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 赪
在新課改背景下,護理專業教學內容與模式觀念均有所轉變,這是當前社會與社會醫療機構單位對專業人才所提出的新要求。護理學本身作為一門應用型實踐學科,它的教育方式獨特,專門圍繞臨床教教學過程展開,是典型的院校結合模式。簡言之,它利用到了學校與醫院兩大平臺建立院校結合模式,希望基于該模式促進高職護理專業教學向前推進,有效優化教學實踐過程,力爭培養高素質、高水平高職護理專業人才。
院校結合模式下高職護理專業教學的實踐優勢體現在多個方面層次上,首先它拉近了專業理論與實踐之間距離,在采用該模式展開教學過程中可有效整合大量高職院校與醫院教學資源、醫療資源,有效緩解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畢業前后實習就職困難等等問題。具體來講,如果采用院校結合模式,教師可隨時將學生帶入到醫院臨床醫療區域中,讓學生了解典型疑難病例、各種突發狀況以及新醫療技術內容,如此也可令教學活動過程更加生動,實現學生從理論知識到實踐操作的融會貫通。而再一方面,它對于高職護理專業教內容模式的有效優化也是必然的,這非常有助于教學中樹立學生學習主體,逐漸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該模式下,師生可實現對專業實踐教學內容的一方講授、多方討論、協作,改變傳統教學中的滿堂灌、學生被動聽課等等狀況,最大限度優化高職護理專業教學模式實施質量。再者,院校結合模式對于高職護理專業中雙師型教學團隊的打造也非常有利,因為它的雙師結構非常合理,在采用院校結合模式下開展高職護理專業教學實踐過程。它其中能夠實現對教學資源內容的分類儲備和按需所求,在教學活動中對于學生的臨床護理學習興趣激發都是有幫助的,同時它更能促進高職護理專業中專業師資隊伍的有效建設過程,一舉兩得。
總體來講,在采用院校結合模式以后,高職護理專業教學質量有所改變,教師利用自身豐富的實踐經驗與熟練的操作技能來引導學生實現優勢互補,進而確保在該教學背景下學生專業能力獲得更好的優化與發展。因為專業學生能夠在該模式中切身感受到被護理患者的真實護理狀況,隨時隨地發現被護理患者變化,基本保證了高職護理專業體系中師生素質全面整體提升。
院校結合模式不同于校企合作模式,它在針對高職護理專業教學體系構建過程中所顯露出的關鍵性要素內容非常之多,具體來講它就包含了實踐教學基地與實踐教學的科學化管理模式。首先是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它是保障院校結合模式順利實施的關鍵,它也同樣是全面提升高職護理專業教學水平的核心點。目前許多高職護理專業院校會與對口醫院合作共同建設院校結合實踐平臺基地,通過教實踐基地建設來優化教學條件,保障學校教育進程順利實施推進,將院校結合模式作為是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發展的最重要模式。
而實踐教學的科學化管理是影響院校結合模式下高職護理專業教學質量提升的另一大關鍵性因素。在加強對模式應用的教學管理過程中,需要將相應的教學管理要素全部處理好,如此才能有助于專業學生在現實學習體驗過程中收獲更多,也有利于專業教師更好實施院校結合教學模式。在這里,需要強化對學生的組織規劃過程,保證在現實的院校結合模式應用中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保證他們有秩序地展開實踐學習與實習過程。
院校結合模式下高職護理專業教學中的具體實施措施體現在多個方面,這也正展示了高職護理專業教學以及社會醫療組織單位對于優秀護理人才的迫切需要。
教學評估體系是當前教學工作開展與部署中的最關鍵管理要素,它需要建立相對完善的教學評估體系,如此才能保障院校結合模式在應用過程中發揮其特有的教學管理效果。具體來講,在教學評估體系構建過程中需要制定一套專門的教學考核標準,需要結合學生考核標準應用建立實踐學習體系,爭取在實踐學習過程中發揮教學管理特色效果。在該過程中,應該考慮到目前的院校結合教學模式還不夠成熟,因此必須建立一套專門的臨床醫學評估體系,專門展開教學評估管理活動。再一方面,也要在制定教學評估體系過程中按照學校特色進行教學評價,滿足教學要求,以求實現對教學評估體系建設的專業化分析。結合上述一系列流程,才能夠構建科學化管理與規范化管理教學體系。
需要分析護理臨床監督考核體系的建立過程,結合院校結合模式提出能夠符合現代化教學管理需求的新護理臨床監督考核體系,基于學生學習狀況進行分析評估管理。就這一點來講,可以在新的護理臨床監督考核體系中對專業學生的未來發展進行評估,明確管理考核要素,為學生未來發展制定一套專門化的專業培養發展體系,行之有效地提升高職臨床護理專業的學生實踐能力。
道德評價教育管理體系的建立是合乎常理的,因為在現代化高職院校發展進程中它需要更多尊重道德教育發展來建立專業教學體系,保證學生在正規的教育活動體系中學習成長,注重對自我約束能力的提升。在如此教學模式下,教師應該注重教學中道德因素的構建與分析,確保在道德約束背景下展開道德與教育管理過程。舉例來說,能夠讓專業學生在見習或者工作實踐中用最負責的態度去面對、護理患者,這對提升學生人才個人素質與專業實踐技能、業務水平都有較大幫助。
