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倩 肖和壽 廖洪富
2015 年起,國家相繼出臺了建設“世界一流”和“一流學科”兩個文件,這兩個文件出臺的目的就是提升我們高等教育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也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國夢”提供有利的支持。湖南省已將高職教育納入“雙一流”建設中來,體現了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對高職教育的高度重視。卓越校是雙一流建設的準備期和培育期,“十三五”和未來的“十四五”,“雙一流”創建是永遠的目標。與此同時,高職教育內部質量診斷與改進工作的號角也同步吹響:教育部、湖南省教育廳先后發布了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工作相關文件,“質量提升”“質量文化”“質量保障體系”是近期高職院校工作的重心。筆者試圖以創建質量文化為抓手,引導學院建立常態化的內部質量診斷與改進工作機制,為學院卓越校建設及“雙一流”的建設建言獻策。
質量文化是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軟實力”的體現,質量文化作為大學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院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的核心和靈魂。在質量保障體系中,質量文化不僅滲透到質量保障活動的方方面面,而且決定著整個質量保障體系的價值取向、運行方式和活動效果。卓越質量文化有著強大的內部感召力,它的形成往往能夠讓學院質量建設、內部質量診斷與改進工作以及卓越校建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借鑒《悉尼協議》《華盛頓協議》等國外先進教育理念及質量標準,不難發現國外的眾多一流院校,在提升強大實力的過程中,均得益于質量保障框架的頂層制度設計,更依托于院校質量文化的創建。如常年穩居英國大學前十強的布里斯托大學,其校長曾驕傲地表示,“布里斯托大學依然在提升中的強大教育實力背后,依靠的是該校質量保障框架的持續運轉和質量文化的創建。從結構設計的角度來看,一套設計合理且權責明確的質量保障框架,讓學院對人才培養活動實現全程監控,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管理水平;從軟文化創建的角度來看,師生對質保活動的積極參與和他們對學院質量理念的高認同感,創造了良好的質量文化氛圍,確保了質保框架的運作順暢。”
因此,作為省卓越校的建設單位,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應確立全面質量管理理念,深入研究高職教育的質量文化特點,建立以學習者職業素養和技術技能水平為核心的人才培養質量標準體系,以卓越校建設為契機,塑造體現學院辦學理念和特色的卓越質量文化內涵,形成“全員、全程、全方位”保證的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文化體系。
為實現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追求卓越、爭創雙一流”的建設目標,形成“全員、全程、全方位”質量保證的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文化。筆者認為,學院應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以傳承創新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厚德強技、弘毅篤行”校訓文化為主線,以建設優良的校風為抓手,以精神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環境文化建設、行為文化建設、專業文化建設為載體,建設體現歷史傳承、時代特征和學院特色的質量文化。即積極弘揚家國情懷的大學精神、建立科學民主的管理制度、創建優美舒適的校園環境、構建敬業誠信的大國工匠行為規范、營造創新引領的專業氛圍,形成運行于數字化環境之中的內部質量診斷與改進文化,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服務社會能力和促進文化傳承創新,增強學院軟實力,促進學院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學院應以師德師風建設為重點,牢固樹立愛崗敬業、以教學質量為核心的質量觀;制定《教師師德師風考核辦法》,建立和完善教師職業道德建設、考核機制,通過專題講座和演講比賽及學生最喜歡的教師、優秀教師、師德標兵評選等形式,引導教師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教師職業道德素養。采取教師自評、互評、學生評價、督導評價等方式,對教師的職業道德、業務水平和工作業績定期進行考核,考核結果同評先評優、職務評聘、培訓進修、干部培養選拔、績效考核等掛鉤。以優良黨風促校風、教風、學風建設,形成師德高尚、學風濃厚、工作主動擔當作為的優良風尚。豐富教職員工的課余生活,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增強教職工的歸屬感和幸福感。
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職業教育根本任務,突出德育首要地位,形成以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宣傳統戰部統籌,思政課部、學生工作部、團委等部門協同主導,各系部具體實施的全員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德育工作體系。加強通識課程建設,充分發揮思政課主渠道的育人作用,實施德育隊伍素質提升工程,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養。以理想信念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以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教育為重點,以行為養成教育為基礎,帶領廣大青年學生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秉承湖湘文化傳統,以“獅山講壇”為載體,傳承與弘揚中國優秀傳統精神文化;秉承工匠精神,強化師生的質量主體意識,積極將質量要求內化為學生、教師及學院管理人員的自覺行為,將追求卓越作為全體教職員工和學生的價值追求,著力培育具有湖南財經工業職院特色的現代質量文化。
