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繼濤 孫金坤 吳宇戈 何胡軍 郭飛飛
隨著新一輪工業和科技革命的興起,各行業都面臨產業轉型升級的機遇與挑戰,大量新興產業興起的同時,也對傳統的土建類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未來新興產業和新經濟需要的是實踐能力強、創新能力強、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復合型“新工科”人才。面向社會需求,大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培養已成為高校的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和核心指標。然而,現階段高校培養出的大學生依然存在理論與實際脫節,上崗實踐能力差,創新型的人才很少等問題,這導致我國高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然無法滿足時代發展的要求,因此,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應加強實踐創新平臺的建設,為培養新工科人才提供保障。
實踐創新平臺的建設需要大量人力、資金和項目的投入來支撐,盡管高校陸續建成了各種形式的實踐創新平臺,但是后期投入有限,特別是地方高校受到資金和科研水平的限制,平臺建設相對滯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實踐創新平臺的建設和發展。
目前很多學校的土建類專業實踐教學平臺僅僅滿足培養學生簡單的實踐技能和創新訓練,平臺模式單一,沒有形成有效的實踐創新教學體系,大學生的創新實踐活動往往是閉門造車,與社會需要脫節,缺乏應用性,不能滿足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需求。
土建類專業實踐性強,這就要求教師除了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還應具備良好的實踐能力,但是高校中的大多數教師沒有企業工作實踐的經驗,對學生的教育停留在紙上談兵,無法對大學生的實踐創新活動進行有效的指導。
新工科建設是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需求,繼續探索實踐高校土建類實踐創新平臺建設,才能滿足“新工科”人才培養要求。攀枝花學院堅持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職業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為中心任務,堅持產教融合根本路徑,推進“四新”建設。土木與建筑工程學院結合學校發展定位和辦學方向,在前期工作基礎上,植根攀西、面向“新工科”、深入產教融合,把土建類專業建設成為區域領先且具有地方特色的應用型專業。
攀西地區是我國重要戰略資源開發區,攀枝花市已被列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工程項目建設空前發展,對結構工程人才的需求量大增。而攀西地區復雜的地質和氣候條件,給工程建設帶來較大難度,因此學院土建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應把握區域特征,并以服務區域經濟帶動學院整體教學。
1.攀枝花學院工程檢測研究所。與貴州宏信創達工程檢測咨詢有限公司合作,就攀西地區道路、橋梁等工程的材料運用、工程檢測、項目咨詢等方面的市場經營、研究項目開發、地方標準制定等開展深度合作,提高學校在本地市場的開拓能力和行業影響力。
2.裝配式建筑工業化生產與信息技術實驗中心。與“攀枝花市鼎泰優居裝配式建筑有限公司合作”合作建設裝配式建筑工業化生產與信息技術實驗中心。主要結合國家建筑業工業化、信息化發展,在國內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要求下,結合土建類專業辦學發展轉型,打造基本裝配式建筑工業化生產與信息技術實驗中心,主要建設預制與施工技術實驗室;建筑信息化、標準化實驗室。該中心的建設,將成為攀西裝配式建設實驗、研究和示范的校企合作高地,打造攀枝花學院裝配式領域技術中心。
3.“建筑學與城鄉規劃產教合作”工作營。該工作營與成都英格瑪建筑方案設計公司、成都國恒建筑設計有限公司、攀枝花文廣新局、攀枝花八佾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合作,就攀西地區建筑設計、城鄉規劃、景觀規劃、攀枝花三線建設建筑遺產保護,以攀枝花學院為主導,開展有關城市設計、建筑設計、景觀設計的合作項目。
4.綠色建材研發中心。該中心是與“慶宇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發利用石灰、砂、廢渣生產尾礦砌塊,生產海綿城市急需的系列環保透水材料,該項目的實施節地節能,變廢為寶,符合綠色發展要求。
