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楠WANG Ya-nan
(西北工業大學人文與經法學院,西安710129)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將調控經濟的主體從政府逐漸轉變成了市場,各類企業也如同雨后春筍一般蓬勃發展,在這樣的轉變過程中,個體經濟在維護經濟穩定上的作用越來越大,功能性越來越強,服務民生的作用逐漸得以凸顯。個體經濟由于規模小,經營靈活,操作簡單等優勢,通過迅速發展,在促進大眾就業、服務改善民生、拉動社會投資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而其中“小店經濟”作為個體經濟的特殊表現形式,與國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在經濟生活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使信息傳播速度大大加快,傳播范圍也更加廣闊,信息交流的效率不斷提高,傳播成本持續下降,為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尤其是個體經濟依靠著信息傳播效率上的優勢飛速發展。典型的例子就是微商,微商利用著網絡資源的便利,通過互聯網與全國各地的消費者直接聯系,商家可以與消費者聯絡感情,達到私人關系上的進展,同時也在聯絡閑聊的過程中將自己的產品推銷出去,促進經濟效益的提高。而小店結合互聯網,走上萬物互聯的道路,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與影響力,在更大范圍內影響消費者;另一方面這樣銷售途徑與銷售方法的變更也會對消費者帶來便利,從而吸引更多消費者的購買,達到銷售雙方的互惠互利[1]。
近年來,個體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受到重視,尤其是在今年,“新個體經濟”顯示出穩定就業,維持經濟平穩運行的巨大作用,國家也接連出臺政策意見,促進小店經濟的平穩發展。2019年12月3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中特別提出要堅持地方政府引導、市場主導、消費者選擇,以更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發展“小店經濟”。2020年7月15日,國家發改委等13 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提出鼓勵發展新個體經濟,開辟消費和就業新空間,為“小店經濟”提供發展方向與政策鼓勵。同月,商務部等7 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開展小店經濟推進行動的通知》,同時附錄了《全國小店經濟發展指南》,為“小店經濟”的發展作出了工作部署,并提供了切實可行的發展辦法,同時對小店集聚區轉型發展和賦能服務企業創新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種種意見通知,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時操作多層次為小店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同時也為小店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方向[2]。
一直以來我國的法律體系以成文法為主,也就是通過較為明確的法律條文對社會生活進行約束管理,這在成熟穩定的市場中效果顯著,能夠有效約束市場中各種不法行為,為市場的持續運營提供政策支持。但是小店經濟作為一種新興經濟形態,政府的過度監管可能會導致市場與監管之間的矛盾,造成不必要的沖突,甚至對小店經濟發展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而過于放松又會導致小店經濟發展不夠規范,造成政府在小店經濟發展過程中缺位,小店經濟發展方向不明確從而對該經濟形態產生負面影響。因此政府的監管非常重要。
小店經濟政策優惠隨著地域不同而不同,這對于政策的落實也存在一定的困難。一方面,政策落實需要一定的時間,只有隨著時間的推移有序進行推進才能讓政策平穩落地,同時政策的落實還需要各基層部門協調工作,商務主管部門重點加強小店發展指導,金融部門落實好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住房城鄉建設及稅務支持政策,市場監管、城市管理等相關部門加強管理監督、優化營商環境,共同促進小店經濟健康繁榮發展;另一方面,政策落實也是小店所有者對于政策的二次解讀,如果小店所有者不能敏銳察覺政策對于自身發展的積極內涵,往往不能很好的把握機會,錯過自身發展的黃金時期。
