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偉,陸瑩潔
(江蘇省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江蘇南京210008)
科技創業是指通過創建科技型企業或者重新創建科技型企業,從而使新的創意或者創新成果商業化,進而實現其潛在價值的動態過程[1-2]??萍紕摌I服務包括政策、資金、場地、技術和管理培訓等方面的扶持服務,提供此類服務的主體主要包括政府、公益屬性的企事業單位、市場化中介服務機構等。近年來,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我國掀起“雙創”活動,在此期間,各類科技創業服務信息系統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通過提供形式多樣的創業服務,為科技創業者帶來了更多便利。但由于信息系統繁多、缺乏整體規劃、沒有統一標準等原因,同樣造成了數據定義不一致、低水平重復開發現象嚴重以及數據質量較難控制的局面。本文結合江蘇科技創業服務信息化工作發展現狀,討論如何實現各類信息系統整合,以實現創業資源的高質量應用。
江蘇省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成立于1996年10月,1999年12月被國家科技部批準為國家級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先后與江蘇省技術市場、江蘇省技術產權交易所有機整合為融科技企業孵化服務、技術成果交易服務、科技金融對接服務、火炬計劃綜合服務、科技創業咨詢服務于一體的非營利性、公益型、社會化省級科技創業綜合服務機構[3]。
為深入貫徹省委省政府高質量發展要求,全面完成“十三五”目標任務,著力促進業務建設提速提質,推動下一階段工作取得良好開局,中心制定《江蘇省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科技創業服務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根據行動計劃,中心按照江蘇省委省政府和省科技廳黨組決策部署,立足新的歷史方位和時代坐標,緊緊抓住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堅持“一目標兩重點七大專項行動”的工作方針,即:以建設科技創業服務區域標桿為目標,以高質量完成科技廳交辦工作、高水平擔負科技創業示范引領職責為重點,以深入實施“雙創載體建設助推行動”等七大專項行動為基本路徑,瞄準全省科技創業服務短板,聚焦科技園區、科技企業的服務需求,依托線上線下兩類服務平臺渠道,充分運用數據信息、網絡資源、實地跟蹤、貼近服務等手段,加強與各類科研院所、科技服務機構、園區基地平臺的融合對接,大力提升科技創業服務能力和水平,著力構建上下聯動、左右互動、要素集聚、資源共享的科技創業服務生態體系。
圍繞創業企業發展主線,強化頂層設計,對現有信息系統進行整合,集成政策、項目、資金、人才等各類資源庫,依托云計算、移動互聯和大數據等先進信息技術手段,本著“整合、集成、共享、提升”的建設原則[4],構建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綜合服務平臺,促使創新資源配置更優、聯合創新能力更強、服務地方水平更高,為創業企業提升創新能力提供全方位、全流程、定制化、一站式創新創業服務,樹立創業中心“創業江蘇”服務品牌。
充分利用當前先進成熟的信息技術,在全面梳理中心業務的基礎上,以統籌發展和需求引導為原則,利用跨平臺開發技術,實現移動端和PC 端等多平臺統一門戶。服務資源層面,以統一資源管理為目標,通過對中心既有信息資源進行搜集整理和入庫,實現分類建檔和管理。服務響應層面,利用智能算法、AI分析方法、精準信息推送、定制化數據模型等先進技術,實現客戶需求精準定位、服務信息主動推送。服務業務層面,通過工作流技術、規則引擎技術,逐步實現服務業務的定制化,構建完善的服務業務驅動與管控機制,推進實現業務規范化、標準化。
系統的數據量在TB 級以上,每年新增數據量為2~4 TB。在應用系統的數據庫邏輯設計上,應考慮業務對象對應數據庫表的數據規模,對某些應用場景的數據存儲要考慮分庫分表。系統需支持大規模數據查詢統計需求,需建立讀寫分離的數據庫及數據資源體系,避免因大規模數據統計查詢造成整體系統性能下降。
3.2.1 實用性和易用性
要求本系統適合實際工作環境和工作狀況,給現有工作帶來切實的幫助。同時,通過搭建良好的人機界面,以及盡量貼近常用軟件的操作方式使本系統易學、易用、易維護。
3.2.2 可維護性
實現該平臺的運維及監控告警功能和工具,支持業主自行維護能力。要求各業務功能和支撐服務有很強的可靠性、可伸縮性、可維護性,滿足靈活方便的功能迭代演進、持續集成、持續發布。
3.2.3 可擴展性
在系統的設計過程中充分遵循國際/國內的行業標準,采用開放性的結構并預留好接口,確保系統的高度可擴展性。
3.2.4 先進性
