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延燒,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證實臺灣出現第一起院內群聚感染。
臺灣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月29日累積到38例,其中4例被證實為院內感染。這4例都與第34例確診病例有關,這名患者延遲了12天的篩查及隔離,結果醫護人員初篩就有4人被感染。臺“指揮中心監測應變官”莊人祥稱,深入了解后發現,相關接觸者有擴大跡象,截至3月1日上午已突破300人。
多所島內大學將于3月2日開學,由于臺灣已出現院內感染,許多媒體關心醫院是否暫停醫事科系學生實習。陳時中1日回應稱,站在防疫與醫學訓練角度,可以將課程適當分配,新手暫時先不要進醫療院所,在醫院外整備完成再陸續歸隊。臺“教育部”稱,如實習場所有感染情形,還沒開始實習的學生應該先暫緩。不少在醫院實習的學生人心惶惶,有學生稱“全臺最會在大醫院晃來晃去的學生就屬長庚”,還有人表示“在醫院胸腔科實習,看到疑似病例轉進來,每天都很害怕”。長庚大學因此向醫學院學生發出公告稱,考慮學生安全,醫學院學生自3月2日起暫停到林口長庚醫院見習及活動。
有島內輿論認為,院內感染意味著超級傳播者出現。臺灣抗“非典”專家蘇益仁稱,這次院內的感染者有護理人員、清潔人員,范圍更遍及急診、病房;消息一出,擔心有人因害怕跑出醫院,另一方面也擔心醫院出入人員復雜,相關接觸者更難以掌握。在醫院以外,社區已出現無癥狀患者,更需提升至最高規格防疫
《中國時報》3月1日刊登的一篇評論稱,官方不主動篩查社區病例,總不承認小區已有感染,“住院診斷就會延誤,當然產生院內感染”。文章批評小區感染的聲音都因面子問題被打壓或否定,呼吁當局不要只專注有旅行史的旅客。文章稱,在上面的壓力下,島內對于最近幾起確診病例的關注都刻意聚焦在追查密切接觸者上,卻淡化其來源,很多老百姓以為都是因家庭聚集或境外移入而感染,然而源頭是小區感染的可能性卻非常高。▲
(程東)
環球時報20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