建設科學民主的制度文化,學院要以內部質量診斷與改進工作為抓手,圍繞學院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對現有制度進行梳理,完成校內制度廢、立、改。逐步建立責權利相統一、有利于調動積極性、提高執行力的現代大學管理制度和質量保證機制。形成《章程》統領下“多元參與、共同管理”的現代大學治理結構,保障行政權力、學術權力、民主監督權正確履行。全員績效考核制度全面鋪開,制定并實施內部分配方案,構建“五縱五橫”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構建“內外結合、上下聯動”為特征的治理體系,形成“校院兩級、二部四院”的學院管理運行模式,加快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強法制宣傳、法制教育,增強師生法制意識和守法意識。完善院務公開制度,擴大師生參與及監督學院管理的權力和義務。健全學院典儀制度,設計并規范開學典禮、畢業典禮、升國旗儀式等重要典儀、大型活動的名稱及標準流程。
加強校園各種基礎文化設施的建設與管理,為開展學院質量文化活動提供必要的物質前提。為創建優美舒適的校園環境文化,應對學院的校園建筑、校園綠化美化和校園文化設施進行整體規劃和系統設計,實現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合、價值取向和審美情趣交匯,提升校園環境文化功能。制定《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校園文化標識手冊》,規范使用學院形象識別系統,彰顯學院文化特色。依托現有布局和設施,凸顯“厚德強技、弘毅篤行”的校訓精神,體現“以人為本”服務理念,建設文化景區,營造富有文化氣息的校園文化角、文化帶、文化長廊,打造精品物態文化。營造樓宇文化氛圍,打造教學樓、實訓中心、行政樓、學生公寓等樓宇文化氛圍。重視樓名、路名的命名設計,增強校內標牌和固定放置物的藝術設計。重視校園綜合治理工作,營造和諧校園環境,努力創建平安校園、文明校園。
規范教師、學生的行為規范,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加強學生文化品牌社團建設和校內、外文化活動陣地建設。學院要以學生社團活動、志愿者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為載體,營造活動育人、服務育人的良好氛圍,提升學生人文素質和工匠精神。積極開展大學生文化、體育、藝術活動,精心舉辦“藝術節”“技能節”“體育節”“讀書節”。學生社團活動納入人才培養考核體系,學生通過社團活動和安排勞動課等制度做好實踐育人,把德育與智育、體育、美育有機結合起來,在學院構建教育、管理、服務等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按照“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原則,制訂《湖南財工職院“十三五”育人規劃》,根據各系專業群特色,構建“誠信文化、大雁文化、家和文化、節日文化”四位一體的育人體系。修訂完善學生行為守則,規范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言行。媒體文化鑄造、傳播學院形象與品牌。
一是系統修改專業群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基于專業群特點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如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專業群構建卓越核算員、卓越辦稅員、卓越會計師、卓越會計信息化工程師、卓越審計師、卓越管理會計師、卓越注冊會計師等課程包,由學生按所學專業套餐組合;將創新創業教育切實納入人才培養方案,開發相應課程;加強畢業設計、頂崗實習和社會實踐,提高學生崗位適應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全面實施“第二專業輔修”,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和復合型人才培養。通過課堂教學、校內外實踐教學以及社團活動、“構建誠信教育體系,打造厚德示范班”系列活動,促使學生知識、能力、職業精神協調發展。通過開展“會計成就人生,千日苦練成才”技能競賽和院級技能抽查常態化,有力提升學生的技能水平。系統規劃設計體現不同專業特色的環境建設和氛圍建設。各分院網站建立專業文化專欄,鏈接相關企業網站,優化學院中英文網站,營造國際化文化氛圍。
二是按照持續改進的要求,完善學院創意、創新、創業方案,加大學生“三創”的教育基地的投入。將“三創”教育融入專業人才培養全過程,積極組織創新創業大賽,營造“三創”文化氛圍。鼓勵支持科技創新和發明,定期召開科技大會,營造科技文化氛圍。堅持校企深度合作,協同育人,引入優秀企業文化,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體會和感悟專業理念和專業精神,構建校企協同育人文化氛圍。
成立由學院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廣泛參與的校園文化建設委員會,下設辦公室。校園文化建設委員會負責校園文化建設的規劃與指導,對重大文化建設項目進行論證和決策。辦公室承擔組織、協調、執行和監督等職能。加強資金的投入,支持質量文化的建設。
監督考核健全院系兩級文化發展體系,落實負責文化建設工作的責任人,形成各具特色的基層組織文化。定期對各系部、各單位的文化建設績效進行考核評估,定期表彰學院優秀文化工作者、工作集體和優秀項目。
完善質量管理體系,修訂學院制度匯編,出臺質量管理相關政策、文件,約束及監督學院各項管理質量、服務質量,為卓越質量文化的建設提供制度保障。
廣泛發動全校師生員工參與學院文化建設,推動各項文化事業的發展。明確領導職責,建立開放、有效的溝通平臺,宣傳貫徹質量文化理念,營造校園文化氛圍。發揮工會、共青團、學生會、學生社團等群眾組織的作用,按分工切實完成學院確定的各項文化建設任務。將質量文化貫徹執行,不使其流于形式。
2019 年10 月,隨著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擬建設單位名單的公示,更是對高校質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這個意義上講,在國家“雙一流”建設背景下,職業教育推進高職“雙高計劃”打造高水平院校和專業,培養出真正承擔產業轉型升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用實際行動證明作為類型教育的價值所在。卓越質量文化的推進更需要專門研究并科學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