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 睿
每個時代都有代表自己時代的現代題材戲劇,如元代《竇娥冤》、明代《清忠譜》、清代《桃花扇》。話劇進入中國之后,學習借鑒西方現實主義風格,不斷進行民族化探索,并在中國生根、發芽、成長。像話劇開拓者曹禺、田漢、熊佛西、洪深,他們的作品多是以時事為素材進行現實題材創作。可以說,有百余年歷史的中國話劇生來具有現實題材創作的基因。進入新時期之后,高行健、趙耀民、劉樹綱、何冀平等劇作家將現實題材話劇創作提升到一個新高度。新世紀至今,現實題材戲劇日益成為焦點,尤其是近年來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黨百年”“二十大召開”等時間節點,無論從國家投資、政府扶持、輿論導向還是宣傳政策,都在引導全國戲劇院團的創作方向。從數量上來說,現實題材戲劇創作達到了高峰,其中不乏佳作,如喻榮軍的《老大》,孟冰的《平凡的世界》,黑紀文的《干字碑》等。但從質量上來說,一些作品還存在功利性強的問題,只是在空洞地說教,簡單地歌功頌德,迎合宣傳政策,被動地完成任務,在營造表象繁華的同時,卻留下了思想內涵膚淺的遺憾,成了“偽現實題材戲劇”??梢哉f,當前的現實題材戲劇創作依然在路上,仍需繼續努力。當然,我們也發現有很多現實題材戲劇有著自身的人文關懷、獨立的藝術個性、以小見大的觀察視角,忠誠地記錄現實生活的喜怒哀樂。原創話劇《豆汁兒》便是其一[1]。
現實題材戲劇創作,顧名思義是創作者在所生活的時代中敏銳地發現素材,從個體生命中體驗到時代脈搏、社會發展,真誠地面對人們悲傷或幸福的境遇,并經過藝術化加工,客觀地描繪出社會百態,不美化、不欺騙、不隱瞞?!抖怪瓋骸分v述了一家即將被拆的豆汁兒店里的老少兩代人因思想、觀念、性格、遭遇不同而產生的矛盾,以及如何化解的過程。它將視角投向現代北京城中的蕓蕓眾生,讓讀者與觀眾感同身受,產生真實的代入感。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由于生存空間的不同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已形成迥然相異的地域文化,也形成不同的心理積淀。哲學家李澤厚認為:“所謂‘積淀’,正是指人類經過漫長的歷史進程,才產生了人性——即人類獨有的文化心理結構,亦即從哲學講的‘心理本體’,即人類(歷史總體)的積淀為個體的,理性的積淀為感性的,社會的積淀為自然的。”[2]因此,每一個地域的現實題材戲劇應具備每一個地域的文化底蘊。如老舍的三幕話劇《茶館》,劇中七十多個人物,演繹從戊戌變法到解放前夕的北京滄桑歷史。小茶館展開大北京圖卷,各個階層的人物身份明確,京腔京韻的對白老辣筋道,《茶館》的地域文化扎根在千年古都的老城墻下,洋溢出正宗的“京味”。
老舍的一系列小說和戲劇開拓了“京味文學”和“京味戲劇”的寫作風格。《豆汁兒》可列入“京味戲劇”的范疇。學者王遠如此評論“京味戲劇”:“這類戲劇以體現民俗風貌和文化底蘊為著眼點,重在通過舞臺的再現映像帶有北京傳統地域色彩的獨特文化景觀,而所展現的這些文化載體多以市民文化為主?!盵3]編劇鐘海清曾在北京讀書多年,在喧囂的市井生活中將目光投向一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豆汁兒,深入北京人世態炎涼的心境中,筆觸寫到了豆汁兒特殊味道之后的人生百味。應該說,《豆汁兒》蘊含著編劇對傳統京味化寫作的實驗性探索,以北京人千百年的審美積淀為根,以具有濃郁北京色彩的對話為載體,表達出酸酸甜甜的豆汁兒之后悲喜交融的人生況味。它既充滿人間煙火,又能夠承接傳統的“京味戲劇”,使之進入當代審美視域——豆汁兒酸中帶甜、甜中帶澀的味道后潛藏著戲劇思想、人生哲思的復雜之味。
