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程程 王 慧
世界銀行對世界155 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深入調研、測評,嘗試在測評體系的構建上能有所突破,希望能夠對各國私營經濟發展環境做出客觀評價,世界銀行每年都會出具《世界營商環境報告》,并將此作為推動各國私營經濟良性發展的依據。近年來,中國得益于“大力推進改革議程”,營商環境持續優化,2019 年中國營商環境上升至全球第31位。
深化“放管服”改革,可以弱化政府為主導的市場環境,發揮市場優勢,建立更具吸引力的營商環境,為德州市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目前,德州市政府管得寬、管得細的現象依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掌舵者”與“劃船者”的角色,受以往政府主導慣性的影響,德州市營商環境短期內無法擺脫這種干預,同時,以往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政企不分、產權不明等問題也會不利于市場進一步規范、發展。因此,德州市亟待推進“放管服”改革。德州市政府一方面要樹立服務意識,以為市場的健康發展提供優質服務為目標,把自己當成市場的服務者,提升服務水平,建設服務型政府,另一方面,也要簡政放權,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減少行政性干預,讓資源、知識、人才流向最需要的地方。對于市場和政府來說,推進“放管服”改革可謂是雙贏之舉。從德州市政府的角度上看,地推動了其向服務型政府轉型,可以更好地為市場服務;從市場的角度上看,激發了區域經濟活力、競爭活力,營商環境得到了優化。
德州市的營商環境,既包括了本市的氣候、地理、資源、生態、大氣、基礎設施等物質環境,也包括了當地的制度環境,例如政府的創新創業扶持政策、中小企業助力政策、人才吸引政策、政府的依法行政能力等。推進“放管服”改革最大的優勢是可以加強制度建設,從制度層面上推動德州市營商環境的優化。
“放管服”這一定點政策,將政府主體作為改革對象,以轉變政府職能為重點,推動政府治理地位、治理思路優化升級,激發市場活力,肯定了市場的決定性作用,這在我國經濟發展下行壓力大和供給側機構性改革的背景下,給中小企業等私營經濟帶來了積極信號,這與優化營商營商環境的目的是一致的。其次,將政府作為市場的“服務員”而不是“官員”,可以促進政府服務依法行政,為私營經濟發展提供優質服務,符合優化營商環境的主旨。最后,將服務與監管作為政府的基本職能,可以推動政府管理理念的進步,讓政府工作人員拿出真本領,更好地為當地私營經濟服務,同時,有利于加強政府對市場環境的監管,杜絕市場的自發性、盲目性等弊端,為私營經濟營造良好的發展空間??梢姡七M“放管服”改革與優化德州市營商環境聯系密切,二者具有一致性。
德州市轉換政府服務職能,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是重塑了政府和市場之間的關系,改變以往經濟發展中政府為主導一切的作風,擺脫對政府的過度依賴,建立以服務私營經濟為中心的市場機制,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德州市在全國經濟總量前100 城市中營商環境排名靠后,與山東省的其他入選城市相比也沒有優勢,因此,德州市要找到與先進城市之間的差距,對癥下藥。與武漢相比,武漢的基礎設施優勢明顯,居全國第二位,無論是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的布局、建設,還是對老舊社區的改造,亦或是城市垃圾、污水的處理均走在全國前列,是德州市借鑒的典范。與天津相比,天津市除了排名第三的基礎設施優勢外,更為亮眼的是文化強市的發展理念,政府在文化建設上的投入排名靠前,圖書館、藝術館、劇院、文化社團遍地開花,成果顯著。而位于中國西部的西安市,盡管硬環境不占優,但以其良好的就學、就醫、消費環境,使得生活環境排名第一。德州市要找準自身定位,借鑒而不照搬其他城市發展經驗,保持城市特色和魅力,優化營商環境。
