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忠,華 亮
(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南京210015)
軌道交通產業是我國重要的戰略性支柱產業,打造軌道交通強國是我國軌道交通產業既定的目標。國鐵方面,從我國第一條高速客運專線開通運營,目前我國高速鐵路運營里突破3 萬km,每日有千余列高速動車組上線運行,每日約有600 萬乘客乘坐火車輾轉于全國各地。全國路網經歷7次大面積提速,我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高鐵大國。在城市軌道交通方面,目前已有58 個城市獲得城市軌道建設的批復,規劃線路總規模為7 305.3 km,總投資額度達到37 018.4 億元。我國的軌道交通產業發展和崛起迅速,不僅成為我國重要的經濟增長點,也成為我國走出國門、參與全球競爭的身份名片。軌道交通產業升級一般包括4 項內容,即產品服務升級、生產工藝流程升級、產業鏈結構升級和價值鏈功能升級。就整體而言,國內軌道交通產業升級的重點還是在產品服務領域和工藝流程領域[1]。作為國內最具經濟活力的長江三角洲地區,軌道交通產業極具優勢。隨著國家長江三角洲地區一體化戰略的實施,軌道交通產業升級不僅是本地區域經濟和支柱產業發展的內在要求,更是長三角化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條件。
長三角地區是軌道交通產業研發和制造重要基地,經過多年發展,形成多個千億級產業規模和完整產業鏈,產品門類齊全,特別是在車輛總裝、信號系統、屏蔽門等方面研發實力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專利申請量均居全國首位。其中,無錫與常州已成為我國規模最大、水平最高、技術最先進的內燃機車生產基地[2],全市集聚170余家軌道交通企業,去年實現產值254億元。按照質量提升行動實施方案,軌道交通裝備將重點突破節能環保、安全保障、智能化網絡技術,大力發展高速動車組、地鐵整車、高速重載貨運列車,提升整車制造、傳動系統、門系統、控制系統、售檢票系統、檢測系統、通信系統等研制水平,發展軌道交通大型施工和養護裝備。
位于南京的中車鋪鎮車輛廠是長三角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和復興號CRJ200“綠巨人”生產裝備基地,在行業內其影響力巨大[3]。南京南瑞集團和鎮江的大全集團是國內軌道交通電氣自動化領域的龍頭企業,其生產的軌道交通電氣成套裝置和微機測控保護系統,廣泛用于國內的地鐵和高速鐵路的牽引供電系統。位于江蘇的華鵬變壓器制造有限公司,制造的大容量高可靠性牽引變壓器被廣泛用于城市軌道交通供電系統的主變電所。塞拉門是乘客進出高鐵動車的電動門,對工藝精度要求極高,“和諧號”動車塞拉門技術是從國外引進的。南京康尼公司和常州今創集團通過努力,終于將中國標準塞拉門成功運用到“復興號”動車組。中車戚墅堰機車車輛工藝研究所完成以高鐵列車齒輪傳動系統為代表的軌道交通核心部件全面自主研制,已成為行業內最有影響力的齒輪傳動、摩擦磨損、結構疲勞等學科的檢測與認證中心。
軌道交通產業是國家重要的戰略級支柱產業之一,其政策導向強,在《交通強國戰略》推動和影響下,產業活力持續增強,資本注入規模不斷增大,國家宏觀政策調整對軌道交通產業的紅利釋放明顯。長三角覆蓋三省一市,無論是鐵路干線軌道交通行業還是城市軌道交通行業,其內容豐富,體量巨大。長江三角洲地區是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長三角地區覆蓋面積35.8 萬km2,包含27 個城市中心。根據國家《長江三角洲地區交通運輸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要在軌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上互聯互通。到2025年要建成軌道上的長三角基本建成,鐵路網密度達到507 km/(萬km2)。區域干線高速鐵路、市域城際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充分融合。綱要的推進與實施,將極大地促進長三角軌道交通產業的發展和升級。