1.科研實踐平臺建設。依據本校在創新科研實踐方面的基本情況開設科技實踐平臺,主要從兩個方面組織實施。一是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省結構設計競賽等大學生訓練計劃項目,將學生所學專業知識融入到實踐訓練項目中,提升大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二是讓學生參與到教師的科研項目中,把教師的科研項目與學生實踐創新教育結合起來,從整體上提升了大學生實踐創新質量和水平。
2.專業實踐平臺建設。一是感知層次,即社會實踐、認識實習等;二是技能層次,即課程實驗、課程設計等;三是應用層次,即設計性實驗、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學院建立“三層次、一體化、開放式”的實踐教學新模式。以培養能力為核心,形成三層次的實驗教學模式、實習教學環節和能力培養環節;實踐教學體系內部實驗、實習及其它教學環節之間相互聯系,共同為“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服務;同時,充分利用第二課堂,打破傳統教學環節界限,因材施教,為具有一定興趣專長和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更多的自我發展空間。
3.模擬實踐平臺建設。學生可以通過模擬實踐平臺中相關的應用,以項目的方式加強實踐學習,從而讓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體驗真實的實踐效果,進行有針對性的實踐創新教育培訓。(1)BIM技術產學研一體化實驗研究中心。建立BIM實訓、實驗和四川省BIM考點,與攀枝花市弘業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合作建設BIM技術產學研一體化實驗研究中心,開展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產、學、研業務,促進BIM技術在攀枝花學院的推廣,建設攀枝花學院在攀西BIM技術高地,進一步提高學生的BIM建筑信息化創新和實踐能力。(2)建筑工程虛擬仿真實訓中心。以“四川省級土木工程虛擬仿真實驗室項目”建設建筑工程虛擬仿真實訓中心。中心結合國家建筑業信息化建設亟需和四川省土木工程虛擬仿真實驗室建設,進行土木工程、建筑規劃、測繪力學等專業領域虛擬仿真實踐和實訓,包括:建筑施工技術全過程仿真實訓演練中心;建筑構造仿真實訓中心;工程管理沙盤模擬綜合實訓室。實驗中心的建設將極大促進土建學院5 個本科專業信息化實踐教學,與國內和國際建筑信息化發展接軌。
加強人才建設力度,采取引進、進修培養、兼職等措施提高實踐實驗教學隊伍的水平,建設一支教學思想先進、知識和年齡結構合理的實踐創新教育教師隊伍。
學校多渠道選聘教師,在招聘的新教師中,有實際工作經歷的教師占一定的比例。同時,學校還從企業聘請實踐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兼職教師,承擔部分專業課程或指導學生開展實踐學習。針對大部分青年教師缺少工程訓練背景的問題,學校提出了“工程化”的培養目標,依托產學研合作平臺創建了“工程化”的師資隊伍培養體系,豐富指導教師的工程實踐經驗,提高教師指導水平。
平臺建設根植于地方區域。結合學校所處區域和發展實際,深度“產教融合”,探索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實踐創新平臺,為學院土建類特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提供有力保障。
平臺建設多層次、多元化。在前期基礎實踐平臺建設的基礎上,建立專業實踐平臺、模擬實踐平臺,培養“新工科”人才的實踐能力。聯合企業、依托競賽、結合教師科研項目,建立高水平的科研實踐平臺,全方面支持“新工科”人才創新能力的培養。
平臺的建設依賴于多元的社會支撐。一方面依托地方企業,產教融合,建立企業實踐創新平臺;另一方面聘請校外專家,形成長效合作機制,加強交流及標準化的建設,將帶來校企的互利共贏。
攀枝花學院堅持“立德樹人、產教融合、應用為先”的辦學理念,全面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自2017 年以來,攀枝花學院連續三年位列全國應用大學百強。土木與建筑工程學院貫徹學校辦學理念,面向新工科,建立交叉融合和開放共享的課程體系,全面推進實踐創新平臺建設,2017 年土木工程專業首批立項為四川省地方應用型示范專業。學院培養的土建類畢業生工作適應能力、學習能力、溝通能力較強,他們在工作中表現出較強的競爭力和適應力,用人單位對學生的滿意度超過90%,許多畢業生已成為行業一線的管理、技術骨干。
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務,實踐創新平臺的建設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也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們將繼續探索和實踐、發展的思路,在前進中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