可見,現實題材戲劇創作正是需要如此細微但幽深的切入點,由一個點拓展到社會、人生的廣闊層面。
無疑,話劇在中國孕育的階段,受現實主義戲劇思潮影響很深,加之當時國情需要,話劇一度成為啟蒙手段、救亡手段,以至于如今人們有時將“現實主義戲劇”與“現實題材戲劇”混淆。實際上,現實題材戲劇有多種多樣的創作方式,可以用現實主義,也可以用表現主義、象征主義、敘事體甚至荒誕派來創作?,F實題材戲劇創作有待于突破現實主義的樊籬,走出“三一律”的限制,尋找新的創作空間。
《豆汁兒》采取了意識流式的復調敘事結構,大量的人物獨白是該劇的特點,每個人物用獨白帶領觀眾間離出劇情之外,直接走入人物內心。全劇以小編劇的獨白開始,又以小編劇的獨白結束,采取蒙太奇式的剪輯拼貼方式結構起所有事件。角色獨白實則是一種心靈獨白,用多重角色的情感發展推動劇情的發展,使觀眾身臨其境地進入劇情之中,跟隨著獨白者們游走,如置身于一個迷宮,不知道整體結構,也很難猜測最終的結局,直到最后一刻才豁然開朗。這種創作方式至今在國內仍是一塊尚待開墾的處女地,鐘海清在這一方面已有過多年的思考與實踐[4]。
作為一種戲劇文體和表演方式,獨白劇早已在西方萌芽并獨立出來,尤金·奧尼爾的《瓊斯皇》大部分是獨白,當代諸多劇作家們已經有意識地進行獨白劇創作,如薩拉·凱恩的《精神崩潰4.48》、伊娃·恩斯特的《陰道獨白》,最著名的莫過于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彼得·漢德克的《罵觀眾》和《卡斯帕》。隨著獨白劇創作的遞增,表演方式也豐富多樣。獨白劇的特點在于一個角色或眾多角色當眾孤獨表演,建立有別于對白表演的特殊劇場心理傳播與反饋渠道,觀眾在觀看過程中獲得廣闊的心理時空的交流感應。
鐘海清倡導獨白劇審美的夢想過于完美,《豆汁兒》的獨白創作并未走得太遠,他有意收斂自己的先鋒風格,將獨白劇與現實主義、表現主義相結合。就演出效果來看,這種混搭式的結合算是一次投石問路。心靈獨白并不是就事論事或純粹抒情,而是與具體戲劇情境相結合,嚴絲合縫地編織在人物關系之中。同時,獨白與對白之間、不同角色交替于獨白之間也應當搭配得更合理。如果《豆汁兒》能做到這些將會是更加有益的探索。
現實題材戲劇比其他題材戲劇更注重對人的存在、人的命運的關照,通過表層次的平常生活,深入開掘到關于人類生存本質的人生況味。何謂人生況味?余秋雨《藝術創造論》論道:“不再是分頭表現某個人命運悲慘、某件事結局凄苦,不再是遠遠地欣賞英雄豪氣或兒女柔情,不再是謹慎地劃分人性的光明面和黑暗面。在現代藝術家看來,每一個人在自己的人生履歷中都會與這些不同的滋味相遇,它們全都來自人生?!盵5]換言之,人生的千滋百味無法用二元對立的模式來衡量,當眾多滋味交融在一起,欲說還休,呈現出別致的人生況味。
對生的渴望、死的畏懼,是普遍存在的人性。如何面對看似漫長實則轉瞬即逝的生命,是人類永恒思索的命題?,F實題材戲劇創作的“現實”,不是孤立的絕緣體,而是連接于人類普遍意義的根脈?!抖怪瓋骸吠ㄟ^簡單的故事反映出作者對人生況味的哲思,其筆觸開掘到人類如何面對生與死的普世性層面,如劇中豆汁兒店未來的不知所歸隱喻著老李得癌癥之后不知何去何從。
