智庫型人才的創新力、領導力等要素基礎上對其關鍵要素進行科學的分析與標準規劃,引入嚴格的數據評價控制,將研究方法和數據控制作為評價的基礎,將研究結論作為評估的關鍵內容,通過智庫人才和智庫成果體系控制的集群效應及不同智庫的差別化評價來定性建立評價體系。(圖1)

圖1 計量模型框架設計
利用測評數據分散布局和資源集群利用原理,建設其學科和人才測評數據關聯關系的學科知識聚類模型,將學者、成果、發展歷程、機構、學科、使用層等指標因素集成為一個知識鏈模式數據集,使其具有感觀性和交互性評價體系的實施范例,從而達到高質量分析和質量控制的計量評價。
本文研究智庫型人才創新力、領導力等要素評價問題,提出了多維度計量評價的理念和模型,此方法可以在傳統的評價方法基礎上,對創新力要素、領導力要素等進行評價,但也有一些不足,例如,首先,本研究是基于計量的評價,對其他評價方法并未做對比研究;其次,計量評價使基于定量數據基礎上的評價,如果數據的可靠性不強,會直接影響評價結果,需要有動態因素進行校正;再次,智庫型人才是個多元的因素塑造出來的,本研究只提取主要要素指標,對結論有一定的偏差影響。因此,這些都是將來的需要進一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