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思杰
近年來,隨著高校不斷擴招,建設規模也逐年加大,同時為了給師生營造更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高校積極開展各類設施建設和改造修繕工程。為加強工程項目的監督管理,高校內部審計部門也將工程審計作為工作重點。以某高校為例,近三年內部審計部門共進行基建修繕工程審計82 項,申報結算金額1.52 億元。主要涉及基礎設施改造、校園環境整治、教學樓實驗室改造、學生公寓改造、消防技防升級改造等。建設工程審計,在控制工程造價、提升工程管理水平、完善高校內部控制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審計過程中,也發現在工程項目管理中存在著一些問題,高校內部還需加強項目監督管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審計中發現有因時間緊迫而臨時立項的項目,因此在項目立項前未經充分論證,施工方案考慮不周,施工過程中發現無法滿足使用單位要求,需要對施工方案或施工內容進行變更。有的項目本身就是為了彌補其他項目的設計漏項影響了正常使用而不得不做的。
由于設計單位和設計人員的人為因素,有些設計方案因未能充分了解工程需求,造成所設計的施工方案達不到施工要求;或未按規范設計圖紙;或因項目的施工圖紙深化不到位,施工過程中的一些具體做法在圖紙中沒有注明,個別該做的工序在圖紙上沒有顯示,導致工程量清單有漏項,預算編制不準確,造成施工過程中項目洽商、變更的頻繁發生,從而造成加大投資。
某高校2019 年送審項目中有6 項工程因各種原因采用直接發包方式確定施工單位。其中有歷史遺留原因造成的,前期未進行招投標,甚至有未簽訂施工合同就進行施工的情況。也有因時間緊,臨時立項的工程。還有因工程金額較小,直接發包的項目。未按照學校基建管理辦法中“只有不具備公開招標、邀請招標、競爭性談判條件的項目,方可以直接發包”的規定嚴格執行。
同時,審計過程中發現有項目經理一人掛靠多家施工單位的現象,說明在項目招標階段和項目現場管理階段存在疏漏。
發生變更洽商的主要原因包括:設計缺陷、清單漏項引起的工程量變化而發生的工程洽商;因施工工期跨度較大,建筑材料價格發生較大變化形成了材料價差的調整;建設單位提出的工程內容的變更等。
在已經進行結算審計的過程中還出現后補洽商單的現象。洽商變更應嚴格按照程序進行審批,在簽訂洽商變更單后進行施工。
某高校近三年,綜合審減率為5.88%。其中20 項工程審減率在5%以上,10 項工程的審減率超過了10%。
審減率高的主要原因有:在工程竣工驗收后,施工單位未按要求及時進行結算,倉促編制結算或編制結算書不認真,存在未按實際完成情況繪制竣工圖,竣工圖與結算書不一致的情況。施工單位虛報工程量,變更洽商中的材料價格過高。結算書在初審過程中,項目管理人員沒有結合工程實際情況給出審核意見。
同時,有的項目實際開竣工時間與合同規定的時間延誤較大,造成了竣工時間的延后。還有個別項目為了保證支付進度,在部分內容尚未完成的情況下提前進行結算。
實踐證明,投資立項階段的造價控制對最終工程款的影響率接近90%。對擬開展的項目進行充分論證,聽取各方的意見,制定詳盡的工程方案,細化設計圖紙。盡量避免工程招標后對工程方案進行后期調整,減少人為因素產生的變化。嚴格按照工作計劃,提前考慮和運作,減少臨時動議,避免倉促開工。避免因設計倉促、深度不夠,造成的施工困難、變更的不斷增加,從而造成工程造價的升高。
學校可采用招投標的方式建立設計單位、監理單位和施工單位服務庫,小型修繕項目的實施可隨機在服務庫中進行選取。服務庫可兩到三年進行更新。
批準的預算、規模、內容不得隨意調整變更。確需變更的要嚴格按照學校相應的會審、會簽制度流程,在完成變更簽證審批后進行變更調整。減少項目施工中的隨意性,防止任意增加施工內容,有效控制投資。
基建修繕工程的各環節都要按照學校基建工程管理流程嚴格執行。作為現場管理人員肩負重要的責任,工程管理部門應提高項目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提升項目負責人的專業技術能力。
按照國家的相關規定,明確工程項目結算時間。項目結束后應及時進行竣工驗收,及時完成結算,提高結算申報資料的質量,合理控制結算審減金額。項目負責人和施工單位注意收集并保留施工過程中的重要資料,如隱蔽工程的影像資料、設備主材的采購發票合同等,為結算審核提供支撐依據。施工單位根據實際施工完成情況,認真編制結算報告和竣工圖。項目管理部門初步審核后在規定時間內將結算資料報送至審計進行結算審核,撰寫初審意見,以確保工程款能夠及時支付。
筆者相信在新形勢下,根據教育部出臺的《關于加強直屬高校建設工程管理審計的意見》,更加注重績效,突出審計重點,抓住關鍵環節,希望通過工程審計,實現促進完善內部控制、促進落實管理責任、促進提高資源績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