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向杰
由于溫室效應導致的全球變暖,對生態系統的平衡發展造成了一定影響,在此背景下,碳金融的市場發展空間比較大,其主要指的是服務于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金融活動,如項目融資和產品交易等活動。我國碳金融交易市場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商業銀行在發展期間比需要加強對碳金融業務的重視,根據市場環境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與完善,創新碳金融業務為低碳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碳金融業務屬于一個全新的業務,雖然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但是在發展期間還是具有一定的風險性,所以許多金融機構在發展這項業務時的投入比較少,采用保守的運營方式來為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要想推動低碳經濟下碳金融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有關部門則需要制定完善的法律條例,為金融機構業務活動的開展提供政策支撐,去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發展碳金融業務。還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管理機制,明確企業與商業銀行之間的關系,實現責任的有效落實,這對能源結構和體制改革有著積極影響,同時也可以商業銀行碳金融業務的發展提供新的方向,改善傳統經營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商業銀行要想而推動碳金融業務的健康發展,首先要營造一個良好的企業環境,對銀行內部治理結構進行改進和完善,根據國家相關的制度和政策建立符合公司自身發展的管理制度,確保能夠嚴格按照政策制度來開展碳金融業務。商業銀行需要明確各部門員工的具體責任和工作內容,形成針對性的問責程序,使工作人員能夠嚴格按照各項制度和政策進行操作,保證整個流程的規劃合法。對于融資方法銀行可以推出不同的融資機制和貸款服務,同時對整個流程進行全面審核監管,保證公司治理結構的完整性根據實際需要推出不同的管理機制。
我國銀行中間業務起步晚,發展緩慢,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仍以傳統結算、代理收付等業務品種為主,咨詢類、承諾類等新興的、高附加值的中間業務開展較少,而金融衍生工具業務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加快我國商業銀行碳金融中間業務創新將促進我國碳金融發展。首先,應優先發展與碳排放權交易掛鉤的理財產品業務。利用近年來我國銀行理財業務無論是市場規模,繼續深度發展與碳排放權交易掛鉤的理財產品業務。其次,發展碳交易代理、融資擔保、咨詢等中介服務業務。為了使商業銀行積極地參與低碳項目融資過程,可以施行“比例擔保”,即在項目初期,銀行為項目提供一個較高比例的擔保,隨著項目的深入逐漸減少擔保的比例。
從目前商業銀行碳金融業務的發展情況來看,存在產品單一服務落后的情況,一般只推出綠色信貸服務沒有對產品內容進行進一步拓展,不利于的碳金融業務的健康發展。這是商業銀行在發展期間需要加強重視的內容,將產品創新放在首要位置,制定戰略性發展目標以此推碳金融業務的進一步發展。在這一過程中商業銀行需要對以往的信貸結構進行改進和創新,同時要對銀行投入的項目類型進行控制,減少高污染、高耗能方面業務的投入,響應國家節能減排的號召加大對環保業產業的投入。另外,商業銀行在發展期間還要注重技術方面的完善與創新,低碳經濟發展環境的特點,將其與金融產品相結合,形成長效穩定的創新機制為碳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發展奠定基礎。
發展低碳金融是目前金融領域的大潮流,美歐等國家的低碳金融體系已較為完善。我國應當在積極參與國際低碳市場建設的同時,尋求多種合作模式,加強低碳交易、低碳基金和低碳金融衍生品等方面的國際研究與合作。充分利用后發優勢,借鑒發達國家及其金融機構建立低碳金融市場和低碳金融服務領域的經驗,結合國際先進的低碳交易機制,探索出合乎我國國情的低碳金融體系。
碳金融與商業銀行以往的業務相比對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和素質水平有著更高要求。由于我國碳金融產交易市場處于起步階段,所以商業銀行的運營模式、產品內容、操作方法和服務開發等都存在一定不足,特別在人力資源方面缺少碳金融業務能力強的專業人才,人才作為各項工作開展中不可缺少的戰略資源,商業銀行想要推動碳金融業務的創新發展,則必須要重視人才培養,開展針對性的培訓工作,讓工作人員學習有關低碳金融方面的知識,也可以引進一些優秀人才并加強國際間的溝通交流,為碳金融業務更好的開展提供基礎支撐。在加強人才建設的同時也需要引進先進技術,提高商業銀行的綜合實力使其能夠進一步發展碳金融。
隨著各國在碳交易市場的參與度不斷提高,將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搭乘碳交易快車提升本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加速走向世界主導的國際貨幣的行列。中國的金融機構特別是中國的商業銀行必須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借助我國當前的碳交易量和碳交易額巨大的優勢,將人民幣與碳排放權綁定,努力推進碳交易人民幣計價的國際化進程,最終使人民幣成為碳交易計價的主要結算貨幣,這是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爭取定價權的關鍵一步。
結語:從上文內容可以了解到,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關于碳金融業務的相關理論和實踐還有一定的差距,整體的發展空間比較大,缺乏對這方面內容的深入研究。商業銀行在發展碳金融業務時,首先要對其有一個正確的理解和認識,發揮自身優勢,克服缺陷,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在開展“碳金融”業務中重視中問業務領域的創新和碳金融風險的識別、度量、防范與控制,同時應該借鑒國外先行者經驗,針對自身的不足,努力克服不利因素,促進我國商業銀行碳金融業務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