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雋
朱雨玲3歲那年,不知道自己日后會與乒乓球結下不解之緣,也不知道長大后會經歷那么多的曲折。2020年奧運會的號角在遠方召喚。每個運動員心中都發出時不我待的吶喊。上緊發條,準備戰斗,迎接考驗。
1月4日的深圳,2020直通釜山世乒賽的選拔賽如期舉行。除了崴腳退賽的劉詩雯之外,其余高手悉數到場,沒有人敢輕視這場選拔賽的分量。大滿貫得主丁寧、中生代的翹楚陳夢、新生代雙驕孫穎莎和王曼昱以及朱雨玲都摩拳擦掌。賽前,沒有人看好朱雨玲,她已經逐漸被邊緣化了。
過去一年多是朱雨玲漫長職業生涯中前所未有的至暗時刻,她過得太糟糕了。
這要從2018年的瑞典說起。在那一站公開賽上,朱雨玲以0比4的懸殊比分輸給日本的伊藤美誠。一場敗仗,激起千層浪。從那之后,她心態不佳,陷入怪圈,難以自拔。2019年,朱雨玲只在亞洲杯上拿到了女單冠軍,除此之外,都被“冠軍荒”死死糾纏。在外戰中,一直渴望尋找突破的伊藤美誠、長崎美柚以朱雨玲為突破口猛烈沖擊。2019年奧地利公開賽女單決賽,朱雨玲又一次被伊藤美誠輕取。不僅如此,長崎美柚也兩次嘗到了戰勝朱雨玲的滋味。
朱雨玲對自己的失利毫不避諱。她說:“去年一年,我幾乎都在和自己打比賽。長崎美柚也好,伊藤美誠也好,不管誰站在對面,我都沒有關注對方,我輸給了自己。”
在內戰中,陳夢的沉穩、孫穎莎的崛起以及劉詩雯的大放光彩,讓外界一次次發問:過去那個目光兇狠、敢打敢拼的朱雨玲哪兒去了?
守不住對外的戰場,內戰中又接連敗退,2019年的布達佩斯世乒賽單打、亞錦賽和團體世界杯三大賽事中,都沒有看到朱雨玲的身影。這是多么危險的信號。沒有出戰的機會,就沒有證明自己的機會。
身邊的人為朱雨玲暗暗捏了一把汗。她對自己的尷尬處境也毫不避諱,“我出道以來,比同齡人運氣都要好,像溫室里的花朵一樣,沒有遇到過太大的困難。突然遇到個困難,就有些難以承受。”
“奧運會跟自己沒關系了,不是嘴上說說,發自內心這么覺得的”,若自己都關上了那扇希望之門,又有誰能救她?

來深圳參加直通賽之前,朱雨玲跟自己說:“要打不好,就退役吧,老輸球,誰受得了啊?”看得出,接連輸球,對她內心的沖擊不小。
東京奧運會周期之前,朱雨玲順風順水,一路被扶上青云,哪里知道失意的滋味。出道時,朱雨玲被看作“天才少女”。盡管2013年時還是丁寧和李曉霞在纏斗,可18歲的朱雨玲首次參加世錦賽,就拿到女單、女雙四強的成績,是中國女隊重點培養的對象。她早早就把目標定在奧運會冠軍和大滿貫上,而且非常有信心。
2014年仁川亞運會,朱雨玲獲得女雙冠軍。2015年,朱雨玲是中國女隊參加比賽最多的隊員,她沒有缺席國家隊的任何一場重要比賽,是里約奧運會的有力競爭者。世界杯輸給李佼,暴露出她賽前準備不足、心理隨比分變化而變化的弱點,可誰都知道,這是成長的代價。
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風光的是丁寧、劉詩雯和李曉霞,一同前往里約的朱雨玲是女隊唯一的儲備力量。年末,她先是拿到國際乒聯總決賽女單冠軍,又在乒超賽場以34勝3負的戰績成為最佳女運動員,相比于身體狀況不好、狀態不佳的丁寧和“比賽態度消極”被暫停國際比賽的劉詩雯,朱雨玲在新奧運周期伊始的表現更搶眼,領先隊友陳夢、孫穎莎和王曼昱不只半個身位。
