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梁
雖說“田家少閑月”,但冬天相對其他季節來說,要悠閑許多。從春種到秋收,農人幾乎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終于到了冬季,糧食和蔬菜也儲備充足,可以安閑地享受辛勞一年的成果了。冬閑時節,時光悠長,有著“從前慢”的節奏,車、馬、郵件很慢,連人們的腳步都慢了許多。
父親習慣了日出而作,早起的習慣是改不了的。他早早起床后,不再急著去田地里。沒有了以往“叮叮當當”收拾農具的聲音,院子里是安靜的。父親好像有些不知所措,在院子里轉悠了半天,看看豬狗雞鴨的吃食都足夠,他百無聊賴地打了個哈欠,拿起掃帚打掃院子。平日里,父親很少做打掃的工作,總說那是閑人干的事。冬閑季節,他成了閑人,可閑不住的雙手還是喜歡干這干那。父親的動作一點也不急,慢悠悠的,仿佛怕活兒干完了又會不知所措。
母親收拾完碗筷,拿出針線笸籮,開始納鞋底,做布鞋。農忙時暫時擱置起來的活兒,又拾起來做。她穿針引線,有時把線拉得長長的,有時埋頭裁剪。時光仿佛母親手中的線,悠悠長長,好像永遠都不用擔心會用完。冬日的陽光照進屋子,母親坐在窗子底下忙。陽光暖暖的,母親臉上漾著笑意。這樣悠長的冬閑時光,對勞作不止的母親來說是一種奢侈,所以她要盡情享受生命中這個閑適自得的時節。母親哼著戲詞,無論什么詞,都能被她哼出歡快的曲調。
父親和母親都喜歡看戲,農閑季節,各個村莊都會搭戲臺唱戲。父親用自行車馱著母親,去三鄰五鄉看戲。現在想來,那應該是他們最幸福的時光。
祖父的步子有些蹣跚了,冬閑時,他可以心安理得地跟老頭們下下象棋,或者什么都不做,就在胡同口的墻根底下曬曬太陽。一群老年人,挨挨擠擠地湊到一起,便開始了歲月大盤點。他們這群人,最有資格談論人生。當然,他們根本也不懂什么叫談論人生,只是一開口便是“想當年”“人這一輩子”。
大人們清閑了,我們也撒了歡兒。冬日里,不用被大人們使喚著干農活兒,我們卻時刻都閑不住。每天瘋跑出去,跟小伙伴們一起抽陀螺、丟沙包、跳皮筋。冬日的天空下,因為一群雀躍的孩子,多了許多生趣。即使雪后,路面結了冰,也阻止不了我們的腳步,堆雪人、滑冰……我們總能因地制宜,創造出許多游戲。冬日里,再冷的天,我們都能滿頭大汗跑回家。孩子們動起來,更能襯托冬日之閑,我總覺得這與“鳥鳴山更幽”有些異曲同工。整個村莊都閑下來了,只有孩子們蹦蹦跳跳。
如果趕上大風呼嘯的日子,或者大雪封門的時候,一家人就都躲在家里“貓冬”。屋外朔風呼嘯,或者大雪紛飛,屋子里一家人守著暖暖的爐火,度過美好時光。這樣的時候,母親總會做很多美食,包餃子、大燉菜、烤花生、烤紅薯。我的印象中,溫暖的大火爐簡直就是一個“百寶爐”,能夠炮制出無數美味。熱騰騰的飯菜熟了,父親抿一口酒說:“一年沒白辛苦,有這樣舒坦的日子過,平時再累都值得!”
四季分明的日子,被我們過得舒緩有致,張弛有度。人間溫情,在這緩慢的時光里悄悄發酵……
編輯 鐘健 12497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