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丹 陳顯棟
2020年6月11日晚9時左右,貴州省委組織部干部一處副處長李波匆匆往單位走去。這是他的習慣——把工作往前趕,當天的事情“不留尾巴”。
剛走到西湖路口,李波突然暈倒在地,雖被送往醫(yī)院全力搶救,但因突發(fā)心梗,搶救無效,生命定格在40歲。
此時,燈火通明的省委組織部辦公室,同事們還等著他一起商議工作。當聽到李波出事的消息,大家用最快速度沖向醫(yī)院,拉著醫(yī)生的手懇求:“救救他,救救他……”幾個身材高大的男子漢,哭得像個孩子。
醫(yī)生用盡了一切手段搶救,卻沒有奏效。
“太拼了,李波真的太拼了。這段時間他常說,脫貧攻堅到了決戰(zhàn)決勝的關鍵階段,在貴州這個主戰(zhàn)場,我們雖然不在一線,同樣要奮勇沖鋒。”干部一處處長楊鐵軍含著熱淚回憶起李波的點點滴滴。
那天,李波和往常一樣,在辦公室不知疲倦地忙碌著,中午吃過盒飯就一直沒有停歇。臨近傍晚,楊鐵軍走進辦公室,看到他伏案的身影,關切地叮囑道:“先回家吃飯吧。”
干部一處工作政策性強,標準要求高,頭緒多、任務重。李波在處里承擔著協(xié)調(diào)運轉承上啟下的重任,為了上班方便,他在甲秀樓附近租了一套50多平方米的房子,回去吃個晚飯,對他來說就是一種難得的放松和休息。
李波從堆積的材料中抬起頭,扶了扶眼鏡,對楊鐵軍笑道:“好的。”這是他在辦公室留下的最后一句話。
在省委組織部工作的12年,無論是從事基層黨建、公務員管理還是干部工作,李波都是大家公認的“政策通”“活字典”,對中央和省委關于組織工作的有關政策法規(guī)熟練掌握、靈活運用。
當前,全省各族干部群眾正在為奪取脫貧攻堅最后總攻的全面勝利而沖刺。組工干部正是向勝利沖刺的戰(zhàn)車上保障運轉最忙碌的“鏈條”之一。李波深知,自己所有的工作都要緊緊圍繞脫貧攻堅開展,要服務保障好這個第一民生工程,以硬本領扛起硬擔當。
他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中央和省委關于抓黨建促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參與研究制定我省《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lián)斝伦鳛榈膶嵤┮庖姟泛拖盗信涮状胧瑥恼握疚弧⒂萌藢颉⒖己嗽u價、容錯糾錯、能力提升、關心關懷等方面,提出25條措施要求,進一步突出在脫貧攻堅一線發(fā)現(xiàn)和選拔干部的鮮明導向,激勵干部在脫貧攻堅一線擔當作為。
從省直機關選派一批處級優(yōu)秀年輕干部到貧困縣(市、區(qū))掛職,主要負責協(xié)調(diào)落實脫貧攻堅任務、推動黨建扶貧等工作,為脫貧攻堅主戰(zhàn)場輸送生力軍;探索建立來自基層一線的公務員培養(yǎng)選拔鏈條;創(chuàng)造性地從高等院校選調(diào)優(yōu)秀大學生……李波善于學習,勤于鉆研,工作上不僅有想法,還有辦法,他參與的這些重要工作做一項,成一項。
“組工干部的‘安、專、迷’精神,在他的身上體現(xiàn)得特別明顯,碰到拿不準的問題,我就會向他請教。”同一間辦公室的王翊莊、趙世華是李波的“小徒弟”,到處里工作的時間都不長,有這么一位“厲害人物”當師傅,他們一直感到自豪。
今年初,全省組織系統(tǒng)掛牌督戰(zhàn)工作開展以來,李波常常帶著他們分析梳理督戰(zhàn)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對建強攻堅隊伍,確保盡銳出戰(zhàn),督促各地各部門全面落實交通出行、生活補貼、購買保險、健康體檢等政策待遇提出許多建設性意見。
“為4.5萬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全員體檢,購買不低于100萬元保額的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等等。他十分關心這些政策待遇是否真正落實到位,常常在電話中詢問各地的基層干部。”兩人面對空蕩蕩的辦公桌,回想起李波音容笑貌,黯然神傷。