朱雨玲當時的主管教練李隼對她充滿期待,“對小朱這樣的選手,一開始目標就是要拿世乒賽冠軍、奧運會冠軍,要完成大滿貫。”
2017年,東京奧運周期開啟。朱雨玲信誓旦旦。她不想讓里約看客的遺憾繼續,渴望能上陣大殺四方。
那一年,李曉霞退役。朱雨玲仍在高歌。她曾創造了在三次世界大賽三勝劉詩雯的壯舉。2018年世乒賽團體賽中,她在對中國香港和日本隊比賽中臨危不亂,展現大將之風,穩定軍心。外界的輿論也認為,在不可阻擋的新老交替中,朱雨玲將重新確立自己的位置。

可誰都沒想到,考驗還在后面。
在答案沒有揭曉之前,誰都不知道命運會如何安排每個人。一年之間,天翻地覆,朱雨玲從“溫室的花朵”變成了邊緣的第六人。在她之前,劉詩雯、丁寧、陳夢、王曼昱、孫穎莎都躍躍欲試,瞄準東京奧運會。她也從要“奪取大滿貫”的毛頭小鬼成為患得患失、不再有笑容的邊緣人。
尷尬地位的背后和朱雨玲頗受爭議的打法不無關系。以前三板為主的小球技術已逐漸被時代所拋棄,如今的乒壇,不論男女都進入了全方位無死角進攻的新時代。以防守和節奏變化見長的朱雨玲自然處在劣勢。
與其說輸給技術、輸給隊友、輸給外敵,朱雨玲說她輸給了自己。“自己一直沉浸在‘輸球就對自己不滿意、贏球就高興之中,這是一個很膚淺的狀態。”能解救她的只能是自己。
在深圳,隊內選拔拿到冠軍之后,激動的不只是朱雨玲,還有她的教練邱貽可。振臂一呼,似乎在宣泄著師徒倆過去日子中無處釋放的苦悶。
從進入國家隊,朱雨玲的主管教練換了一位又一位。開始,朱雨玲師從“大滿貫冠軍之父”李隼。這位培養出王楠、李曉霞兩位大滿貫得主的教練對她器重有加,“完全把她當未來的大滿貫人選來要求和培養”。
可師徒倆的合作沒有那么幸運和長遠。里約奧運會前,國家隊教練組吸收新鮮血液,朱雨玲也從李隼門下換到奧運冠軍閆森手中,后來又經歷了重歸李隼指導的調整。
那幾年,國家隊的動蕩對朱雨玲的教練之選也有不小的影響。李隼擔任女隊主教練后,朱雨玲的主管教練再三更換。直到換成邱貽可。
2017年全運會,四川女隊以黑馬姿態拿到冠軍,邱貽可是背后調教隊伍的功臣。作為四川隊最熟悉朱雨玲的人,邱貽可來國家隊親自帶她,希望她重新振作。
“朱雨玲在飽受爭議和質疑的2019年,對邱貽可說:邱哥,我們從頭開始吧。”邱貽可當球員時,球風果敢兇猛,步伐靈活、戰術多變,當教練后,傾注全力悉心傳授,師徒倆開始了一段艱難的挑戰。
東京奧運會倒計時刻不容緩,直通釜山只是轉折的開始。朱雨玲想“徹底扭轉命運”,需要咬緊牙關,付出比以往更多的汗水,奮力向前。在隊伍中,她的處境并沒有因為這個冠軍的姍姍來遲而徹底改寫。只有抓住一切可以證明自己的機會,才能重獲新生。
好在她終于可以甩掉長久以來的包袱,繼續向前了。朱雨玲說,不管是否獲得東京奧運會的“門票”,她已淡然,“沒有關系,我年紀也不是很大,重頭再來。如果真想得到一個東西,如果信念真的很堅定的話,不會在乎要花多長時間得到它。”
“塵埃星河,皆為序幕,愿我們只爭朝夕,不負韶華”,朱雨玲寫下一句話,對自己說。