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 君
現代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資金有很多來源,貸款便是其中較為主要的一種方式,另外,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還可能出現“欠款”,這也會造成企業負債經營。在企業可承受的負債范圍內,企業還可以正常經營、如期還款,而如果負債超出了企業的承受范圍,那么企業就可能資不抵債,隨時可能出現破產的情況。負債經營給了企業發展的緩和余地,也給企業提供了發展機會,但是負債經營仍然存在較大的風險,企業必須加強內部負債管理,預防經營風險的發生。
負債是企業的一種財務狀況,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能夠負債,但不能不還債。負債經營往往出現在企業的困難時期或者是需要擴大生產規模的時期,當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出現資金短缺的情況時,企業就必須想方設法來獲取繼續經營下去的資金,用這些資金來采購材料或者是給員工發工資等等,企業在面對此種困境時,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借貸,而借貸的形式通常是抵押借貸。另外,有的企業還可以通過發行債券的方式來籌集資金,
1.融資效率高、費率低。對現代企業來說,申請銀行貸款已經司空見慣,不管是中小型企業還是大型企業,都可能需要借助外部的資金來提升發展速度,尤其是一些創業型企業,利用貸款融資來迅速構建起生產模式十分關鍵。借貸雖然讓企業負債,但是這種融資行為效率高,只要企業有抵押物或者是受到國家政策扶持,就可以從銀行申請獲得相應額度的貸款,而且貸款利率相對較低。
2.融資渠道多、方法活。企業通過借貸來進行融資的渠道比較多,除了常見的銀行貸款之外,其還可以采用發行企業債券、租賃借款、抵押借款等多種渠道來實現,而且手續較為簡單,各類方式使用靈活、方便。
3.融資風險高、難抗衡。企業負債經營往往帶有很強的目的性,對于大多企業來說,都不希望負債過多。負債過多帶來的風險很大,雖然可以一時解決燃眉之急,但是負債會讓企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的盈利都用來償還債務,企業在之后的發展過程中如果出現了生產和經營方面的危機就可能難以償還貸款。
面對企業資金不足的壓力,負債籌資是一種高速快效的方式。而且當息稅前利潤率遠遠大于債務利息率,負債經營能給企業帶來較大的財務杠桿效應,可為企業獲得較大的利潤。但是有些企業負債越來越多,負債壓力越來越大,而且企業的負債結構十分不合理,企業努力生產經營目的不再是獲得更多的利潤,而成為了如何還上欠款,企業就已經進入了不正常的發展狀態。
一些企業由于資金積累能力不強、缺乏科學的經營管理模式,所以出現資金周轉困難的情況,這時企業還在盲目擴張規模,所以就不得不舉債經營。可見企業管理者對利潤與債務杠桿之間的關系存在控制不良的情況。所以,企業的盲目負債讓企業陷入財務危機和發展困境,繼續解除風險。
企業在生產經營的成長期或成熟期,往往會因為規模擴大或市場占有率的變動而開發新產品需要投入很多資金,但是企業又缺乏這筆資金的來源,對于很多企業經營者來說,都希望把握住企業裂變發展的最好時機,所以,會選擇負債的方式來緩解企業的一時困境,的確,這種方式是最為高效的。
對于企業來說,開展內部財務控制,積極發揮財務杠桿的正效應,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企業經營利潤的大幅上漲,并推動企業進入發展的新階段。可以說,雖然企業處于負債的狀態,但是企業的盈利遠遠超過債務本金及利息,那么企業的負債就是有價值的。
企業負債的利息費用(不超過同期銀行貸款利率的利息)是可以扣除在所得稅之外的,雖然說企業必須要支付貸款的利息,但是相抵之后,所需要支付的利息也少了很多,所以綜合來看,企業只要是合理范圍內的負債,并不會影響企業的發展,還可能會降低企業的綜合運營成本。