系統須支持云計算模式,支持面向共有云、私有云的部署和云計算技術,支持IPv6 技術。運用先進的軟件技術架構、網絡技術和開發工具,結合中心管理體制,打造省級應用范圍內具有領先地位的科技創業服務平臺。
3.3.1 認證服務
提供一種支持多租戶定義的注冊中心機制,集中控制所有服務的注冊和尋址,可以方便地擴展各類安全控制策略。同時,系統間的切換需要實現無縫化操作和單點登錄。
3.3.2 授權服務
系統管理員需要根據不同用戶分類進行訪問授權配置,用戶在線上管理系統獲得用戶、口令、APPKEY、證書、AGENT 包,才能在生產環境中訪問注冊中心、注冊服務、尋址服務。
3.3.3 安全監控
建立一套覆蓋系統、用戶、資源、接口,能夠從時間維度、全局維度、核心維度跟蹤監測服務請求量、響應率、響應時間、錯誤率等指標的監控機制。
3.3.4 安全日志
建立統一的日志系統,記錄系統各種動態,保障整個平臺系統的高可靠服務。平臺安全日志系統需要支持動態擴容縮容、支持大規模日志的處理和存儲。
3.3.5 數據加密
構建一種對傳輸密鑰進行安全性驗證的加密算法,以保障數據通信的正確性,服務認證和授權的安全性,以及較高的通信效率。
3.3.6 數據脫敏
制定相關的保密機制,實現不同等級范圍的業務和數據訪問。構建業務信息有限展現機制,對相關敏感信息進行脫敏處理。
數據集成須提供集成工具,工具須具有通用性,支持配置驅動各類數據導入集成,配置包括數據源類型、數據字段映射結構及提取方式、數據清洗規則等。
平臺采用“三合一”的架構,即將中心門戶、辦公自動化系統、業務平臺三部分內容合而為一,旨在通過對現有信息資源的整合,建設一個對內能滿足中心使用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分享優質資源;對外能服務省內外創業者,提升中心影響力,開拓線上業務的一體化創新創業服務平臺。
通過建立系統標準規范,將系統分為基礎設施層、數據服務層、平臺服務層、業務應用服務層和用戶訪問層等5 個邏輯層級,實現物理統一、數據與系統分離、內外分離等建設目的,提高系統可拓展性和易維護性;通過認證服務、授權服務、安全監控、安全日志、數據加密存儲、關鍵數據脫敏等信息技術,提高系統安全性;通過運維體系的建立,提高系統運維效率,降低系統運維成本。
4.3.1 多平臺一體化的服務門戶系統
以信息發布、資源共享、服務接入、協作入口四大核心功能的實現為目標,統籌考慮不同主體的應用需求特點,按照所承載業務內容及服務對象的不同,開發建設手機APP、智能信息查詢終端和PC 網頁端三大跨平臺服務門戶及應用系統。
4.3.2 內部OA系統
OA系統是一個多功能綜合化內部業務處理平臺,覆蓋了檔案管理、文件收發傳閱、請假管理、薪酬管理、考勤管理、合同評審等業務。系統將分為Web端和移動端兩種方式,二者數據實時同步,以提升工作效率。
4.3.3 統一的多平臺信息資源管理與發布管理系統
構建各種主題信息庫、專題信息庫,為各平臺準備好信息發布所必需的各種信息資源,以一個信息發布管理系統服務多個跨平臺門戶、多個專題子站的模式,統一多平臺、多子站信息發布管理,實現一站信息資源管理多站內容展現的目標要求。
4.3.4 中心創業服務知識成果管理系統
系統主要實現優質工作成果、知識成果、服務案例的集中統一管理,建立知識成果發布評價考核機制,促進業務知識、工作成果、成功經驗、優秀案例的交流與再利用,促進各種知識成果有序傳遞和良性傳導。
4.3.5 多維度創業服務主體關系管理系統
開發建立覆蓋創業服務需求者、地方科技主管部門、園區、孵化器、社會化服務機構的創業服務主體關系管理系統,以創業服務主體的數據管理為核心,記錄創業服務各類主體在平臺發生的各種交互行為和活動狀態。
4.3.6 自主化服務需求適配及服務信息推送管理系統
利用大數據、AI 識別、爬蟲、BI 等技術開發建設創業服務需求智能匹配管理系統和創業服務信息推送管理系統,通過預建各種數據分析模型,精準化定位用戶需求,幫助用戶快速找到最有價值的服務產品、服務資源或服務內容。
4.3.7 創業服務資源庫管理系統
開發建設內外有別的創業資源庫管理系統,將中心既有各種資金、技術、人才、政策等資源通過歸類管理,整合成專家庫、項目庫、資金庫、人才庫、政策庫、咨詢信息庫等資源數據庫,構建資源庫的動態管理機制。
4.3.8 創業服務超市管理系統
以創業服務商品化消費模型的構建為基礎,建設線上科技創業服務超市,實現服務產品商品化上下架管理、訂購管理、派單管理、服務評價、服務投訴等功能。實現一個打包服務、多種資源匯集供應的模式。
4.3.9 創業服務業務管理系統
以逐步實現創業服務業務規范化、標準化為目標,開發建設基于工作流程和規則引擎技術的創業服務業務管理系統,建立和實現各種服務業務自主化設計與業務自定義,實現業務生成的自主化和自動化。
本文通過分析科技創業服務信息系統現狀,提出進行信息系統整合的思路及實現方法。通過強化頂層設計,整合現有資源,優化數據采集方式,構建數據共享平臺,可實現資源共享和業務協調,避免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等問題[5],推動科技創業服務業務向縱深化、精準化、合作化、數字化發展,在提高數據資源使用效率的同時,持續實現科技創業服務廣度和服務深度的雙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