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菲菲
本次調研隨機抽樣選取科技型企業55 家,本次問卷所調查企業主營產品涉及聚氨酯、全地形車、大宗商品信息服務、醫療器械、平板玻璃、電力設備、環保水處理設備、藥品、塑料管材與管件、畜牧機械、裝飾原紙、激光切割機、激光打標機、焊接機等,且大多是處于發展期的中小企業。
從被調查企業情況來看,目前山東省淄博市科創企業發展有如下幾大特點:
第一,企業依靠科技創新求發展的意識越來越強。調研中發現,得益于近年來淄博市科技創新理念宣傳力度的加強,創新氛圍越來越濃厚,企業創新主體意識得到全面提升。所調查企業中,83.64%的企業技術創新的動力是來源于企業自發的創新意識。
第二,政策環境不斷改善為企業科技創新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近年來,淄博市以爭創國家創新型城市為引領,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圍繞科技項目、人才引進、平臺建設、科技金融等方面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進人才優先發展的若干措施》《關于進一步推進駐淄高校與地方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淄博市強化科技政策落地見效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實施方案》等含金量高、針對性強、措施具體的科技創新政策,創新創業環境不斷優化,創新實力明顯提升,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位居全省第3 名,增幅位居第2 名。在所調查企業中,普遍反映淄博市政府對科創企業發展給予高度重視與支持。比如,在科技創新方面,企業已享受到專項資金支持、稅收優惠、政府補貼等政府支持。
第三,產學研合作已成為企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調研中發現,所調查企業主營產品的核心技術主要來源于產學研合作。由于淄博市企業技術研發基礎條件有限,高層次技術人才缺乏,所以新產品研發難以靠自身去獨立完成,只有通過校企科技合作,引進智力、引進成果,消化吸收再創新,才能實現企業的跨越式發展。
近年來,淄博市對科技型創新性企業發展給予高度重視與扶持,取得了較好成效,但距離省內外部分先進地區仍有差距。從調研情況看,所調查企業反映發展中存在三大突出問題。
雖然淄博市推進企業創新的各項政策措施相繼出臺,并編制了《科技創新政策措施摘編》。但在調研中,仍有多數被調查企業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業,反映因未能及時知曉相關優惠政策的最新動態,或者對政策理解有偏差,從而忽略了對相關優惠政策的爭取,錯失了政策紅利。如在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普惠性政策方面,由于企業會計從業人員知識不全面、對于研發費用界定不清、企業研發項目未按規定備案、新購置研發設備較少等因素,使企業難以享受政策紅利。再如,現有政策執行力度還不夠,不論是政策宣傳效果,還是政策的執行細則等方面,并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效果,很多政策往往停留在“最后一公里”。
目前,淄博市擁有省級及以上創新平臺323 家,其中國家級18 家,院士工作站92 家、“千人計劃”專家工作站19 家。“淄博英才計劃”實施3 年來,共支持31 位科技創新人才和29 位科技創業人才,扶持資金近3000 萬元。但在調研中,所調查企業仍反映,人才擁有量與企業的發展規模不適應,難以為企業的持續發展提供支撐。數據顯示,科技創新活動的制約因素處在首位的是缺乏高層次領軍人才,企業迫切需要科技人才支撐。
所調查企業技術創新的資金來源主要是企業自籌,70%以上的企業存在資金困難;融資成本高成為企業融資困難的首要原因;且45.45%的企業有上市計劃。
一是建議加大普惠性政策輔導力度,及時跟進調度輔導,送政策到企業,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政策宣傳輔導,使企業能夠準確理解最新政策,進一步擴大政策知曉面和政策運用能力。要積極做好企業研發投入后補助、高新技術企業保險保費補貼、“小升高”補貼等普惠性政策宣傳力度,引導企業用足用好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研發儀器設備加速折舊等優惠政策,提高對具有研發活動企業的精準服務能力,發揮好科技政策的疊加效應,帶動更多企業走上創新驅動發展道路。
二是加強部門聯動協作,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科技、發改、工信、財政等部門要不斷加大工作力度,想法設法為企業爭取國家和省、市科技計劃項目和資金,推動企業自主創新。政府各職能部門要進一步轉變作風,提高效能,精準對接企業需求,在企業科技項目申報、審批等方面提供更周到的服務。
一是建立高效的科技創新人才激勵機制。創新多元化分類激勵,促進科技創新人才健康發展。注重采用工作激勵、特殊福利、技術創新一次性獎勵等激勵手段,滿足科技創新人才的個性化激勵需要,并形成分配激勵、事業激勵、榮譽激勵相結合的多元化激勵體系。健全與科技創新人才職業發展相匹配的特殊獎勵體系,設立團隊績效獎勵基金,注重發揮各種特殊津貼對科技創新人才的精神與物質雙重激勵作用,并通過特殊獎勵體現公司尊重人才、尊重知識的導向。
二是建議在嚴格落實淄博“人才新政23 條”及其配套實施細則和《落實“七項真功夫”精準突破“雙招雙引”27 條措施》吸引人才政策的基礎上,發揮好各類科技項目人才支持、泰山產業領軍人才、淄博英才計劃等政策優勢,強化人才、項目、平臺一體化建設,更加重視引才的實效性,構建要素聯動的人才引育體系,充分釋放科技領軍人才在重大科技創新任務實施、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中的關鍵、核心作用,形成高層次科技創新創業加快集聚的“人才洼地”。做好國家、省人才計劃的組織申報工作,組織實施好淄博英才計劃,切實發揮各項政策效能,努力為各類人才施展才能創造良好環境。
三是加強“產、學、研”聯合機制。企業既可以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術人員幫助企業進行研發,彌補因缺乏技術人員無法開展技術創新的缺陷,又能夠通過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員合作提高本企業科技人員的業務水平,以較低的成本培養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高水平的研究隊伍。同時,積極“走出去”廣泛開展產學研對接,圍繞重點產業的科技需求,在重點高校聚集地舉辦科技周活動,依托淄博中心加強與中科院的合作,引進高新技術成果和人才,破解企業發展技術難題。利用海外科技企業孵化器人才、成果引進作用,拓展國際合作交流空間,通過人員互訪、組織企業參加國際科技成果對接活動,吸收借鑒國際科技創新優勢。
一是設立專項資金, 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杠桿作用。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杠桿作用,拉動企業加大科技投人。
二是創新金融服務方式,建設多渠道金融支撐體系。鼓勵中小商業銀行提供滿足科技型創新型企業需求的特色金融服務,引導和鼓勵各類金融機構開發適合科技型創新型企業需要的金融產品。
三是針對淄博市科創企業存在融資困難及上市需求大問題,建議依托齊魯股權交易中心,發揮好其培育功能,給予企業上市和資本運作的輔導,并借科創板“東風”,聯合相關券商,積極推介優質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