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指數和社會發展指數都較高,軌道交通產業對大都市圈和經濟圈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長三角軌道交通行業產業鏈完整,供給側不斷調整優化,形成了分工合作明確、多強聯合、銜接緊密的企業集群。產業鏈向市場需求側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質量進一步提升。同時產品和服務的自主創新比重也在增加,產品和服務的知識產權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市場準入和監管制度較為健全,引導市場主體有序公平競爭的約束剛度增強。社會資本注入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市場主體自主創新活力不斷增強,市場主體盈利能力保持較高水平。
長三角地區軌道交通產業升級速度加快,在綠色智能化制造,網絡化、數字化、信息化行業生態裹挾下,無論是資本注入的規模和速度,還是新增市場主體數量年均速度,都遠高于全國平均值。2015—2019年,長三角地區的軌道交通資本注入規模以年32%的速度遞增。在資本的投資結構中,投資中用于技術升級和高科技更新的比例以11%的速度增加,投資用于人才培訓的比例增速最快,達到47%。新增行業在職人員中全日制大學本科以上的比例也在以8%的速度增加。新增軌道交通類高科技企業數量也在相應增加。整個軌道交通行業申請專利數量也以13%的速度遞增,企業和行業知識產權創新和保護的機構設置數量也在增加,可以預計軌道交通行業升級速度將會越來越快,在2025年達到頂峰。
在國內3個區域經濟都市圈(京津冀環渤海灣區域經濟圈、珠江三角洲區域經濟圈和長江三角區域經濟圈)中,長三角地區的軌道交通產業的規模最大,且優勢最為明顯。得益于良好的經濟發展基礎和較為完善的產業配套體系,長三角地區軌道交通產業鏈更易于擴展延長,其產業資本“杠桿”效應更為明顯。軌道交通行業投資比每獲得單位增長,都會極大地影響和帶動產業鏈周邊企業集群的擴展和增長。軌道交通產業升級的同時也極大地帶動了產業鏈周邊企業集群的技術升級和結構調整。更為重要的是長三角地區軌道交通產業升級,不僅是產業優化調整高質量發展的升級,更是綠色文明交通和社會生活方式的升級,其涉及的人口總量巨大,產生的影響力廣泛而深遠。
軌道交通產業鏈一般由處在頂端和上游軌道交通科學技術研究,工程開發、規劃咨詢、勘察和設計等企業集群構成。其特點是知識產權密集和行業高端人才密集,勞動過程為復雜腦力勞動,產品輸出形式抽象,產品附加值高。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車輛、機車、信號設備、供電設備等)和基礎建設業(橋梁、線路、站房、路基等)、設備安裝業被認為是軌道交通產業鏈的中游。由為數眾多專業分工精細,行業交織密切的企業群集團構成。在整個產業鏈中涉及的專業數和企業數最多,規模體量和資本投入量最大,其在整個軌道交通產業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軌道交通產業鏈中游的市場動態往往反映整個軌道交通產業的狀態變化,中游企業集團的經濟健康指數和市場盈利指數往往決定整個產業鏈的發展健康指數。產業鏈上游與中游的基礎建設行業聯系日趨緊密。位于產業鏈下游的是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和設備維護行業。該行業市場體量龐大,經營和管理帶有較強的市場壟斷特性,從業人數隨著軌道交通新建線路長度不斷遞增,崗位群作業內容相對集中穩定。下游業務結構相對單一,但產業鏈延伸和附加值提升潛力巨大。