小店通常指面向居民消費的零售、餐飲、維修等個體工商戶,雇員10 人以下或年營業額100 萬元以下的微型中小微企業,及年營業額1500 萬元以下的網店。受自身體量的限制,小店在融資方面往往比較困難,許多小店都是店主向親朋好友借錢完成小店的裝潢、運營等,尤其是在餐飲小店中這個現象尤為明顯。也正是因為如此,國家乃至地方對于小店經濟也開始鼓勵符合條件的小店及其經營者個人按規定申請創業擔保貸款和財政貼息支持,鼓勵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為滿足條件的小店提供貸款擔保支持,鼓勵保險機構積極開展針對小店經營風險的保險業務,這些提高小店經營韌性和抵御風險能力的措施,對小店經濟的發展促進明顯。
今年以來,線上經濟迅速發展,依托于互聯網的個體經濟如線上教育、線上消費等也順勢得到了極大發展。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是對個體經濟的一種革新,對小店經濟整體發展有著催化劑的作用,但是由于互聯網產業體系整體技術含量較高,與部分個體經濟發展結合不夠密切,尤其是在帶動小店經濟發展中,帶動小店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對線下傳統小店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據商務部不完全統計,今年第一季度電商直播場數超過400 萬場,預計直播電商行業總規模將突破9000億元。互聯網時代下,不同類型企業的順應時代潮流程度不同,也迫使著小店經濟轉型,提高創新能力,擴大銷售渠道,緊跟時代步伐。
政府應當加快對小店經濟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完善。根據小店發展實際情況,通過有效的實地走訪調研,制定“接地氣”“行得通”的法規條文,依據小店發展變化,實時更新相關政策條例;同時,政府應加強對相關政策法規的宣傳力度,首先需要建立相應的宣傳教育隊伍,通過基層宣講、媒體宣傳等方式,幫助小店所有者對政策有通透積極的理解,進而更好地配合支持,助力政策落地;此外,政府應當適當運用行政手段,鼓勵金融機構降低對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門檻,切實解決小店發展中遇到的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最后,政府可以使用一定的商業化手段,鼓勵電子商務和小店經濟相結合,適應網購新模式,助力小店經濟創新轉型[3]。
基層部門應當堅持市場主導、問題導向,應積極依據消費導向,合理進行市場化運作推動小店轉型升級、激發小店經濟活力,并應根據實際情況重點解決小店發展面臨問題,優化營商環境,細化并完善扶持政策。基層部門更要做到因地制宜,結合當地具體經濟情況及不同小店特性需求推進行動明確的框架、方向、任務,通過分類實施、典型引路、試點先行等方法,積極推廣小店經濟形勢,引導小店正向發展,并鼓勵小店之間互相帶動形成小店生態圈,一店影響一片、一區帶動一城。各部門具體措施視當地情況而定,如:因地制宜放寬臨時外擺限制,允許有條件的沿街小店在不影響公共交通和周邊居民生活的情況下開展外擺經營。
互聯網的飛速發展開創了經濟運行的新模式,商家可以借助互聯網獲取更大的銷售平臺,同時消費者也有更大的選擇空間,在這樣的良性競爭下,市場的產品就越來越朝著物美價廉發展。小店緊跟時代,加快自身信息化步伐,一方面可以促進小店從網絡上接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信息,及時調整自己的營銷策略,為自己的經營決策提供幫助;另一方面,小店經濟在這樣信息化大背景下,能夠最大限度的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將互聯網作為自身開發縱深市場的工具,逐漸擺脫人們傳統意義上以家庭和個人為基本單位的小規模生產經營模式,獲得更廣闊的發展前景[4]。
當前小店經濟發展呈現積極趨勢,但其中存在部分短時間受益政策諸如減稅降費、金融幫扶及消費激勵等的影響,在排除掉部分短期政策影響后,小店經濟的發展仍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此為了保障小店經濟長期正向發展,小店未來還要主動努力朝著數字化、去同質化等方面發展,根據小店自身的特點,找準小店的定位,確認自身與其他同類型小店的優勢以及劣勢,同時考慮到替代品與互補品對自身的影響,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擴大優勢,減小劣勢,增強自身競爭力;同時積極融入互聯網經濟時代,在各大網絡平臺上都要積極參與響應,通過廣告乃至其他營銷方式擴大自身影響力與銷售渠道,增強小店經濟發展可持續性,穩步提升小店經濟發展質量。
小店經濟與其他國民經濟體系成分不同,小店基數大、分布廣、與民眾息息相關,于生活無處不在,不僅僅對經濟發展有著推動作用,更是服務民眾,改善民生的重要形式。小店經濟的繁榮發展,既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繁榮活躍的必然趨勢,也是技術進步與產業經濟結構調整的必經之路,隨著財產多種化以及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小店經濟作為國民經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日益增強,其發展應當得到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