企業負債,但是不影響企業所有者對企業的所有權和控制權。有些時候,企業遇到資金困難,可能會采用融資的方式,但是當企業用出售股份來進行融資之后,企業所有者的控制權會被逐漸削弱,但是企業借貸并不會產生這方面的問題。對于小微型企業來說,企業借貸更能夠保護其所有者的控制權,但是對于大型企業來說,吸引投資是一種比借貸更為有效的方式。
對于企業來說,過度負債會讓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感到十分吃力,當企業負債和企業的實際經營發展偏差過大時,企業可能就沒有足夠的利潤來支付負債所需償還的本金和利息,如果企業連利息都無法償還的話,企業的經營就會面臨生存危機。尤其是當企業采用了固定資產抵押貸款的方式之后,企業如果無法如期償還貸款,那么企業很可能要宣布破產,銀行會對企業的固定資產進行拍賣。
在企業向外開展借貸時,借貸人就將自己的利益綁在了企業的身上,比如企業向銀行申請借款,銀行就必須對企業的各項資質以及償還能力進行全面地評估,只有確定企業有能力償還特定額度的貸款之后,才會給企業提供相應額度的貸款。或者是企業所能提供的抵押物如果能夠達到一定的價值,那么銀行會為其提供一定額度的貸款。另外,除了銀行之外,還有企業向企業貸款、企業向自然人借款等多種形式。債權人和企業的投資者都是為了從中獲得利息或分紅,但是當企業呈現過度負債的狀態時,其會給投資者和債權人同時帶來危機。尤其是過度貸款往往是因為企業要投資一些高風險的項目,如果項目一旦失敗就可能產生難以償還的巨額損失,這也影響到了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利益。
現代企業經營模式更要講求誠信,一些企業過度負債,就會經常逾期還款,企業的信譽度越來越低,一旦上了征信之后,企業想再借貸就變得十分困難。而且當企業出現此類情況之后,企業的合作方也會認為企業處于經營困境,會逐漸減少與此類企業的合作,供應商也會要求企業及時付清采購款項,企業的壓力會越來越大,經營也會變得舉步維艱。
現代企業內部資本結構直接關系著企業的經營發展安全性,雖然企業負債是一種正常現象,但是對于企業來說一定要根據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來控制企業的負債額度,所以,企業應結合實際來改善內部的資本結構,尤其是應選擇科學合理的方式來形成良好的債務結構,比如有的項目可以長期貸款,有的項目只能短期貸款,貸款的額度也要提前做好風險評估,不能過度地貸款,要保障貸款和收益能夠實現均衡,做好各方面的權衡比較和把握。
對現代企業來說,企業的發展需要籌資時,企業不能坐以待斃,但是企業要在籌資之前做好各方面的綜合考量,包括對市場前景的分析以及企業自身財務狀況的分析,只有在企業有一定償還能力的時候,企業才能夠開展籌資,如果企業現下有一定的留存資金以及固定的收益,企業可以考慮暫不借貸或者是少借貸,這樣來說經營風險會小一些。
現代企業在信用借貸或者是發行了債券之后,必須要對財務方面加強監管,
首先,要保證企業內部有一定的資金持有量。其次,對于企業的固定資產、流動資金以及應收賬款都做好核對,加強對企業應收賬款的催收,避免時間長了之后出現壞賬。最后,加強對企業內部庫存的管理,盡快消化庫存,加緊回款,讓資金能夠周轉起來。
1.分析企業財務指標,及時了解企業的償債能力。企業應將負債經營控制于良好運行狀態之中,及時分析資產的安全性。企業的償債能力,需要分析各種負債指標變化是否在最佳范圍內,負債經營需要科學、合理控制債務指數。這些指標既可分析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也可分析企業長期償債能力。
2.合理編制資金預算,控制企業的籌資額度。負債經營的利息費用會加重企業的經營負擔,企業經營活動的收益一部分會被利息費用吞噬,一旦企業經營不善,企業可能出現償債困難,導致財務危機。所以,企業應正確分析資金的波動規律,做出資金預算,嚴格按照資金預算控制支出和進行籌資活動。
綜上所述,企業進行負債籌資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保證自己的生存,進而獲得較好的經濟發展,但是企業的負債必須處于企業可承受的合理范圍內,不能盲目跟風上一些新項目,導致企業過度負債,從而避免給企業發展帶來大的風險和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