德州市是山東東北大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做好交通網布局、規劃,重視軌道交通,形成完善的城市交通網,同時要利用好京滬高鐵及高速公路,提升營商硬環境。同時盤點城市文化家底,弘揚浸潤這片土地的鹽沼文化、齊魯文化、大禹文化、運河文化、儒家文化,用好、發展好傳統文化,提升德州市的營商環境。
相比于硬環境來說,軟環境在營商環境中所占權重更大,也更為重要。縱觀發達國家走過的工業化進程,我們可以看到,自然環境、基礎設施這些硬環境對經濟發展的貢獻越來越小,地區間硬環境的差距也逐漸不明顯,特別是在當前的后工業時代,相比于硬環境,軟環境對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影響更大,只有在軟環境上不斷突破,才能促進經濟更好的發展。因此,德州市要抓住提升營商軟環境這一“牛鼻子”。
德州市提升營商軟環境,要做好以下幾點:進一步減稅降費,以此讓民營企業輕裝上陣;優化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引導德州市企業創新融資方式,吸引外資,留住內資,為民營經濟解決資金缺口問題。積極為企業“招才引智”,德州市通過每年舉辦“智匯德州”等活動,利用活動影響力打造人才品牌;加強人才吸引制度建設,例如推出人才政策“黃金30條”,從政策層面上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供了支撐,優化人才服務體系。德州市要優化文化、生活環境。前幾年,經常發生企業、人才引進來但留不住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歸因于學術氛圍不濃、人文環境較差、生活不便等問題,文化、生活環境與營商軟環境息息相關,不容忽視。
優化營商環境的工作時期是漫長而認真的過程,沒有最好,只要更好。德州市優化營商環境的工作已經取得一定的成績,政府簡政放權效果明顯,審批效率提高,服務質量提升,例如德州市借助互聯網技術,開通網上辦事渠道,讓企業能夠提前了解辦事流程,足不出戶完成業務辦理,并且大力推行并聯審批機制,貫徹“一次辦好”的宗旨,企業不再需要各個部門跑,降低了運營成本,服務型政府正在逐步建立。但是,我們不能滿足于之前取得的成績,優化營商環境永遠在路上,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全面提升提升營商環境,不僅僅是提升企業辦事的便利度,要解決這一難題不是建幾個辦事大廳這么簡單。要得到投資者、民營企業家的認可不易,需要從全方位、多層次入手,推進“放管服”改革,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法制環境,全面、長久地改善營商環境。總之,德州市營商硬環境和軟環境的提升是一個長期工程,要持之以恒,避免短期形式主義。
德州市一、二產業起步較早,發展時間較長,在經濟中占比大,第三產業起步晚,但增長速度最快,已連續多年超過第二產業增長速度,對經濟的貢獻也高于第二產業。德州市要優化一、二、三產業比重,促進產業結構優化,提升服務業比重,激活私營經濟活力。近年來,德州市對高負債企業進行融資限制,將更多的資金投向了第三產業,特別是一些亟需資金又融資困難的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給與這些企業更多的政策支持,發揮民營企業在吸納就業、增強本地區經濟活力的作用。同時,通過對第三產業的發展,如扶持科技型企業、服務型企業,降低本地區經濟對第二產業的依賴程度,特別是高污染、高能耗的傳統工業企業,更好地發揮高新技術企業、服務型企業的作用。
科技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以技術驅動經濟的發展是德州市的必經之路。德州市政府在當地企業與高校之間充分承擔橋梁作用,完善本土的校企合作模式,讓企業在最短時間內將學校的研究成果推向市場,加快專利等知識成果的轉化速度,推動德州市知識創新產業的發展。
本文闡述了營商環境的相關概念,并對德州市的營商環境現狀進行了分析,探討了德州市“放管服”改革推進的必要性及作用,在優化營商環境的策略上,首先要找到與營商環境好的城市的差距,借鑒其優化營商環境的經驗,并結合德州市發展的優勢、特點,將其他城市的發展經驗為我所用。其次,針對城市之間硬環境的差距逐漸縮小,軟環境日益重要的現狀,德州市營商環境的優化是一個長期過程,要保障政策的持續性、穩定性,避免短期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