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始終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工作發展的核心,全面貫徹思想政治教育,實現全程、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農村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在新時代背景下,對農村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進行不斷探索,已經成為我國農村建設工作的重點。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這一重大決策部署,在扶貧戰略下,實現思政教育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同時,也為社會發展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思政教育實踐教材①。將農村思政教育與振興戰略結合在一起,讓大家在扶貧、助農的時間活動中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這也是新時代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表現之一。
近年來,我國出臺了關于新農村建設的一系列政策,有關部門的確基于這些政策在鄉村文化建設方面有所行動。然而,這些舉措大多只是形式上的,沒有做好規劃和梳理,對鄉村振興并沒有帶來很大益處。有些部門更是將經濟利益凌駕于鄉村文化建設之上,根本就不重視鄉村文化建設的實質。舉例來說,很多鄉村有一些歷史悠久的古樹、歷史古跡等等,這些也屬于鄉村文化建設的重要部分,卻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除此之外,在鄉村文化建設方面還存在很多盲目的改造和建設行為,既造成了經濟上的浪費,也對鄉村的和諧發展毫無益處。鄉村文化建設方面的形式主義思想特別嚴重。例如,相關部門的確建設了一些農村書屋、文化廣場等等,卻沒有考慮到農村朋友的真實需要,結果,這些書屋和廣場成為了一種擺設。
相對于城市居民而言,農民受到很多制約,知識相對落后,一些農民的觀念大多保守。而且,在整個大環境影響下,農村人也一味追求經濟利益,對鄉村文化幾乎處于一種無知的狀態。由于農村環境的閉塞,新文化難以融入,這既形成了城鄉文化的差距,也逐漸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種對文化的自卑感。另外,現在整個社會處于一種多元文化的局面,傳統文化幾乎被打入冷宮,那些比較膚淺的文化反而備受人們青睞。由于網絡的發達,農民也熱衷那些流行歌曲,沉湎于網絡上不健康的文化,農民對于文化也缺乏正確的審美。鑒于這種情況,相關部門以及鄉村干部一定要認清鄉村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嚴防各種不良文化毒害農民的思想,要在農村大力推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重視歷史文明。同時,相關部門應當結合思政教育,積極引入一些健康積極的文化元素,來豐富鄉村文化的內容,同時增強農民朋友對鄉村文化的自信心,并懂得識別哪些是優秀的文化,哪些是膚淺的文化,逐漸提升其審美層次。
如今,由于經濟社會的發展,很多農村人都選擇在城市打拼,甚至在城市定居。因為,大家普遍認為待在農村是沒有出息的,農村始終不如城市。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一些優秀的人才紛紛涌向城市,農村大多只是一些老人以及兒童,這使得鄉村振興缺乏人才的支持,鄉村文化建設顯得有心無力。很多文化建設沒有人才的支持便是空談,像劃龍舟、舞龍等等優秀的民族文化活動都是因為沒有人才的支持而慢慢失傳,的確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情。文化是以人為載體,也是為人服務的,所以,如若缺乏人才的支持,鄉村文化的振興建設是非常艱難的。
一是為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奠定良好的思想政治基礎,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基于馬列主義,圍繞著當前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落實黨對于振興鄉村的戰略部署,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一定要站在當前我國國情上,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目標,對振興鄉村的重要性進行闡述,進而為鄉村文化振興之路奠定思想政治基礎,而那些思想政治教育對象將是實現農村文化振興戰略所需的重要人才。
二是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為鄉村文化振興培養立場堅定、思想道德高尚的新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應以理解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為基礎,進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在此基礎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更為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并樹立為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的價值觀。這種具有高尚世界觀和人生觀的人才正是農村文化振興所需要的②。
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應始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大力弘揚時代精神與民族精神,實現對中國夢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進行不斷深化。對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進行不斷深化,并且進一步推廣社會主義教育、集體主義以及愛國主義教育。在農村地區深入開展誠信建設專項治理活動,對農村人民的主人翁意識、社會責任意識進行不斷培養和強化,以促進農村地區文化振興。
在農村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如組織文明家庭、文明村鎮評選活動等。倡導農村地區規范性舉辦紅白喜事。不斷完善農村管理機制,村民共同組建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等等,嚴格控制毒、賭等不良風氣入村,遏制人情攀比、薄養厚葬等陳規陋習③。通過對黨員干部、村民以及青少年等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以黨風帶民風,加強農村科普工作,促進農村文化建設。
我們常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同樣,要利用思想政治教育促進農村文化振興,也需要建立完善的思政教育體制。在農村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們可以利用政策上的優勢來調動村民對于思想政治知識的學習積極性,如積極參與德育學習和文化建設的予以生活物資獎勵,對農村文化建設做出貢獻的予以財政補貼等,這些都是農民愿意接受且將其鼓勵作用發揮出來的有效手段,提高人民對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視程度,加強農村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農民采用科學、有效方式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建設,最大限度上縮短城鄉之間的差距。因此,不僅政府要在農村文化振興方面予以支持和鼓勵,還應對農村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多元價值進行充分挖掘,從藝術表演到手工技藝,對傳統文化愛好者進行持續引導,建設管理制度完善的非營利性民間文化組織,形成鄉村文化新格局④。如此,不僅可以將思想政治教育在鄉村文化振興中的作用發揮出來,還可以減少政府在鄉村文化建設中的資金投入,同時,為鄉村文化振興注入新的資源和活力,對于提高鄉村文化發展的穩定發展起到有效的推動作用。
鄉村文化振興是在社會文化和傳統文化基礎上實現的,而思想政治教育又是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的精神力量,隨著社會發展,農村人民對于文化的需求越來越高,而思想政治教育對于滿足農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有重要意義,所以,開設具有鄉村文化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對于促進鄉村文化振興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們可以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推動農村文化振興發展,培養人們的鄉土情懷,進行農村高尚品格的建設。
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發展過程中,馬克思主義始終是最為重要的指導思想,它在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人生觀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與其他大學生相比,從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對農村鄉土文化了解得更為深刻,更具備改善農村面貌,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的動力。因此,在文化教育過程中,加強對農村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將他們培養成馬克思主義文化的宣傳者,對農村大學生愛鄉村、愛鄉村文化的精神培養有積極作用,同時培養他們的國家情懷,讓他們成為鄉村文化振興的中堅力量⑤。
在農村發展中,村委會扮演著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是帶領當地居民建設家鄉的領頭人,這一基層管理組織對于農村的實際情況最為了解,通過與村委會溝通,讓他們對于對思想教育在鄉村文化振興中作用有正確認知,利用他們對農村實際情況了解這一點,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在農村的有效落實,進而促進鄉村文化振興戰略的實施。
綜上所述,鄉村文化振興在很大程度上與當地居民的思想認知有關,因此,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農民對文化建設重要性的認知,才能讓他們積極投入到鄉村文化建設中,才能更好地落實鄉村文化振興戰略。
注釋:
①顧玉軍. 鄉村振興中鄉村教師助力鄉村文化傳承路徑探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39(13):49- 52
②王長青. 傳統文化助推鄉村振興發展的路徑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8):188- 189
③伍芳芳.鄉村振興戰略下高校圖書館“文化助力鄉村”活動的實踐及啟示[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9(3):15- 17
④張洪,彭靜,董智慧.鄉村文化建設助推成都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思考 [J]. 農家參謀,2019,610(04):31
⑤張瑞瑞,韓東.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措施[J].學理論,2018(4):242-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