結合“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某F 高職護理專業院校希望融入新型護理教育模式——院校結合模式展開人才教育過程,迎合當前越來越復雜的現代護理工作發展進程。某F 高職護理專業院校中專門開設了《護理美學》課程,希望結合新課程聯合院校結合教學模式,凸顯教學創新有效性。
某F 高職護理專業院校的院校結合模式內容豐富,其中專門增加了心理學、社會學、管理學等多個學科,它們都作為全新的獨立學科被創設出來,其中所開設的《護理美學》學科中專門對美學、護理學等等知識內容的基本原理、基礎知識進行了介紹,并在該基礎之上突出護理專業特點與美學護理工作應用內容,希望為學生更好掌握美學基礎知識,培養他們健康、豐富的情感世界,形成良好的審美意識做好鋪墊,全方位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與審美鑒賞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它特別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更多著眼于實踐技能培養學生人才,進而促進了F 高職院校專業護理人才的業務知識與業務素質水平全面提升。
1.《護理美學》院校結合模式下護理禮儀的教學要點。在《護理美學》院校結合模式下融入了護理禮儀教學內容,它希望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以及愉悅他人的能力。這一課程是從美學角度出發思考問題的,在這一課程教學中專門引入了院校結合模式,一方面在學校課堂教學過程中講解護理美學、護理禮儀相關知識內容,練習好儀表美、語言美以及姿態美,一方面將學生直接帶領到醫院臨床崗位上培養學生的操作美能力,讓他們在醫院實習過程中鍛煉自己良好的護理禮儀能力。而為了保證學生良好的醫護形象,學校還組織專門的主題活動要求學生為自己設計大方得體的工作服,表現整潔、淡雅且美觀大方的一面。教學過程中教師希望學生能夠展示出職業的一面,并學會如何主動熱情為他人服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組織學生練習情境對話,保證學生做到護理語言規范、禮貌謙虛、稱呼得體到位。在情境對話中,還教會學生如何采用通俗易懂的、柔和的、親切的語氣與患者溝通,在學習實踐過程中認清什么是護理美學。
2.《護理美學》院校結合模式下實踐平臺的教學要點。F 高職院校在護理專業中采用院校結合模式,它希望為專業學生提供一個全面開放的實驗室平臺,基于高等教育培養創新人才,追求素質教育目標,滿足相應客觀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希望全面開放實驗室建立《護理美學》的科學實驗平臺,為學生提供科學的護理專業知識,讓他們在相對理性的知識體系中尋找感性的知識內容。例如在企業實驗室平臺上討論護理專業知識內容,回到學校組織開展臨床護理專業大賽。換言之就是將實習企業作為取經學習的前沿陣地,而將學校作為是鍛煉學生職業能力的后方舞臺,優化院校結合教學質量。
3.《護理美學》院校結合模式下實踐平臺的教學評價體系。F 高職院校建立了臨床教學評估體系,主要根據學校護理專業教學實際狀況,在合作意愿實踐教學基地的鼎力支持下建立了與學校實際狀況相匹配的學生評估機制。其中特別注重對臨床教學管理與臨床實習內容的全面展示,希望學校與教學實踐基地能夠共同建立綜合評估小組,定期組織評估學生的專業課學習成果,有效促進院校結合模式背景下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體系構建,確保高職護理專業教學實踐應用過程規范化、科學化與制度化。
F 高職院校所建立的監考考核體系主要結合學生實際專業學習狀況展開,在考核學生平時成績與臨床基地實踐成績后對成績進行對比,持續強化學生能力培養與發展進程。在監控考核體系中,注重考核過程中學生的日常成績、臨床基地實踐前以及實踐后內容。具體來講就是跟蹤學生的學習狀況,持續培養他們對于《護理美學》專業知識內容的理解能力。
F 高職院校還建立了一套科學的德育評價體系,將德育與美育聯系起來,真正讓德育教育內容貫穿于高職護理專業教學進程中,這也成為了F 高職院校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一大關鍵。例如在臨床實踐教學過程中,就特別關注對學生職業道德深度培養,結合德育教育內容全方位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水平,建立了具有針對性的、科學的德育評價體系,確保德育內容能夠與護理美學融為一體,并做到對專業學生的客觀評估。
在現代化高職教育中,基于現代化臨床醫學、護理醫學領域中的人才培養模式正在不斷發生轉變,誠如本文中所采用的院校結合模式就能夠保障學生自我實踐能力的有效提升,建立一套良好的臨床醫學評估教學體系,為全面提升高職院校護理專業學生專業業務能力奠定基礎,創造有利條件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