老陳代表老一輩的北漂,小編劇代表新一代的北漂。從偏遠鄉村走向大城市的闖蕩者,有名垂青史的成功者,但更多是闖蕩大半生而默默無聞的平凡者,甚至是一無所有的失敗者。他們將苦澀忍耐、吞咽而不讓人所知,悄然消失在宏大歷史的敘事語系中。可以想象,《豆汁兒》中的老陳年輕時來到北京,必定像小編劇一樣堅守人生夢想,但是殘酷的命運使他老無所依,只得寄人籬下,所幸有老李一家對他接納包容,使他的后半生與“家人”相伴。對于老陳而言,這的確是五味雜陳的人生,而對于小編劇而言,未來還有許多艱辛的磨難,老陳或許就是他的未來,但小編劇依然樂觀地在北京建立家庭、追求夢想。
《豆汁兒》描摹出了人生悲喜交融,但是,以喜劇表達比用悲劇表達更艱難。德國美學家讓·波爾認為:“有人說過,年輕人容易寫一部悲劇,而不容易寫好一部喜劇,這句話是真的;而另一種說法,即一切年輕民族正是從喜劇開始,并不因此同前一種說法矛盾,因為喜劇開始只是形體上的模擬,后來是精神上的模擬,直到最后才是詩的模擬。”[6]波爾精辟地總結出了喜劇模擬的三階段。鐘海清雖然技法不老練,生命閱歷不多,但他試圖以《豆汁兒》的喜劇色彩反映深層次的人生境界,處處幽默又有淚點,給觀眾以多重思索和解讀,實屬不易,超越了表面層次的輕松型喜劇。戲劇家熊佛西認為:“諷刺家往往諷刺他人而不諷刺自己。幽默家則不然;他們幽默別人即是幽默自己。他們自己就是他們的對象,所以富于同情與公正,又是幽默的特色?!盵7]此劇在臺詞風格上,力求人物語言妙趣橫生,手足之愛、親情之愛、男女之愛藏在嬉笑怒罵中。
總之,思想保守的老李、患有老年癡呆前兆的老陳、影視行業中奮斗打拼的小編劇、深受情感傷害的大齡剩女李虹、心比天高卻不切實際的李默,這五個人物都是人世間普通的生命,卻都為自己所執著的意念而苦苦掙扎,彼此傷害的同時又彼此安慰。劇中沒有太尖銳的戲劇沖突,即便是老李得腦瘤的噩耗,也是淡然處之。戲劇家顧仲彝如此分析戲劇沖突:“戲劇沖突的嚴重性有各種程度上的差別,有極其嚴重的,也有極其輕松的。其嚴重性的程度取決于三個條件:一、戲劇沖突本身是否嚴重;二、劇作者對這沖突的態度;三、主要人物對這沖突的態度。”[8]《豆汁兒》所有沖突都是輕松的,以樂觀的筆調闡釋戲劇沖突,使舞臺上呈現出沖突的嚴重性大大降低,傳達出北京人骨子里的樂天精神,以及善于忍耐、善于包容的性情。
當今的現實題材戲劇創作中,一大批寫作歷史名人、老建筑、老字號、老手藝的舞臺劇興起,似乎成為某種“時尚”,只是許多作品陷于一個套路中:年輕人不懂傳統瑰寶的價值,沖動地拋棄傳統尋求創新,在老一輩人的諄諄教導之下,年輕人懂得了傳統瑰寶的地位,痛改前非,兩代人的沖突達成合解,傳統瑰寶終于得以傳承。我國豐厚的文化歷史值得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家進行無限闡釋,但是一旦陷入套路化的創作,便模式化地肢解了歷史,反而令觀眾感到不可信?!抖怪瓋骸窂恼鎸嵉娜诵猿霭l,力求寫出人物心靈細微之處,既沒有以仰視的視角夸張地稱贊老一輩的代表老李和老陳,也沒有用俯視的視角臉譜化地批判年輕一輩的代表李虹和李默。每個人物都是不完美的,但是他們竭盡全力用不完美的人生維系各自的夢想,這才是現實題材戲劇的真實之處。如果在看似淡然的情節之下增加戲劇張力和矛盾沖突,令獨白特色貫穿始終,將剪輯拼貼式的戲劇結構用得更加豐富,《豆汁兒》或許將有更高的價值,也有可能成為現實題材戲劇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