在外部資本注入和內部需求拉動下,長三角地區軌道交通產業目前正處于高速增長期。在這時期,產業升級速度加快,產業結構深入調整,整個產業鏈縱向延伸“延長”的演變趨勢明顯。位于產業鏈最下游的軌道交通運營維護業規模會進一步擴張,在產業鏈升級后期相當長的時間內將保持較龐大體量,但同時將縱向延伸出較高附加值的旅游文化業、商業、服務業和人才技能培訓業,使產業鏈下游體積增大,長度持續延伸。位于產業鏈上游端的設計咨詢業與勘察設計行業局部補強趨勢顯著,從業人員數量和市場主體數量會持續小幅度減小,且產業鏈上中下游的邊界進一步模糊和消融。
從根本上來說,任何產業鏈都有其演變進化和發展的自身規律,軌道交通產業亦是如此。軌道交通產業是典型的高投資驅動型產業,受宏觀政策和市場需求影響巨大,產品生命周期較長(軌道交通設施設備的設計壽命和投資更新周期一般都在30年左右),因此軌道交通產業升級必然要經歷“外延式”的升級階段。長江三角洲地區軌道交通產業在外部宏觀政策調整和內部市場需求的驅動下,資本注入快速增長,“外延式”擴張增長特征極為顯著。在此階段產業鏈迅速擴張,相關企業集群快速聚集,整個產業的資本規模增長龐大,產業結構和投資中基礎設施和設備硬件占有相當高的資本比例,能源消耗較高,管理粗放尚未得到根本改變。
目前長三角地區軌道交通產業正處于“外延式” 升級的中后期,隨著市場飽和度的增加,依靠資本注入和需求拉動的產業升級將逐步降低強度。軌道交通產業升級由“外延式”升級逐漸轉入“內涵式”升級模式成為必然[4]。在“內涵式”升級和發展過程中,產業鏈升級的生態環境中更注重知識要素、管理要素、服務要素、品牌要素不斷提升和重構。在投資方式上,由于政府投資的比例會逐步降低,民間資本和社會資本投入的比例將會有所上升。在生產方式上,產業升級將更加注重網絡化、數字化、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化的深入融合,更加重視5G 技術、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等工藝路線深入應用,促進產業工藝的本質化升級。
軌道交通產業鏈涉及眾多行業領域和企業集群,其產業鏈縱向延伸長度“長”。從頂端的設計咨詢業,到產業鏈中游的裝備制造和施工安裝業,再到產業鏈下游的運營維護業,其組成結構層次清晰,延伸長度貫穿了數以萬計的崗位和數百個崗位群,交織著多個長短不一的人才鏈[5]。軌道交通產業升級的本質是人才的升級,既是人力資源開發方式的升級,也是人才鏈重構過程的升級。隨著產業鏈的升級演變和發展推進,產業升級更加依賴于人才鏈。作為人才鏈的基本環,“一崗多技”和“一專多能”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越來越受到歡迎和重視,成為軌道交通產業升級人才鏈中最重要的一環。目前長三角地區中等職業教育開始在整個長三角統一招生、統一錄取,顯示出長三角地區人力資源開發新的初步調整。可以預計后續的高等職業教育在“雙高建設”的推動下,建立跨地區和跨校際的軌道交通職業教育聯盟[6],打造長三角軌道交通高端技能型人才集團,在培育和鍛造人才鏈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軌道交通產業是國家重要的基礎性戰略產業,也是區域經濟圈內重要的支柱產業。在占國內GDP總量60%以上的三大經濟區域(環渤海灣京津區域經濟圈、珠三角區域經濟圈和長三角區域經濟圈)之中,長三角軌道交通產業升級的工業基礎較好,地理條件優越,因此高質量地發展好、培育好軌道交通產業對長三角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長三角地區軌道交通產業受內部市場需求強力拉動,受外部資本放量激勵,在國家宏觀政策持續調整和影響下,軌道交通產業升級加速,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優勢明顯,特色鮮明。
長三角地區城市化進程和一體化進程不可阻擋,軌道交通一體化是必然的歷史趨勢。建立區域內干線鐵路相連,城際市域鐵路互通,城市軌道交通互聯,是軌道交通產業全面升級的開始。隨著“后疫情”時期到來,國內宏觀經濟政策將面臨深刻調整,對內投資將會逐步加大,因此長三角軌道交通產業升級發展的動力是充分的,其發展演變過程將由“外延式”積極向“內涵式”轉變,產業鏈下游將持續延伸增長,同時產業升級將更加依賴人才鏈的強化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