“李波認真總結我省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經(jīng)驗做法,認真修訂《貴州省鄉(xiāng)(鎮(zhèn)、街道)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辦法》,有力推動全省鄉(xiāng)(鎮(zhèn)、街道)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規(guī)范化制度化,中組部就此項工作在我省召開了現(xiàn)場會。”楊鐵軍翻閱中組部部刊《組工通訊》上李波撰寫的文章《貴州大力加強鄉(xiāng)鎮(zhèn)干部隊伍建設》對記者說。
位于觀水路附近一幢建于20世紀90年代的老樓,沿著昏暗的樓梯爬上二樓,就到了李波租住的房子。
一室一廳的家,除了電暖爐、書桌、塑料板凳和兩張床,沒有其他家具,略顯簡陋乃至寒酸,房東留下的一臺掛式空調(diào)成了“奢侈品”。
在生活中,妻子向一唯對丈夫的摳門已習慣。那件穿了好多年的淺藍襯衣,漿洗褪色,舍不得扔,李波并不介意,“能保暖就行”。
“不僅摳門,還很犟。”別人到家做客送的水果他曾經(jīng)給人還回去;兩個孩子發(fā)燒,他加班就算了,想讓他找個熟人照顧下也拒絕了,還說:“醫(yī)院有醫(yī)院的規(guī)定,我們不能搞特殊,排隊掛號吧。”
為這些事情,兩人爭執(zhí)過。李波性格謙和,但對這些事有自己的看法:“社會上常對組工干部‘高看一眼、厚愛一分’,但我們切記不可因此而迷失了方向。組工干部的家庭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從平時的一些小節(jié)上就要注意。”
部機關每次組織機關干部到定點幫扶貧困縣駐村幫扶,李波都會積極報名。“我知道他的想法,盡管家里有困難,但還是支持他。因為工作的特殊性,他沒有去成。這成了他心里的一個遺憾。”妻子向一唯想起李波生前的執(zhí)著,曾經(jīng)的“怨氣”早已化為心痛。
省委組織部組織二處副處長王濱與李波雙方的家庭熟識,“他上有年老父母,下有兩個年幼的孩子,平時幾乎都沒有時間分給他們。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他參與制定在疫情防控中考察識別干部、促進擔當作為的工作方案,和他在一起,總是拉著我說工作的事,”回想起往事,王濱任由淚水淌下,“他總覺得時間不夠用,總想多做一點事……”
6月14日9時,李波遺體告別儀式在貴陽市景云山殯儀館舉行。
天空中飄著微雨。
“守初心愛崗敬業(yè)鞠躬盡瘁、擔使命公道正派浩氣長存”的挽聯(lián)隨風而動。
李波曾經(jīng)工作過的銅仁市茶店鎮(zhèn)群眾來了,許多基層組工干部也自發(fā)地來了……最讓人揪心的,是他的兩個孩子,5歲多的小女兒還在等著爸爸的來信:“外公外婆說爸爸去了另一個世界,他在那邊過得好嗎?”
從北京趕來的前同事陳仕寬泣不成聲,“2018年馬上到元旦了,正好碰到一項臨時性的工作,李波無論如何也不讓我留在辦公室,要我趕緊回去,剩下的事他來干。” 原來,李波早就知道,陳仕寬妻子懷孕,需要照顧,“他就是這樣,總是考慮到別人,就是不考慮自己。”
……
大家的心底話,都說出來,隨風飄向四面八方。
李波,你聽到了嗎?
黃森林,李波的大學同學,他說的一句話,讓在場的人都潸然淚下。
——21年前,你從四川考到貴州大學,當時大家問“四川的教育條件那么好,為什么要來貴州?”還記得意氣風發(fā)的你是怎么回答的嗎?
——我就是來服務貴州人民的,我想把一生奉獻給貴州。
“老同學,你做到了,一路走好。”
2020年7月1日,貴州省脫貧攻堅“七一”表彰大會上,李波被追授為“全省脫貧攻堅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
人民的心聲在熱烈的掌聲中回蕩:偉大戰(zhàn)役碩果累累,偉大時代英雄輩出。在苦干實干鑄就的脫貧攻堅偉大史詩中,李波和千千萬萬奮戰(zhàn)在脫貧攻堅第一線的干部一樣,揮灑汗水和熱血,初心閃耀扶貧路。他們是當之無愧的時代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